老于
2021-01-21翟煜涵
翟煜涵
名师点评团
翁莉,北京市第八中学超常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语文教师,西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筑基教师公益培训”项目授课专家,主持北京市教育科研课题,大力倡导“能力语文”的教法和学法研究,积极推广“亲子共读共写”的语文学习方法,多篇论文发表在教育核心期刊上。
“老于”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今年四十多岁。虽然嘴里叫她“老于”,但我们眼里的她还是一副年轻的样子。
老于平日里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是小裙子,明天是小西裝,几乎没有重样的时候。她皮肤细腻,发型也时髦,走起路来很利索,充满活力,显得十分干练。
相处久了,我们发现,老于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她很少批评同学。上课回答错了问题,不骂;作文写得过于天马行空,也不责备。问她为什么,她很惊讶地说:“为什么要批评呢?这不是好事吗?敢于回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有自信;乐于创作,乐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文字,说明有想象力。对这样的同学,我表扬还来不及呢,何来批评?”于是,同学们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勇敢,作文也越写越棒。对此,老于叉着腰说:“我的观念是:好学生不是骂出来的,孩子的天性是不能被束缚的,语文不是死板的,它就是我们的生活。记住,语文可不是为了考试而学的!”
每次上语文课,都是同学们最自由快乐的时光,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不是一个只会强调生字词的老师,而是一名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做人品格的引路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于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君子的品性是水一样滋润人心的,他们“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且“和而不同”“扬人之善”“泰而不骄”……而与之相对的小人则是“同而不和”“讦人之恶”“骄而不泰”……她还幽默大方地说:“我就做不到这些,所以我不是个君子,但我肯定也不是个小人。”可我并不认为她说的是对的。别的不说,就说那次升旗仪式上,我就看到了她君子的表现。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忘记穿棉袄的我,瑟缩于寒冷的北风中。好巧不巧,我又必须立刻赶去主席台。没办法,我只好在冷风中飞奔。跑着跑着,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转头一看,是老于。她皱着眉焦急地叫着我,身上的棉袄已经脱下来拿在手上了。“丫头,大冷的天儿,你怎么穿这么少!快,穿上我的袄……”她说着就把衣服往我身上披,头发在冷风中飞扬。这难道还不是君子吗?
“老于”,于淑芬老师,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是我毕生的骄傲!
(指导老师:于淑芬)
点评
写人的文章通常有两个要领,一是抓准人物特征,二是选取典型事例来支撑人物的特征。本文的小作者选取了老师的三个特征——漂亮、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生品格塑造的引路人——来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符合人们对一个好老师的心理期待,在“抓特征”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而且,前两个特征略写,最后一个特征详写,让人读来感觉错落有致。在选取典型事例的时候,小作者注意了事件叙述的画面感,无论是自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情态,还是老师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都非常真实生动。对于初一的小同学来讲,这样的人物描写就非常好了。
(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