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的妈妈是精灵》的成长主题
2021-01-20田睿蕴
田睿蕴
作为人之初的文学,儿童文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朱自强认为,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应该是鼓励儿童向前发展,帮助儿童向上成长,与儿童一起直面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的文学。其论述强调儿童文学的成长性。《我的妈妈是精灵》就是一部具有成长性的小说,作者陈丹燕将幻想与现实相结合,以五年级学生陈淼淼为叙事视角,展现了当她发现妈妈是精灵后所经历的困扰,反映了儿童的成长状态。本文将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我的妈妈是精灵》的成长主题进行探析。
一、成长主题的构成
“成长小说应该限制在主人公从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状态进入知之状态的叙事。”《我的妈妈是精灵》虽不是描写人物完整成长状态的成长小说,但其所展现的成长片段也是主人公从对成人世界无知到知之的过程。小说中,陈淼淼的成长是从父母为她刻意营造的幸福生活被打破的那一刻开始,她走近了成人的世界,开始认识真正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她感到过困惑、烦恼与失落,在跌跌撞撞中加深了对生活的认知,减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实现了精神“断乳”。
对生活的重新认知是个体成长的结果。陈丹燕曾说:“我喜欢在一个孩子的故事里,看得到沉重而纯正的生活本质。”在《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中,主人公陈淼淼的成长伴随着对生活认知的加深。当陈淼淼发现妈妈是精灵时,她对现实生活的原有认知就开始产生动摇。人类之外还有精灵,陈淼淼认识并接受了世界的多样性。而后,陈淼淼干预父母离婚,在这个过程中她了解到成年人的情感生活,也跟好伙伴李雨辰一起接触到了除学校与家庭之外更广阔的世界。当陈淼淼对生活的体验更为丰富时,她对生活的认知也在逐步加深。她认识到了生活的复杂性,个体的情感是复杂的,爱情无法勉强,但没有爱情的父母还可以有亲情;友情中不是只要“献爱心”就行,朋友之间需要平等与尊重。在无法劝阻父母离婚时,陈淼淼也认识到了生活的无奈,道出:“这个世界,它总不能像人想象的那样,十全十美。”这样的感悟是陈淼淼“认识到儿童世界的虚幻性和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体现。在对生活的体悟中,陈淼淼逐步摆脱童年的天真,获得了成长。
陈淼淼的成长也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的减弱。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一种基本特质,具体表现为儿童总以自己的感知动作、情绪情感、主观意愿等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看待周围世界中的一切。而个体精神成长是一个从个体化精神趋向社会化精神的过程。陈淼淼作为一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有着自我中心化的特征,起初常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在校时,她想要朋友对她忠心耿耿;在家时,她习惯父母都围着她做决定。当家庭的矛盾浮现出来,而陈淼淼难以解决、无人倾诉时,她认识到了生活的复杂性,也开始意识到个体的孤独与个体力量的渺小,而这正是她去自我中心化的开始。于是,她寻求朋友帮助,在与李雨辰相处时明白了友谊需要平等与真诚;她与爸爸交谈,在知道爸爸为了她正过着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日子时,她会想“那是不是我也算得上是个自私的人呢?”这些都体现了陈淼淼的成长,她不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去自我中心主义的陈淼淼给予了李雨辰真诚与信任,给予了父母理解与包容,她最终获得了真正的友谊,达成了与父母的和解。儿童的成长,就是从“个体”趋向“社会”的过程。
学会独立生活也是成长的意义,永远依附着他人是长不大的。陈淼淼的成长也体现在她对母亲的精神“断乳”。和所有的儿童一样,陈淼淼依恋着妈妈。从发现妈妈是精灵起,她就一直担心会失去妈妈,常处于不安的状态。在爸爸提出离婚后,她采取了各种方法来挽留妈妈。在陈淼淼心中,妈妈美丽、善良,拥有神奇的魔法,然而,当她发现妈妈必须得依靠喝青蛙的血来维持人形时,妈妈的美好形象在她心中悄然崩塌,她无法接受,并感到了妈妈的可怕。“天真幼稚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会发现某些罪恶,但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不是发现罪恶,而是如何面对他发现的现实。”发现妈妈的“罪恶”的陈淼淼在这时开始对妈妈产生了怨恨。但经历内心的挣扎后,陈淼淼虽然无法接受妈妈那种残忍的行为,却也接受并原谅了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独自排解自己的精神困苦,在痛苦、释然中获得了心灵的成长。当妈妈离开时,陈淼淼心想:就让我的妈妈好好地回家乡去吧,不要哭。平淡叙事中,可见她内心的坚强。她接受了妈妈的不完美,也接受了失去妈妈的现实。至此,陈淼淼达到了对妈妈的精神“断乳”,她成长了。
综上,妈妈精灵身份的暴露打破了陈淼淼原有的平静生活,她走出了父母为她刻意营造的童话世界,开始了跌跌撞撞的心灵成长旅程。她经受着父母离婚的悲伤、妈妈离开的失落,但同时也获得了对生活、自我的更多认知,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精神趋向独立。陈淼淼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她成绩中等,有着这一阶段孩子的普遍特征,例如有点自我、既想成长又依赖家庭等。小说作者书写她的成长,使整个故事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
二、成长主题的凸显
“一件艺术品的每一个形式,必须使它具有审美意味,每一个形式也必须成为有意义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的形式与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中,作者独具匠心的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叙事方式凸显了小说的成长主题。
(一)成长的引路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在观察这些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过程中,青少年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角色和生活方向。”儿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成长时往往会陷入迷茫。安排富有经验者对其进行指导,能够帮助儿童更快地度过艰难期,获得顿悟与成长。成长的引路人是《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中凸显成长主题的重要构件,陈淼淼在同伴李雨辰的陪伴以及爸爸妈妈的引导中获得了成长。
李雨辰是伙伴式的引路人。她是一个镜像式的人物,陈淼淼通过观察她来认识自己。最初,陈淼淼從李雨辰的身上看到了父母离婚后的自己,于是她极力劝阻爸妈离婚,避免做单亲的“倒霉孩子”。而与李雨辰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后,陈淼淼又从她的坚强中明白,父母离婚后,孩子未必会变坏:“像我,实际上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孩子,许多人都是这样。因为我们不可以学坏,但心里并不真的想要把自己变得多么好。因为不怎么有动力。我想,也许我爸爸妈妈真的离婚了,我也会像李雨辰一样,最后比许多人有出息。因为别人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多。”通过观察李雨辰,陈淼淼进行了自我反思,加深了对自己以及生活的认知。此外,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李雨辰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独立与懂事。这也影响着陈淼淼:“从她身上,我也学到了这点,要是她为难的话,我也不多问。”她在与朋友的相处中消解着自我中心主义。再者,李雨辰的陪伴也给予了陈淼淼精神的慰藉,帮助她抚平成长中的创伤。她们有着相同的悲伤,共享秘密,同担困苦,真挚的友谊填补了陈淼淼心中爱的空缺,给予了她无尽的温暖。或许这也是陈淼淼逐渐释怀父母离婚的原因之一,李雨辰的独立、真诚、积极给予了陈淼淼新生活的希望。
爸爸、妈妈也是陈淼淼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善良且有原则,为陈淼淼树立了生活的榜样。爸爸恪守规则、隐忍负责,即使不爱妻子,也细心地照顾一家。妈妈拥有魔法,但也遵守着人类世界的道德规范,不投机取巧。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淼淼,帮助她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快了其从个体化精神向社会化精神过渡的成长历程。此外,爸爸妈妈还帮助陈淼淼建立起了关于情感的认知。他们分别和陈淼淼述说什么是感情,加深了陈淼淼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使她渐渐能够接受父母感情的不完美。爸爸妈妈的爱同样治愈了陈淼淼,她没有那么害怕父母离婚了,因为“他们两个人不好了,可对我都很好,这一点并没有因为他们不好了而改变”。显然她从父母的爱中汲取到力量,能更加坚强地应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伤痛。
朋友与父母的正面影响推动着陈淼淼的成长。她总能观察他们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做法,并在其中获得成长。成长的引路人对于个体的成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一人物设置对小说成长主题的彰显也至关重要。
(二)幻想与现实的交织
《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一部幻想小说。作者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幻想世界,寓幻想于日常生活。兼幻想性与现实性的情节设置,也有助于小说成长主题的凸显。
幻想性与现实性的情节共同为陈淼淼的成长提供了契机。“儿童的成长既是日积月累的,也有飞速拨节的时节。”在《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中,幻想性的情节往往是加速陈淼淼成长的诱因。两次惊天动地的大事:妈妈暴露了精灵身份,妈妈为保持人形必须喝小青蛙的血,都属于幻想性情节,都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生活,使陈淼淼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被动地“出走”。此外,这两件突发性的幻想事件又分别引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父母离婚与永别妈妈。这些经历都是陈淼淼成长路上的考验,磨炼着陈淼淼的情感与意志。父母离婚意味着原有的幸福生活被打破,往往会掀起儿童心灵的巨大波澜。“儿童的成长是伴随着心理不安的,他们总是想通过确认自己的存在来获得一种安全感。”在儿童与世界的关系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存在,确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确证自己是否拥有爱,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心理原型。因此,陈淼淼在知道爸爸决定离婚时,就陷入了即将失去父母的爱的恐惧与焦虑之中。但她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爸爸不能接受妈妈无法改变的精灵身份,注定了父母会离婚的结局。陈淼淼必须要在这一事件中做出抉择与判断,并且必须要应对与妈妈分离的现实。在无法避免的考验中,陈淼淼经历着成长的痛苦。小说以幻想性的情节拉开陈淼淼成长的序幕,又设置了现实且残酷的考验,使主人公在情感困境中磨炼心性,飞速成长。
小说中设置的幻想世界给予陈淼淼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能够帮助她更好地了解现实生活。“幻想小说为我们看待事物、理解所见所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它使我们暂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并且通过这种沉浸,我们能够发现或者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精灵与精灵世界的存在颠覆了陈淼淼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精灵世界有着必须遵循的法则,当妈妈因此而不同意在白天带陈淼淼出去飞时,陈淼淼认识到“所有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真正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对精灵世界的观察中,她对现实世界的规则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精灵具有飞行的技能,因为妈妈是精灵,陈淼淼获得了在天空中观察生活的机会。于是,她看到了上海行色匆匆、情感麻木的大人,渐渐意识到了感情的珍贵。此外,当陈淼淼发现连神通广大的精灵妈妈在逝去的感情面前也无能为力时,她进一步体会到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总之,幻想的世界使陈淼淼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融合母爱的幻想事件舒缓了陈淼淼成长的艰难,给予了她直面现实的力量。妈妈在陈淼淼面前主要展现过四次魔法,每一次都或多或少地缓解了陈淼淼的消极情绪,使她能够直面现实。妈妈第一次在陈淼淼面前施展精灵的魔法,就消除了陈淼淼对她的害怕情绪,使其接受了她的精灵身份。而后,妈妈借用魔法帮陈淼淼补课,使陈淼淼能够更自如地应对繁重的学业。她还带着陈淼淼飞行,通过满足陈淼淼愿望的方式打消她想要投机取巧的念头,迫使她独立地应对分班考试。在离开前,妈妈带着陈淼淼进行了第二次飞行,陈淼淼因看到妈妈的“罪恶”而失衡的内心在这期间走向了平静。妈妈的魔法或满足了陈淼淼的愿望,消解了她当刻的烦恼,或直接帮助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都舒缓了陈淼淼成长的艰难。而陈淼淼能够从中获得直面现实的力量,主要是因为这些幻想性事件的内核—母爱。妈妈因为爱陈淼淼而施展魔法,在期间也常常直白地表露着对她的爱,这些都治愈了陈淼淼,使她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幻想的事件与真实的母爱交织,构成了陈淼淼奇幻的童年经历,使陈淼淼的成长之旅在艰难中又充满了温情。
幻想小说中,幻想与现实交织的情节为陈淼淼的成长提供了契机,既带给她伤痛,也带给她欢乐。幻想事件的存在,加深了陈淼淼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成为她难以忘怀的童年回忆,对她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自叙手法的运用
韦勒克和沃伦认为,第一人称叙述增加了叙事的亲历性,其目的和效果是富于变化的。《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陈淼淼的经历由她自己来讲。“我”则既描述着所见的人和事,又述说着自己的所思与所想。自叙手法的运用也有助于小说成长主题的凸显。
自叙手法更真实地展现了陈淼淼的形象。无论想法是否正确,陈淼淼都坦率地表露着自己的心声。她不会掩饰对同桌的嫌弃,也不会掩饰想要作弊的心理。这样的不掩饰增强了陈淼淼形象的真实性,也增强了读者对叙述真实性的信任。陈淼淼形象的真实呈现,是读者判断她是否获得成长的基础。
第一人称的叙述也使读者能够直接跟踪陈淼淼思想矛盾、迷茫困惑的心路历程,看到她内在的成长。例如,随着叙事的推进,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陈淼淼关于友谊看法的变化,从“我要找一个倒霉蛋当朋友……然后她就对我忠心耿耿”到“不平等的朋友最没有意思”,再到認为“好朋友间应该有心与心的交流”,陈淼淼的思想趋向成熟。其心灵成长的动态过程通过内视角直白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一人称的叙述使读者仿佛进入到了陈淼淼的意识中,和她同听、同看、同想,最终也和她一同获得成长。《我的妈妈是精灵》以第一人称视角,书写儿童普遍存在的内心苦恼与心灵成长轨迹。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通过心理投射获得慰藉与启示,在感动与感慨中实现自我成长。书内主人公的成长与书外读者的成长,共同彰显着《我的妈妈是精灵》的成长主题。
陈丹燕关怀儿童的成长,想要在故事中展现沉重而纯真的生活本质,使孩子们将来在经历生活时能有所安慰。于是,在《我的妈妈是精灵》中,她书写生活的复杂与无奈,书写成长的艰难与伤痛,同时也书写陈淼淼通过成长考验的经历,告诉孩子们如何面对复杂生活与成长途中不可避免的失去。她曾说:“我喜欢这样写给孩子看,并且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用这样的方式情意绵长地陪伴他。”《我的妈妈是精灵》描绘了儿童曲折艰难又充满温情的成长历程,以艺术的净化力和感召力引导儿童直面复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