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子宫及腹部切口改良缝合方法与临床效果研究

2021-01-21冯佩兰严亚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出血量腹部剖宫产

冯佩兰,严亚利

(中国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产一科,陕西 西安 71006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治疗的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患者共60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300例,研究组患者中包含着择脐下正中纵切口和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患者,对比组患者主要是采取改良前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法和腹部切口缝合法。研究组患者的年龄19~42岁,平均32.6岁,对比组患者的年龄20~43岁,平均32.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改良前缝合法

子宫切口缝合的时候,主要是在对产妇进行宫腔清理后使用0~1号肠线进行切口缝合,腹部切口缝合法是使用1号或4号丝线对产妇的腹部切口实施逐层连续或间断缝合。

1.2.2 研究组改良后缝合方法

(1)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缝合法:在产妇胎儿胎盘娩出后,对其宫腔进行清理,并且使用1号可吸收缝合线,对其进行切口缝合处理,主要是在患者的子宫切口左端外0.5cm处进行缝合打结处理,使用血管钳夹持线头备用,然后以针距1 cm对产妇的肌层进行必要缝合处理,一直到产妇的右端外0.5 cm处,对产妇的锁边缝合腹膜反折及肌层1针进行缝合处理,使得血管钳对产妇的膀胱腹膜反折边缘平行于切口,对其进行连续缝合,打结之后进行距线结0.5 cm处剪断处理。

(2)脐下正中纵切口缝合法:脐下正中纵切口缝合的时候,主要是在腹膜进行常规缝合处理之后,使用1号或1~0可吸收缝合线对产妇的腹直肌前鞘联合处理,并且也需要根据产妇的额具体要求,进行皮内缝合不拆线法和拆线法选择,皮内缝合不拆线法主要是使用2~0或3~0可吸收缝合线,对产妇的皮下脂肪间断缝合处理,需要针距处于1~1.5 cm,其进针点需要和产妇的皮内组织紧贴但又不穿透皮内,其底部需要和产妇的腹直肌前鞘进行紧贴处理,打结后剪断处理。拆线法主要是患者需要使用4号丝线配角针间断对产妇的皮肤及皮下脂肪进行均匀缝合处理,从一侧皮肤缘1 cm处对产妇进行进针实施,在进行缝合的时候,需要和产妇的腹直肌前鞘紧贴不穿透,然后出针后打结。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数据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术后病率明显要比对比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晚期产后出血的情况存在,而对比组患者的晚期产后出血率为2.55%。对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情况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愈合程度为甲级,并且没有出现硬结的情况,对比组患者甲级愈合的情况所占据的比例为98.51%,乙级愈合的比例为1.52%,局部组织出现硬结情况的患者5.55%,和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实施后随访,能够得出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小便时下腹部牵拉痛的情况,而对比组患者的随访能够发现其中31.42%的患者伴有小便时下腹部牵拉痛情况存在。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病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病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病率研究组 300 29.76±6.84 189.41±56.23 3.53%对比组 300 55.13±18.43 295.31±89.16 19.03%P / <0.05 <0.05 <0.05

3 讨 论

改良缝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产妇在进行切口处理的时候,其子宫肌层缝合更加适当,针距1cm具有止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关闭死腔的目标,使得产妇的膀胱腹膜反折边缘缝合之后,和产妇的子宫切口上缘浆膜及2/3肌层固定处理,对产妇的子宫与膀胱间的生理解剖关系逐渐恢复,并且对其排尿时下腹部牵拉痛有效减轻,对产妇手术实施之后的腹腔内粘连情况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减少缝合的过程中对缝合线的使用,不断对产妇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加以减少,对产妇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使得产妇的子宫切口更好的愈合,减少或杜绝产妇出现晚期产后出血的情况。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治疗的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剖宫产子宫及腹部切口改良缝合方法与临床效果加以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术后病率明显要比对比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晚期产后出血的情况存在,而对比组患者的晚期产后出血率为2.55%。对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情况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愈合程度为甲级,并且没有出现硬结的情况,对比组患者甲级愈合的情况所占据的比例为98.51%,乙级愈合的比例为1.52%,局部组织出现硬结情况的患者5.55%,和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治疗的时候,其中改良缝合子宫切口及腹部切口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能够促使患者子宫与膀胱间的生理解剖关系得以更加有效的恢复,使得患者的腹部切口有效愈合,且改良腹部横切口缝合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基础上有效缩短缝合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更加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的切口也会更美观。

猜你喜欢

出血量腹部剖宫产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