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20成剑峰廖玉君
成剑峰 廖玉君
摘要
“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有利于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应该提升责任意识、转变育人理念,从精心选择教材、创设育人情境和丰富教学手段、达成育人目标等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道德与法治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维度、全学科课程的维度、校本课程的维度、时事课程的维度、自助课程的维度五方面推进思政教育。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
一、提升责任意识,转变育人理念
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把法治意识和思维的渗透和培养贯穿在学生成长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目标追求;要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合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这需要教师树立责任意识,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师,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悟和热情感染学生,避免简单重复德育的要求,避免以说教的形式传递德育的内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锤炼自身本领,扎实学科知識,创新思维,开阔视野,端正人格,要终身学习,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实践,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深挖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政价值。
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言传身教。比如,在教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要根据书本内容,教育学生学会合理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有时会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对学生发无名火。学生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这种行为,而受到不良的影响。承担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广大党员教师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广“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价值引领,展现自身的教学风采和素养。
二、精心选择教材,创设育人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学生生活”“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主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程,教师要深挖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努力培养“善学、好学、乐学”,有理想信念、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而保证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特点,以生活案例为抓手,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在每一次教学设计中深挖思想政治元素,不断将道德与法治课素材补充到思想政治案例库中。
比如,在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时,总体安全观是以往的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点。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层次多样,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补充素材,可以设计具体案例,突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问题,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再如,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海门区实行了多项防控措施,如小区“封闭式管理”、暂停公共交通、禁止聚餐集会等,这些措施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举措带来的影响,谈谈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举措推行的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法治精神等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手段,达成育人目标
好的教学内容应该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改革,也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停留在书本上,难以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教师应该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所在城市现阶段垃圾分类的进展、垃圾分类实施中遇到的难题等;在活动之余,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能为垃圾分类做些什么贡献。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实践活动。行政中心公共节能部门专业人员对学生就垃圾分类做全面的培训。学生分为信息组、问卷组和报告组,问卷组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不同人群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信息组对居民区、商场和学校里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报告组总结活动过程和心得,形成活动报告。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引导学生“怎样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时,教师通过“学习身边榜样,做自信中国人”的故事讲述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搜集优秀典型的事例,如坚守方寸孤岛、为国守护海疆,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王继才;深入琢磨产品设计,反复练习技艺,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的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等。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故事,学会讲好中国故事,思考“怎样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魅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初中‘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20/02/7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