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及对策
2021-01-20张加旺
刘 刚,孙 悦,张加旺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253014)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貌以黄泛漫流沉积而成的坡地类为主,并兼有河流、河床沉积而成高地类和洼地类地貌。域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新赵牛河、六五河等河流,干支相通,流域相连,域内河流体系相对发达,导致水土保持治理难度较大,而水资源的匮乏,使得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
1 水土保持现状
德州市水土流失主要是在水和风两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侵蚀水蚀与风蚀两种类型并存,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8.83%,其分布特点是从南向北,从高地、坡地到洼地均呈现从重到轻的分布规律。历年来,德州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壤流失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土壤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风沙片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扭转,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5%,土壤侵蚀模数绝大部分下降到500 t/(km2·a)。但是受生态环境、地形地貌、资金投入等因素制约,蓄水工程措施仍相对偏少,降雨形成的地表水70%以上通过河道下泄出境,水土保持治理难度偏大。
2 存在问题
2.1 水土保持专项投资缺乏
虽然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公益性、基础性,且经济效益低,投资来源往往以政府补助为主,社会资本、群众参与度较低,投资来源相对单一。以2001—2017年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为例,全市共成功申报18县次56个风沙片治理项目,累计投资5 000余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00 km2,其中省级及以上投资2 000余万元,社会投资仅为356.8万元,仅占总投资的7%。可见社会资本投资水土保持积极性较低,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用于水利工程的资金绝大部分都用在了供水与防洪抗旱减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专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相对较少。2001—2017年,省级及以上投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投资平均每年仅为296万元,相较于灌区改造、河道治理等其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投资较少,进一步限制了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2.2 原治理模式相对落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防治风沙,促进粮食增产,德州市水土流失防治主要采取实施林粮间作、构筑农田林网,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打井、开挖沟渠、整地改土、修路等措施相配套的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壤侵蚀严重的风沙片基本治理完毕,过去那种风起沙扬,侵蚀土地的恶劣气象已得到根治。该治理模式在防治风沙方面功能性很强,但是水土保持措施不健全,蓄水保水能力弱,降水径流的调节能力低,在保水蓄水方面功能性很强的坑塘建设、河道拦蓄、水窖、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很少,不能有效调蓄降雨形成的径流,使大量的降雨白白流失。目前德州地区水的流失现象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充,出现了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原治理模式已不再满足新时期治水要求。
2.3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不高
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在土壤流失防治方面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建设项目扰动土壤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拦挡、苫盖、表土剥离以及绿化等,且有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值进行强制性约束。作为黄泛平原地区,这些措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土壤流失防治的需要。但相对而言,对水的保持措施匮乏,没有绿地下凹率、透水铺装率及雨水调蓄设施等相应指标值,城市下垫面硬化率较高。目前德州市道路两侧及小区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匮乏,大多数雨水没有经过收集利用直接排入河道,造成雨水资源流失浪费。尽管国家、省、市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出台了不少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及政策文件,但是从总的来看,主要还是从方向上鼓励雨水资源化利用,缺乏相应的奖励惩罚性法规及带有强制性的规定,限制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3建议
3.1 增加资金筹措渠道
在坚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大胆创新,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基础上,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德州市南临黄河,北依漳卫南运河,潘庄、李家岸两大引黄灌区纵跨南北,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穿境而过,向中央、省财政争取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有天然地理优势,可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拦蓄工程建设。同时,可利用地下水压采、生态河道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雨洪蓄滞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在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
3.2 加强蓄水工程建设
初步统计,德州市现有坑塘10 914座,可利用坑塘5 251座,可利用坑塘年蓄水量可达8 700余万立方米,坑塘蓄水潜力巨大,是调节径流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坑塘利用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由于常年缺乏治理大多坑塘淤积严重,与周边的河流失去了连通渠道,缺少了补给来源,降雨形成的径流不能汇流到坑塘,起不到调节径流、蓄积雨水的功能,蓄水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坑塘大多位于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管护,一些常年干涸的坑塘逐渐被侵占填埋成了农田,有的成了附近村民垃圾倾倒的场所,坑塘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马颊河、徒骇河干流对汛末雨水资源基本得到了利用,其他干支流由于缺少拦蓄设施不能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下一步,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有重点的增加拦蓄设施,加大坑塘治理力度和管护力度,充分利用洼地或者坑塘进行整治后蓄水,进行水系连通治理,特别是打通乡镇级沟渠与坑塘的水系连通,以增加调蓄能力。
3.3 加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时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及单位修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绿化尽可能的采用下沉式绿地,人行道、广场等铺设透水砖,停车位采用透水率高的植草砖,增加雨水滞透能力,补充地下水位。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城市建设开发单位回收利用雨水的责任和义务予以明确,增加雨水利用的强制性。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增强雨水蓄渗能力,把雨水最大限度的存留下来,并加以利用。
4结语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高质量推进,德州市引黄指标将日益趋紧,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将更加严峻,防治水资源流失,加强对水的长久保持将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通过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加大蓄水工程建设,强化雨水收集设施建设等途径,将有力推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建设,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可靠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