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型材料作文“满与空”导写

2021-01-20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凯勒本心周国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要求:自拟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舍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话题。要辩证思考,理清构成话题材料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满与空”可以是物理属性上的两种状态,如给客人斟酒须要“满杯”;逛商场看到心仪的商品,但摸摸口袋却囊中羞涩,空空如也。但哲学家周国平想要表达的显然不是表面的“满与空”,而是富有深层意蕴的“满与空”,即人心灵深处的两种状态——“欲望”和“理性”。“满”可以指物质欲望太甚、日程安排太满等;“空”可以指心中没有真、善、美的滋养,生命很空洞、苦涩,过分追逐外界而忘记自我的存在,完全投入到物欲追求中,忽视对道德法律的敬畏等。二者存在辩证关系:没有理性,欲望就会泛滥,因而“看不见真理”“看不见美”,结下“生命是空的”“心也是空的”的恶果;没有“欲望”的理性,只能使事物“原地打转”,止步不前。立意时,可以立足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现状,也可以联系历史上的经典素材行文,只要辩证看待“满与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写出佳作。

佳作展示

莫以繁华易本心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贾云龙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乡村田园,是陶渊明向往的悠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破败的茅屋里,是杜甫济世的情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凋零的花瓣中,是陆游铮铮的傲骨……繁华落尽,剩下的往往是一颗纯真的本心,可到了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繁华”却成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全部。

世事纷繁,本心何寻?

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似乎使时间加快了;“忙”,成了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忙着出门,忙着学习,忙着吃饭,忙着工作,等到好不容易闲下来,又忙着休息,因为明天还要去辅导班、加班。我们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水电、房租、工作、食物、老人、孩子,我们每天为了这些奔波忙碌;可真的闲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忙碌?——不知道,只是生活要求我们这样做。人们的生活是满的,心中却是空的。我们为物质忙碌时,早已忘记了内心深处对世界的爱。

阅尽繁华,为时晚矣!

当有人说我们需要精神的滋养时,我们总是觉得现在的忙碌就是为了一个充实而闲适的未来。可人不能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真的等到“繁华看尽”才想放松,那么人也差不多要疯魔了。在忙碌中,我们也应寻找一点无伤大雅的“闲适”,我们可以在赶路时注意一下路边的美景,可以在发呆时仰望头顶的蓝天,可以在零散的空闲中品味生活中那些无关紧要的“情调”……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美,都是忙碌中世界给予我们的“馈赠”。所以,我们不妨注意一下内心的需求,在充斥着物质的世界中,为空虚的灵魂注入一缕精神的光芒。

身处繁华,心向桃源。

人不仅仅靠物质活着,不能在繁华中迷失。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源,里面充满了单纯的美好:我们不该因为眼前的繁华而丢失了内心的本真。

在这繁华之中,为何不存一分纯真,得一分自在,精神丰盈,给人生以圆满呢?

点评

一、主旨鲜明,结构严谨。以“身处繁华,追求本心”为论点,先谈何处寻找本心(本心何寻),再谈为什么要及时寻找本心(阅尽繁华,为时晚矣),接着论证我们现在必需寻找本心(身处繁华,心向桃源),环环相扣,层层深人,井然有序,清晰明了。

二、论证语言汪洋恣肆,颇有气势。首段,以引用和排比开篇,引古人追寻本心的事例,与今人在繁华中的迷失构成鲜明的对比,发问引人深思。主体结构中(中间6段)多用理证,如演讲,阐述观点道清理明,富有雄辩的力量。

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李超然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所看到的都是你心灵的折射。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被浮云遮望眼,看不到纷乱现实中的真理,看不到世间万物背后的美丽,逐渐失掉内心的信仰……

然而,在穿过时光长廊,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时,我们看到了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在名声、利益的浮华之下,屈原发现了真理。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颇富才干的大夫屈原却无端因谗言惨遭楚王流放。“怨灵修之浩荡兮”,楚怀王以为自己留下的是忠心的臣子,却不知,他赶走的屈原才是最为正直的君子。去除了名利的枷锁之后,屈原痛定思痛,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一大批不朽的诗篇。在不断的求索中,他誓言不坠入流俗,做表里如一的君子。宁愿“伏清白以死直兮”,也要在充满名利污浊的世间发出清冷而高贵的光芒。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途与黑暗中,海伦·凯勒发现了美。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早早感受到了人间的悲凉痛苦,但她依旧心灵沉静,感受美,欣赏美。在水管下,她触碰到清凉的水,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在丛林中,她感知生命的勃发,全身心地感受自然的脉动。她于静谧中谛听花开的声音,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的,海伦·凯勒是看不见万物的,却又是那个对万物感受最深的人。

屈原于浮华中发现真理,海伦·凯勒于黑暗中发现光明,他们的发现为世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究其原因,是喧器……

我们屏声敛气,就能看到自然的美好。我们去除河水上的泡沫、枯草,就能看到静静的河水下光滑的石头与畅游的鱼群;我们擦掉窗上的灰尘,就能看到黛色的远山与翠绿的松柏。静下来吧,让我们发现世界的美好,聆听这自然雄浑而动听的乐章。

点评

这篇文章有几点值得借鉴:其一,行文紧扣材料。作者将周国平话中的三个分句分别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这样,自然符合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其二,提炼观点。写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注重的是对材料内涵的阐释,以体现出认识的深度。因为这则材料在写作要求上没有特别的限定,立意上具有开放性,作者巧妙地避开认知的深度这一点,只说“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四两拨千斤之效,避难就易,轻松写就考场作文。

猜你喜欢

凯勒本心周国平
好梦何必成真
跨年时 有所思
在水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结庐在人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各得其所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