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技艺瑰宝
2021-01-21马圣熙沈诗凯沈智贤王子博王誉澔池盈萱熊雄刘栋梁宋亦脩张乐洋
马圣熙 沈诗凯 沈智贤 王子博 王誉澔 池盈萱 熊雄 刘栋梁 宋亦脩 张乐洋
■指导老师/张颍 主霞
“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指南车
指南车,也叫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也是帝王的仪仗车辆。它的样子有点像黄包车,上面有个木头小人指引方向,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发明的。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利用的不是磁性,而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转动,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无论车子如何转动,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有了它,在雾天或是夜间出行就不用担心会迷失方向了。
“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木鸢
木鸢又称为风筝,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品,经后世传于世界各地。现代的风筝是用纸张、丝绢和塑胶材料制作的,但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头制作的。最早时期,风筝常常作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信。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哲人墨翟曾经花费三年时光用木头制成木鸟飞上天空,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鲁班是鲁国人,他小时候,双手就很灵巧,会糊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后,他跟父兄学会了一手好木匠活儿,修桥盖楼、建寺造塔,非常拿手。他制作的木鸢可以三天三夜飞翔在天上不掉下来。现今已经演变成多线风筝,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就会热闹开展。
中华艺术——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汉族独创的一种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古至今,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汉字先后演变出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因刻在龟甲或兽甲上而得名。它还有几个小名:“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可以叫它钟鼎文。篆书,一种非常形象的文字,就像画画一样,把东西或事画下来。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等,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十分漂亮。楷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字,由隶书慢慢演变而来,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行书,分行楷和行草两种,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草书,广义上,不论年代,凡是写得潦草的字都叫草书;狭义上,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传统戏剧精粹——京剧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某些角色脸部的彩色化妆,已有200年历史。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角(花脸)和丑角(小丑),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营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各个脸谱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魂牵梦绕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雨果也曾说:“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大家只记住了她的苦难,可又有多少人能想象出她昔日的辉煌!古书里记载,圆明园在康熙年间就已建成。因为到了夏天里,紫禁城里太热了,于是就建了一座专门用来夏天避暑、冬天休闲的皇家园林,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给烧毁,到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圆明园在乾隆年间最辉煌。当时,园内著名的建筑有朝廷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还有《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春色,也有江南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许大家认为圆明园那里只有古朴的中式亭台楼阁,但谁又知里面还有着西式建筑,诸如白马王子的大宫殿、长发公主的小亭子......让我们有了一步一景的感觉,故而雨果赞美道:“像是写了一千零一夜的诗人建造的一千零一个梦。”可见当时圆明园是多么辉煌,难怪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只建筑宏伟,还藏有无数宝物。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名家字画、能工巧匠制作的摆件......简直是一所艺术的殿堂!圆明园的宝物不但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设计精妙,羊和鱼结合的图像做的酒杯、定制的西洋怀表、贵妃用的鎏金五彩化妆盒、蓝色的珐琅麒麟......这样的古董数不胜数,而且个个价值连城。美轮美奂的圆明园,但愿梦中,我能与之相见。
水碓磨的发明者——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杰出的天文学家,他对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这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观测和推算,并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古代可没有那么多像现代这样精良的仪器,祖冲之靠着自己勤于实践的心,亲自动手测量,不辞劳苦地在观测站和书房间奔波。他秉持严谨的态度,量得的数据与现代天文学测得的相差无几。祖冲之除了对天文学很了解,还创造了许多发明。例如,他将西晋初期发明的“连机碓”和“水转连磨”进行改良,创造出了两者合一的“水碓磨”,这种加工工具,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村庄现在还在使用。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具科学性的历法,为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其主要著作还有《安边论》《缀术》《历议》等。
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现代人提起张衡,大多都是想起他的地动仪。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天文學方面。在理论方面,他留下了两部天文著作《灵宪》与《浑仪图注》。在实际观测中,他也作出了很多贡献,他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这可是在仅凭肉眼观测的情况下啊!当然,他发明的地动仪也很出色。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虽然它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但它远超过了当时世界科技的发展水平。地动仪形似酒桶,中有大柱,在八条龙的口中均含有铜珠,下方都有一只蟾蜍。如某一方发生地震,铜珠将会落入蟾蜍口中,只可惜后失于战乱。除了地动仪,他还发明了浑天仪、指南针之物,为世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