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创新

2021-01-20李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宋诗用典黄庭坚

李悦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诗歌的成就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各种题材、各种修辞手法炉火纯青,相比而言,宋朝的诗歌略有逊色。但是诗歌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学题材,在历史的发展中仍不断革新,在创新中寻找道路。例如北宋的黄庭坚,正是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艺术风格,实现诗歌的创新,由此形成了北宋独特的创作流派—江西诗派,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方法

宋人范温在《潜溪诗眼》中曾记录黄庭坚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看法,即“文章需要谨慎布置”。宋朝诗歌逐渐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黄庭坚在创作诗歌时也采用了写文章的方法,要求诗歌的整篇上下有明确的线索,合理安排每句每段的内容。但是这种“布置”并不代表要遵循统一僵化的模式,无需严格按照“起承转合”的思路进行创作,而是要在创作中融入曲折变化,实现“奇正相生”,将有法在无法中体现,从而达到“无意为文”的创作境界。在阅读黄庭坚的诗歌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读着读着,好像作者的思路换了,前后句无法相接。实际上,这正是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镜头的转换和画面的改变,联系不同事物,实现内在关系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补足内容。因此,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更加简练,诗意也更加含蓄。例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此诗一共八句,一气呵成,流畅自然,时空转换飞快,将议论和抒情穿插在不同景象中,既构成严密的逻辑,又使诗歌结构层次错落,情节也跌宕起伏。

(二)讲究修辞造句

黄庭坚的诗歌有其特殊的句法,这是他从杜甫的诗词中学习到的,尤其喜欢造拗句。在创作诗歌时,黄庭坚不按照常见的句子结构进行构思,不按照正常的语法规律填词造句,经常颠倒主谓宾的次序,或者将句子中的一些成分删去,或者将两句融合在一个句子中,从而使句意更加曲折,诗风更加跌宕起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再次韵寄子由》一诗中出现的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和《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一诗中的名句“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都是典型的黄庭坚诗歌特色。除此之外,黄庭坚还很看重字的提炼,尤其对五言句的第三字和七言句的第五字十分注重,要求工整稳妥、具有新意。句中有了字眼,会显得更加俊俏,为全诗增色。黄庭坚还看中虚字的提炼,尤其在意连接虚字的使用,以确保诗歌行文跌宕起伏。

(三)重视律诗的对偶句

唐诗中的对偶已经集前代之大成,各种脍炙人口、对仗工整的名篇佳句层出不穷,宋人想要突破律诗的对偶,只能另辟蹊径。黄庭坚的诗歌对句自然生动,一些诗句很有散文特色,一眼看上去,似乎没有对仗工整,但细细品味后会发现字字句句都深有韵味,工整确切。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中的佳句“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和《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的佳句“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都是典型的黄庭坚风格,具有“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的特点。

(四)具有音乐美

诗的音律和感情是高度一致的,特殊的诗歌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达。黄庭坚的律诗有很多没有按照平仄规定来进行创作,存在许多拗句。在这种不和谐中,能察觉到独特的音韵美。例如《题落星寺》其一中的“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和《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中的“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等。

二、黄庭坚的诗歌创新

黄庭坚在创作诗歌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主张,由于当时以诗干政的风气较为普遍,因此他反对直接使用诗歌比附时事,强调创作诗歌的独立性。在诗歌创作中,他抛弃了白居易以来采用诗歌讽喻现实的传统做法,强调诗歌创作应该充分展示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他反对利用诗歌放纵感情,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起到养心治性的目的。例如,在《登快阁》中,他写道“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现了黄庭坚超脱世俗、在自然中回归本我的愉悦心情。由于黄庭坚的诗词中有意规避了民生和时政,因此,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压抑了真实情感的抒发。

黄庭坚坚持诗歌创作应该师从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的创作方法,应该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由于宋诗相比唐诗更加平淡、理性、直露、冷静,且黄庭坚的诗才也相对有限,因此他选择以巧取胜。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学习,黄庭坚吸收了前人的创作心得,总结出一套适宜自己的诗歌创作技巧,要求诗歌创作要达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目的,这是黄庭坚创新诗歌创作的重要思路。

所谓“夺胎换骨”,就是通过学习古人所创造的诗意实现自我诗意的突破,从而形成新的诗意。黄庭坚学习杜甫,就是想在有限的诗才中获得无限的诗意创作,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境界。“夺胎换骨”更加注重推陈出新,通过旧诗的诗意、诗情启发,找到诗歌创作的新思路,避免过度用典而落于俗套。

黄庭坚在《再答洪驹父书》中提到“点铁成金”的概念,是指通过对经典书面语言的概括总结完成对诗歌创作中字词的高度熔炼,实现由“铁”到“金”的创作过程。这种创作方式代表诗人必须千锤百炼诗歌中的字詞,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拥有独特的字词锤炼技巧,能够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黄庭坚在杜甫的影响下,注重对字词的提炼,逐渐形成新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对字词产生一种陌生的感觉,如此一来,字词的新用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意象,达到“以故为新”的效果。

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典故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宋诗中极为常见。受历史时代的客观影响,宋诗远不如唐诗豪迈高昂,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内敛的精神气度,从情感抒发向理性思考转变。因此宋诗的创作更加注重对诗歌形式的精雕细琢,加入大量的典故来展现创作者渊博的学识。黄庭坚更是推崇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处”,并通过对杜甫诗作的研究,汲取了用典的经验技巧,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融入了较多杜甫的诗作,例如《秋思寄子由》中“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这句诗中便是化用杜甫的诗句“云壑布衣贻背多”与“万牛回首丘山重”,将自己比作老松在云壑之中不屑与世俗相近。而黄庭坚诗作《云涛石》中的“诸山落木萧萧夜”是化用了杜甫的传世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黄庭坚在用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学识。同时,黄庭坚对用典方式进行创新,避免使用常见的、落入俗套的典故,往往避开诗作中常见的用典实录,突出诗歌中的警示作用,从而形成到“以故为新”的创作理念。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更是经常在一句诗中融合多个典故,实现了诗歌用典的创新发展。例如《登快阁》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其中化用了多位诗人的名句,如杜甫的“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和“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以及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并且整首诗借用《晋书·傅咸传》的痴儿形象进行自嘲,还借用了阮籍、伯牙与子期的典故,充分展示了黄庭坚的用典能力和博学。但是,部分诗学家也对宋诗的用典进行了批评,认为宋诗过于看重典故使用和理性说明,而使得诗歌毫无诗意,这也是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的常见的用典缺点,有时故意为了推陈出新,选择过于生僻的典故,导致诗歌晦涩难懂。

综上所述,黄庭坚独特的诗词风格和创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黄庭坚诗词风格,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和自然风貌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宋诗用典黄庭坚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宋诗新解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I Like Drawing
漫谈诗词“用典”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