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
2021-01-21马文霞
马文霞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吕梁 033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频次也逐年增加。随着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绿色城市的建设,如何能在保证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城市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林业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构成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在自然环境的改善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面而言,都有着一定的价值。但是在国内当下的营林行业中,仍然面临不少制约着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问题。
1 造林绿化工程的优势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因此,在工程中引入造林绿化,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通过调查发现,造林绿化工程前景较好,但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其中,共同解决造林绿化中的技术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大对造林绿化的管理和投资力度,为了进一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造林绿化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人对造林绿化工程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工程成本。造林绿化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图1 为林业绿化面积比例。
2 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我国林业产业不断向前推进,营林造林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一大批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逐渐用到人工造林当中。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在营林造林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林业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对营林造林技术的选举和应用重视程度不高,在看待问题是不能够从多个方面分析指出,不能对营林造林技术细节进行有效把控。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即便是能够发现,在处置过程中也存在形式化,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造林工程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忽视了对营林造林技术林业应用过程中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大部分林业部门都是选择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设备,自己的人员开展造林。造林之前缺乏规划,林木品种选择不都能够,造林结束之后林木品种适应能力较差,生长发育不良,经常会出现早期死亡,引发严重的病虫害,使造林的成活率得不到有效保证,大大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界技能培训,完善监管机制,严格把控造林质量,加大林木品种的检测力度。每一次人工造林之后,都应该做好严格的档案记录工作,确保造林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保证造林结束之后,能够短时间内形成复杂的林分结构,为营造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1 林业绿化面积比例
3 提高林业营造林发展水平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营造林技术设计方案,明确设计重点
营造林技术设计的核心环节包括两大方面,营林技术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林地的选取应当按照年度的规划设计、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水土资源的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当地条件选取合适的树苗,科学地规划好造林类型。营造林方案的编制应当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编制的方案要严格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择取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另外,营造林图纸的设计同样是工作开展的重点。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绘图的清晰度与规范性,保证营造设计工作开展时设计参照标准的统一。为了方便各个部门建设工作的开展,应当在设计图纸中应用鲜明的标志颜色标识,凸显各个区域的树种类型设置与种植记录安排等。
3.2 优化种子培育技术
主要是对种子进行催芽的过程,催芽主要方式包括两种,水浸催芽法及温床催芽法,前者又有温水催芽法和热水催芽法之分。利用温水催芽法进行催芽,主要是利用40~45℃温水,对种子进行8h 浸泡,木箱保存,用草席覆盖好。催芽过程中应确保温度处于20℃、湿度60%,还要对种子进行定期冲洗,定期更换温水,通常7d 左右种子便可发芽。热水催芽法是通过80~90℃热水浸种,将漂浮在上面的种子打捞出去,没有及时膨胀的种子应反复浸泡,确保达到种子发芽标准,并木箱保存,盖好草席,确保温度适宜性,2~3h 后将种子晾干,便可播种。保存时利用长方形宽度和深度分别为100~200cm、30cm 的窖,用砖铺其底部,将草席平铺其上,利用木板和薄膜固定其四周,种子放入其中,草席覆盖,白天将草席去除,反复翻转,促进种子早日发芽。
3.3 科学实施整地
整地可分为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在全面整地技术上,应当以全面翻耕为主,其翻耕的深度一般不小于25cm,利用全面整地以改善土壤的原有结构,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释放。全面整地通常适用于平坦地势及大面积种植中,但其所消耗的人力及资金成本也更高。局部整地即对种植地进行局部翻耕,主要以坡地条件为主。局部整地一般分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即长条状翻耕,该方式可以保留一部分原有植被,发挥稳固水土的效果。块状整地则具备灵活操作的优势,人力、物力投入更少,水土流失较小。
3.4 优化育苗容器选择技术
过去应用林业育苗栽培技术进行育苗过程中,都是通过规范的容器保护树苗根部,有效提高树苗成活率,保证其生产效率。然而,传统的育苗技术存在很大缺陷,对苗木本身发病原因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苗木根部出现受损,难以成苗。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较强穿透力和分解力的容器育苗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如轻基质材料以及无纺布,或者通过自动连接等技术手段制作成的育苗器,这些育苗容器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育苗技术水平。同时,在选择育苗容器过程中,应考虑容器是否能和幼苗一同在土中栽植,并结合种子特性,全面开展育苗工作。
3.5 转变防治观念,合理选择树种,落实检疫工作
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突破传统观念制约,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基础,更深层次地落实健康森林、绿色生态这一原则,创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管理力度,在对短时间内转变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思维,从而切实落实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战略目标。另外,由于树种类型所存有差异,其抗病虫害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种植林木前,需对种植区域土壤、日照、温度等诸多方面实际因素加以考虑,以科学的手段选择树种,确保所选树种自身具备较强病虫害抵御能力、生长特性与区域相匹配,促使树苗成活率最大化。并且,在种植苗木实际过程当中,需对林区自身生态环境。病虫害特性深入调查,从而通过杂交方式培育具备极强病虫害抵御能建设提升年”活动,组织林木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深入林区和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村广泛开展“服务基层、服务林农”活动,采取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积极开展现场示范防治。
3.6 优化栽植管理
一般而言,苗木的栽植通常选取在春季进行,在栽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对苗木进行合理修剪和处理,以提升苗木的适应能力的病害抵抗能力。同时,在栽种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必须要加强养护与管理,及时更换病死苗、损伤苗及长势不佳的苗木,待其适应生产环境后,及时进行补肥、除草和培土,确保其快速进入生长的平稳期,加快幼苗的成长速度。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理念,人们对生态城市、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林业营造技术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但是由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因此,推广营造林技术时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状态多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造林的规划工作。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计划,因地制宜地选取优质树苗,严格按照植树造林的种植原则,从各个方面保证营造林栽培的质量,推进我国营造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