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研究
——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

2021-01-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水资源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明政治生态

李 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客观上,生态文明的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不同现实立场与理论依据下,具有不同的理解思维和定义方式。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规律,即在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互联网信息社会等不同状态下人类与生态之间“文明关系”的演化规律。显而易见,随着人类文明等级不断提高,对生态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污染等催生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遭到反噬,倒逼人类社会重新关注生态保护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下一阶段“新型文明形态”。狭义上的生态文明,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文明形式,在外部维度上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民族文明等并列,在内部维度上依据“生态要素”可以划分为水生态文明、大气生态文明、森林生态文明等。其中,水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内部维度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水资源在生态、自然系统中均属于控制性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过程中,要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原则,即水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文明,自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绕开的着力点,但同时也应明白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水生态文明的影响不应超出广义“生态文明”这一界限。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在价值上存在共同出发点,即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自然关怀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和谐空间。在具体实施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具备共同着力点,即以人(教育对象)的内在理念、素养、道德、品行等为基础,促使人自觉践行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责任,落脚点则在于个体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王浩等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一书中,作者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及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水生态文明中渗透与扩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总览全书,具备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 观点新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衔接的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有益影响,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被局限在人文、政治、社会、文化等学术领域,鲜有与自然科学接触的契机,这不免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诚然,仅从学科角度或者仅从知识体系构成角度分析,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但以“文明教育”作为媒介,这种隔阂就迎刃而解了。而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衔接,这一观点本身就非常新颖。作者构建了非常完备的理论框架来论证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历史维度来看,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现实维度审视,主要理论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前者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后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体系,而这两大理论体系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阐明理论依据的同时,本书也从实证角度探究了两者的联系,如作者筛选山东省青岛市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列举了白马河引水工程、沐官岛水库、藏马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12个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解读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以“西海岸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大沽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基础,系统介绍了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防灾体系、保障体系、修复体系等。就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衔接”,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即通过水文化建设体系完善(含水体景观、水文化遗产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平台,也为生态文明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渠道。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始终聚焦于人的发展维度,而人不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更是具有自然属性的生物,思想政治教育既然能够在社会组织架构中发展成一门显学,那么相对应的,必然也适应生态系统架构,有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一书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影响要素,强调受教育者应先了解生态系统、环境、生物等的发展机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其在“人的主观意识”上形成普遍的自然关怀、人文关怀,再谋求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转变。

二、 理论科学系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模式

从全书结构上看,作者采取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分别论述的方式,上篇“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理论阐释为主,系统梳理了水生态文明概念、思路、方向、目标及建设内容等,其中“示范工程建设规划”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论证理论的可行性。下篇“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则是以实践为主,作者虽然只提供了两个案例,但每个案例分析详细、解剖深入,可以作为典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板。理论与实践分别论述,符合现阶段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因为在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各种生态项目实质上已经进入了建设及运营阶段,但相关项目是在宏观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并没有细分“水生态文明”“大气生态文明”“森林生态文明”等模块,因此关于微观视域的生态文明理论相对匮乏。该书结合我国水资源、水文化、水环境等内涵、特征、现状,为读者搭建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建构起思想政治教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模式,其中,理论体系由3个主要模块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观,而影响模式可以概括为“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教育和“五位(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一体”教育。

立足高校教育背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模式,需要遵循一定原则。该书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模式的构建提出了三大具有普适性的原则:①包容性原则。包容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的特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包容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对其他生命物种生存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体现在民主、公平等社会准则上。②实践性原则。水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如何治理、利用、修复、保护水资源,直接反映生态文明意识,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实践行为,可以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③发展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为了实现所有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很多内容都体现出发展性原则,如防洪减灾体系、修复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影响媒介。

三、 方法具体可行,系统设计水生态文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下篇重在实践,虽然只有两个案例,但每个案例都用9个章节去介绍,内容丰富、详细。这两个案例都是青岛市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部门力量的参与,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产生影响机制的重要载体。以“西海岸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作者采用“现状介绍、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其本质就是“发现问题、探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尤其在“方案设计”(解决问题)环节,考虑全面、切合实际,系统设计了水生态文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水文化建设体系”部分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生态伦理”的分类,生态伦理形成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追求本真、兼容并蓄的文明形态;另一种是自然道德价值与道德秩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后一种更容易陷入“以人为中心”还是“以自然为中心”的争议,东西方生态文明冲突也由此产生。事实证明,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更先进,因为“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意象,而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虽然在环保方面技术先进,却在工业文明背景下产生了大量水资源破坏问题,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伦理是具有形式化及功利性的。其次,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建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要积极拓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等思想,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再次,将生态意识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据此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系,包括户外考察教育、志愿服务教育等。

猜你喜欢

文明政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