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土家族乡村经济之变
2021-01-21姜阳春
姜阳春
近年来,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山乡巨变”的中国故事在各地持续上演。摄影无疑成为记录和呈现这一时代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有责任拿起手中的相机,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乡村这片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让乡村的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走进这片古老的乡村
1995年的一次下乡创作,我来到永定区土家族集居地王家坪镇的石堰坪、紫金塔、马头溪、伞家湾等各村,踏进这片原始古老的村落,那依山顺势、层叠而上、绕弯垛脊、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和原始淳朴土家人的劳作方式、酣畅淋漓的生活习俗、热情开朗的乡风民俗构成一幅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泼墨画。随着创作的深入,风景背后蕴含的厚重民族文化底蕴再一次触动我的灵魂。如何将这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利用与发展,促进乡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民脱贫致富,就成了我后半生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
为了土家人居住的这片热土,我走遍了王家坪镇的19个行政村(现已合并成12个村)和150个村民小组,创作选材在土家,吃住生活在土家,情感投入在土家,为土家人尽心创作、尽职宣传。20年来,我在土家人居住的这片土地上共拍摄各类土家图片宣传资料几十万张,创作作品千余幅。真实地记录了这里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土家民居、生產生活、民俗风情、能工巧匠、民间艺术、器皿家具等各方面。同时,还记录了这里的老人孩子们的渴望、希望和盼望。
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2008年张家界王家坪镇石堰坪村申报全国民族村寨和全国传统古村落群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以后,王家坪镇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现已覆盖全镇12个村,都在不同程度上申报了各级各类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宜居村、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廉政建设村、卫生示范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10多种。我创作的王家坪民俗风情作品,两次入围中国平遥和中国大理国际摄影艺术节,部分土家作品在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展出,2013年60幅土家风情作品在法国波尔多专题展出,为这片土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地宣传作用。
随着图片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多次来王家坪各村采风报导,最火爆的是2017年春节,湖南卫视新闻走基层文化扶贫项目也深入到王家坪的石堰坪、马头溪两村。多年来,王家坪的对外宣传采用的各类图片高达10000多幅,50000多次,仅石堰坪“美丽乡村”一幅图片使用率达250多次。各媒体、各电视台的采风宣传都是在图片宣传基础上进行创作,先有图片后有视频,图片的宣传力度可想而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的反响十分强烈。
乡村改变令人欣喜
在投入文化建设资金9800万元基础上,各村整修加固土家吊脚楼1598栋,“穿衣戴帽”65栋,整修老风雨桥10座,新修新建风雨桥2座,整修古槽门5处,恢复保护传统油榨坊5处,水碾房5处,水车、风车3处;成立各村艺术团体11个,举办民间艺术培训班18次,培训人员800多人;恢复民间传统工艺20多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项目资金1.9亿元。除主道外,新修村道214公里,大小石拱桥、水利桥、吊桥等58座,新建整修拦河堤81座,修建电站2座,解决集中供水9918人。旅游服务设施项目投资5200万元。新建客栈、酒店、接待中心10个,农家乐18个,民族剧院1个,文化广场、活动中心6个,开发生态文化景区景点12个,新建游道58公里。产业发展资金投入2800万元。成立养殖、种植、农副加工等合作社10个,建立300亩以上的种植罗汉果、烟叶、杨梅、辣椒、葛根等基地11个,养殖黄牛、山羊、土鸡、鹌鹑、鱼类等专业户38户。
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王家坪,走进了这片美丽的热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发展和经济上的实惠,逐步改变了乡村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2019年全镇13个村全部脱贫,2019年来王家坪旅游的游客达38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9800多万元。全镇人均收入达到10080元。
摄影作为影像记录社会、记录历史,比之以文字记述的史志资料,其视觉真实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颠覆性。我是农民的儿子,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种浓郁而炽热的乡土情怀。农民乡亲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耕耘纺织、秋收冬藏、春歌夏舞等,我都想以最忠实的方式记录下来。眼下,王家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其中摄影贡献着一份力量。摄影人心中常装着对乡村、对家乡的情怀和责任担当,就一定能为传承民族文化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乡村面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