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形成性测试反哺语文教学
2021-01-20曹蕾
曹蕾
形成性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试,是对教学活动的阶段性、过程性检查,包括单课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等。形成性测试能反映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反馈教学成效,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及时调整策略。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命题时或东拼西凑,乱象横生,或不顾学生学段差异,直接采用中考试题,或迷信教材,不加筛选地套用课后习题。这些都违背了形成性测试的命题旨归,难以达到其应有之义。
语文形成性测试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帮助学生减负降压。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调整命题策略,有效利用形成性测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有效命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意为本
语文试题的立意包括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知识立意以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熟练运用程度为目标;能力立意在强化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精神的考查;素养立意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体现语文课程核心价值,考查学生相应的品质和态度。这三者既依次递进又互相包含,命题时应该以这三点为根本。
二、紧扣目标
形成性测试命题应具备及时性、持续性、生本位和“教、学、评”一致性等特点,教师应以课程总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为导向,紧扣教學目标,制定每一次形成性测试的考查目的,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使教与学的目标更明确,为下一次授课指明方向,以达到“学困生不弱,学优生更优,中等生猛进”的效果。
三、关注学情
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持久力等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独立学习便能学得很好,有些学生需要同伴互助或教师个别辅导才能掌握相应内容。有些学生在形成性测试中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反馈,而有些学生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的反复才能达标。因此,教师在形成性测试命题时要关注学情,测试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平衡命题目标;测试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查漏补缺,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四、考查能力
教师在命制形成性测试题时,要全面、科学地考查和评价初中生的能力层次,不应只考查知识的静态记忆。比如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对诗词的考查,但形式上要么是要求整首默写,要么是上下句默写,这大多是停留在对静态记忆层面的考查,忽视理解与运用的层面,导致诗词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倍感乏味。再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达到快速教学效果,往往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只会就题论题,而不能做到知识迁移。语文教师在命制形成性测试题时,要有意识地创设语文活动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知识与能力兼备。
五、注重反馈
跟传统测试不同,形成性测试命题的优势在于考查目标明确、反馈及时。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重点,进行矫正性教学与补救性评价,可以针对第一次测试出现的错误内容进行二次或多次测试,直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加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性测试可运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命制好的形成性测试题,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真实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的不足,进而达到反哺教学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