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
2021-01-20卞雁翎
卞雁翎
作业不仅连接着教师与学生,也沟通着学校和家庭。作业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教师如何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和有效管理来提升教学品质?学校又如何保障作业的改革顺利持续进行?这些都成为“双减”之下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探寻作业的价值功能
1.作业的首要价值在于育人。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课堂活动的补充,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育人,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更能发展学习能力,获得积极的社会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业固然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巩固作用,但绝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知识,通过作业的环节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只有这样,作业才是有意义的存在。
2.作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进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素质发展的重要依据。高质量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考量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作业量的安排、内容的确定、形式的设计、评价反馈的创新等等,都需要教师依据课程、课标、单元、课时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研究。这一过程,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反思、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这是作业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3.作业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
作业也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之一,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如能抓住契机,以作业改革為支点,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就能抢得先机,提升学校品质,开创新局面。
二、研究作业的设计与管理
1.作业设计需纳入备课常规。
作业作为教学常规的重要一环,必须纳入备课常规。只有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去研究,学校教育才会具有人性和温度,作业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实现。行政要积极干预,既有明确的要求,也有举措和指导,在过程中还要予以检查督促,对于做得好的个人和集体,适时予以表彰激励,交流分享。
2.作业设计要兼顾分层分类。
首先是分层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兼顾“质”与“量”。可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与教材匹配的教辅练习为蓝本,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组合、改编或创编,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作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建议至少设置两个梯度,即基础题与巩固题、拓展题与挑战题。第一层级为必做,第二层级为选做。
其次是分类设计。根据学科特点或单元教学所需,可以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体验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以及探究类作业等。探究类作业往往完成的时间较长,需要小组合作,也涉及跨学科的知识等。
再次是区分日常作业与假期作业。日常作业以常规作业为主,要严控作业总量,兼顾各个学科,作业总时长不超标。假期作业则可以考虑探究类、实践类、体验类作业,也可以项目化形式出现。
3.加强对作业的有效管理。
(1)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利用校园网等平台,每天将各学科所布置的作业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公示的内容涉及作业的具体内容、建议完成时间等。一方面,学科教师要有大局观,必须严格遵守各科作业规定的时间,准确预估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对班级作业的总量进行把控,一旦超额超量,要及时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对于个别学生经过努力仍然不能完成作业的,要实行弹性要求,允许其“不完成”,确保学生睡眠时间。
(2)建立作业督查制度。
作业设计得如何,不是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来评估。通过对作业设计与布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座谈等,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真实状态。同时,把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教研组建设、考核挂钩,实行集体责任制,促进备课组、教研组共同行动,共同研究。
(3)完善作业评价方式。
改变简单打钩打叉的评价方式,避免过分强调分数和等第,倡导教师运用更多手段,多元化评价作业,把量性评定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把作业评价看作师生沟通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正确对待作业、认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品味成长的幸福。
三、完善作业保障机制
1.培训和教研机制。
“双减”背景下,高质量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已摆上议事日程,而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在摸索、研究、实践、修正、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一方面,要把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行政手段强力推进,从学校层面统一大家的思想。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一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更是当前“双减”背景下必须严格落实的重要工作,从而自觉在备课源头就着重作业的研究和设计。
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教研机制,切实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业的改革、设计与有效管理要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整体推进,实行校行政、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之间的三级联动。同时,通过与兄弟学校的互动,梳理、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与实践,使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接地气,可推广。
2.奖励和激励机制。
为了强化作业设计与管理,选树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组织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对于优秀个人、备课组和教研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评优评先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学校也可组织现场推进会,加强各备课组、教研组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教研氛围,鼓励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余昆仑.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如何有效落实[J].人民教育,2021(3-4).
[3]倪敏,黄玉芳.项目式周末作业:实现作业的整合、精简与高效[J].人民教育,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