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1-01-20王浩汀

格言 2021年6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中学核心

王浩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诉求,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则是重中之重,这实则与核心素养的内核是分割不开的。音乐作为一门高雅艺术,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并独立体会音乐之美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这对于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應当充分抓住“情·美·乐”为载体核心能力,以情养德,以美育人,以乐促创,全面、全方位调动中学音乐学科“德、智、美、创”的教育教学,促进教学的改革,力创高效课堂。目前,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其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从而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目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过于落后

中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很好。一般而言,中学音乐课堂主要是唱歌为主,课本中有关音乐的理论知识为辅,就出现了音乐教师占据音乐课堂的主导地位的情况,也就是音乐教师在讲台上讲解音乐知识,学生在台下机械式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还可以出现学生厌恶音乐的心理以及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不利于构建高质量的中学音乐课堂。

(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校并不重视音乐的教学,这就导致学校中音乐课程每周大约只有一节课,甚至这一节课也会被其他学科教师所占用,对待音乐课堂的态度并不端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也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此外,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唱和听,对学习有关音乐的理论知识并未给予适度的关注。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使用乐器表演的教学也不够重视,只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并未充分意识到学生的音乐能力影响着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三)音乐课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音乐课在其他学科老师、家长和学生心中都是一门“副科”,对其不够重视。对一名音乐教师的考察,也基本上是看编排了多少节目,或是得了多少荣誉证书,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以前基本没有要求,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也就靠音乐教师随心而为。音乐教师一般只在上公开示范课时才花点心思准备,甚至每逢期末,音乐课干脆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所替代。在学校考试中通常每年进行两次大考,对学生半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只是重视文化课考试,并没有对音乐课有完善的评价制度,这也是造成学生音乐课堂中学生音乐素养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以情养德,融合德育素养

百年复兴教育为先。音乐审美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正如霍姆林斯基曾言:“音乐能够唤醒大众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这是与音乐教育中德育因素是分割不开的,因此在任课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潜移默化的引导价值,以情养德,以德促智。音乐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多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音乐作品,从而领悟音乐的美妙之处。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将视频、音频等方式融入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为学生打造充满趣味性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掌握音乐的背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变化。以《海浪的嬉戏》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任课教师可以进行学情调查,有学生已经能够完全了解交响曲的音乐重点难点,而有些学生则一知半解。此时,任课教师可以运用“组间同质”原则推行小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优生可以为学困生讲解乐曲,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德育品格。如,学困生疑问:“为什么这首乐曲叫海浪的嬉戏呢?”学优生会伴随着音乐解答:“因为这段乐曲采用了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其节奏不太有规律,比较自由,节拍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出松散流动的状态,不强调节拍重音。闭上眼睛听着聆听,似乎自己便置身于海边,海浪的泡沫、水珠这些似乎都是有声音的,这些也都被容纳近的乐曲之中。”任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要充分观察小组之间的音乐气氛,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统一归纳解答,并对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进行鼓励,以便于真正树立良好的德育音乐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以美育人,提升音乐鉴赏

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音律之美,而新课改之中也反复深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当从美育思维入手,通过音乐鉴赏技巧的相对解析,从而全方面塑造学生独立鉴赏的音乐水平。以《第六交响曲(悲怆)》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前,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直观体会。有学生说:“在音乐过程中,我能够听到浓浓的哀伤。”还有学生补充:“除却哀伤之外,还有难以言喻压抑与凄凉。”此时,任课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主题把控表示赞扬。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以这首曲子为例,解析为音乐风格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安魂祷告在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最后,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复听这首乐曲,并结合柴可夫斯基的人生经历,便能够是学生真正了解到曲子中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的音乐鉴赏的思路。从初听到复听,教学要从乐感、曲调、节奏、和声以及作者创作经历等多方面考虑。

(三)以乐促创,丰富学生情感

音乐的起源正是人们口口相传音律曲调,这其中的要求并非刻板。音乐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乐曲能够通过创作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音律方式表达自身情感。在核心素养的趋势下,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的音乐创新,充分发挥自身音乐天分,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活学活用。以《阳关三叠》一课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原曲表达了对友人无限的关怀与诚挚的留恋,尤其是歌曲结尾处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任课教师可以留下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新,表达不一样的音乐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认为:在原曲中,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注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而更改之后可以从三叠与尾声入手,改变演唱形式,通过较为明亮的和声搭配,可以减少离别忧伤,更多透露一种对于友人的期待与对于友人光明未来的祝愿。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敢于大胆表露自己的音乐感悟,真正实现发散学生的音乐思辨能力,实现学生对音乐能力的灵活运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两者有机融合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要任课教师充分把握时代脉络,能够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充分突出音乐课堂情·美·乐,找出课堂教学模式与“情美乐”核心素养教学之中内在联系,以学生学情状况入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这一重要课题,以期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水平。

本文系黄小露名师工作室课题“中学音乐情·美·乐教学多样化模式的实践研究”(XMMS201901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中学核心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