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2021-01-21高肖肖
高肖肖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背景下,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人受益终身,而学前教育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并结合幼儿个性特征,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获得更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学期教育;幼儿;行为习惯
引言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基于此,在幼儿3~6岁阶段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常规教育显著不同,幼儿稚嫩的身心条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培养中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对此,幼儿学前教师首先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使命和职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和内容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是指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并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等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动化、自然化、稳固的行为,主要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开展人际关系、进行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学期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类思维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目前学前教育中,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也是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我国生育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幼儿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及家中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这也使得他们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引导,增强他们自主意识,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并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
三、学前教育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培养的特殊时期,游戏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活动,给予了孩子们创新创造的空间,他们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创新创造能力将得到很好地激发。如在美工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放置一些小花盆、画笔和染料,让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于是孩子们自主地开展了“谁的作品最具有创意”美工创作游戏活动,有的孩子早上来园时就坐在小椅子上为自己喜欢的小花盆染色,将花盆装饰得五颜六色;有的幼儿将蓝天白云等图案染在了花盘上,各式各样的花盘都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最后孩子们自主地评选出了最具有创意的作品,在这样自主的游戏活动中,肯定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意识与习惯。此外,幼儿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具有创新创造特征的建构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在建构游戏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建构高架桥、公园、游泳池等等,有的孩子将一个易拉罐瓶子想象成了高架桥墩、公园里的大树墩等等,都直接体现着幼儿的创新思维,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二)更新理念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核心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更需要充分把握住幼儿学前教育这一关键时机,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深深根植于幼儿的头脑当中,为其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必须从幼儿学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开展,逐步推进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方可突出学前教育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幼儿教师要加强对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比如,时常告诉幼儿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怎样做等等,实现各种行为标准的全面渗透。其次,教师要时常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建立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行为习惯的点滴渗透,而不是将其强行灌输给幼儿,避免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以及兴趣喜好,探索极具生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一种非常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整处于年龄非常小的阶段,大部分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依靠于对别人行为习惯的模仿,尤其是身边的成年人如家长、教师等。因此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想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做一个好的榜样,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总是教导幼儿勤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想要帮助幼儿形成好的卫生习惯,但是自己没有却做到,没洗手就来吃饭,这也就使得家长和教师教导的话语苍白而无力,幼儿也没有办法进行学习,还要挨批评,就更是难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身先士卒,先是规范好自身的行为,饭前直接就带着幼儿去洗手,就很容易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每次告诉幼儿吃饭的时候,自己就会去洗手。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光是语言的教导没有足够作用,更需要教师以及家长作出行动,做幼儿的好榜样。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合作共促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应该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够促成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开展。进而在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教育引领作用,又要能够借助家长行为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引领和熏陶,以在建构和统一养成教育目标与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园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助力良性家园共育合力的构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注重做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及时将幼儿园的养成教育计划和养成教育目标分享给家长,使其能够配合幼儿园完成对幼儿的养成教育。比如,在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教师可以建议家长每天早上早几分钟叫幼儿起床,为其预留出自己穿衣和洗漱的时间;在每天晚上洗完脚之后,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洗袜子,培养其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其自理能力。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时,则可以建议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幼儿进行阅读,与幼儿进行阅读交流和互动,并为幼儿创设优质的阅读环境,使其能够专心于阅读,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不能一蹴而就,更需要漫长时间的培养。尤其是幼儿阶段的教育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教师和家长一同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生活氛围,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中做幼儿的好榜样,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维维.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206.
[2]湛建霞.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养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0-21.
[3]陈淑珍.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26):277-278.
[4]铁艳红.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10):30-31.
[5]王寅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