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的人:“神舟之父”戚发轫
2021-01-21徐赵涵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6期
徐赵涵
■指导老师/卢庆明
嫦娥奔月,那是神话;女娲补天,更是传说。九万里遥想,九萬里追求,人类的飞天梦从未停止。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期盼遨游九天;这一天,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
消息传来,中华大地一片沸腾,唯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神色平静地端坐在指挥大厅里,他就是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被誉为“神舟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
出生于1933年的戚发轫是大连人,童年时期祖国备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留下的阴影在他内心深处无法抹去。空袭、扫射......屈辱让他奋发图强,科技救国。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那一年,他已年届花甲。但面对国家需要,戚发轫还是挑起了重担。从组织研制队伍到设计方案,再到组建试验基地,戚发轫都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终于让中华儿女圆梦飞天,中国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谈及载人航天精神,戚发轫颇有感触。他说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当国家有特别需要时,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是啊,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才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像戚发轫爷爷那样投身祖国航天事业中,设计更先进的飞船,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秘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成就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