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希替尼治疗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20曹桂侠周冬梅傅薇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激酶腺癌耐药性

曹桂侠,周冬梅,傅薇薇*

(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400)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也较高。肺癌发病中,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常见类型,且约有3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到达晚期[1]。临床发现,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现象,其中约有50~60%的基因突变者为腺癌患者[2]。对出现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多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此药物具有低毒高效作用,一代EGFR-TKI药物较多,如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等。一代EGFR-TKI药物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晚期肺腺癌治疗中,且取得了一定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3]。但对于部分晚期肺腺癌患者来讲,行一代EGFR-TKI药物治疗10个月左右时,会出现耐药性;当耐药性出现后,会影响整体疗效,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因此,改善一代EGFRTKI耐药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一项重大问题[4]。目前,研究发现,一代EGFR-TKI耐药机制最常见的是T790m突变,奥希替尼能克服一代EGFR-TKI耐药型T790m突变,本次针对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型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取60例一代EGFR-TKI耐药型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检测有T790m突变,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5岁,平均(56.47±10.11)岁,ⅢB期、Ⅳ期分别10例、2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6岁,平均(56.55±10.01)岁,ⅢB期、Ⅳ期分别8例、22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组织学检查,确诊者;基因检测,存在T790M突变者;CT或是MRI检查可测量病灶者;研究前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采用过其它治疗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禁忌证;其它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采用化疗,培美曲塞500 mg/m2+生理盐水100 mL,静滴,第1天,卡铂(AUC=5)+5%葡萄糖500 mL,静滴,第1天,应用培美曲塞前1周开始口服金施尔康1片(含叶酸400 ug),首次治疗前一天肌注维生素B121000 ug,以后每3周期重复1次,化疗前后三天口服地塞米松3.75 mg,21天一周期。观察组30例用奥希替尼(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70167)治疗,口服,每次80 mg,每天一次。

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完全消失,且超过4周即为完全缓解(CR);肿瘤缩小程度在50%,其它病变无增大,且可维持4周为部分缓解(PR);肿瘤两径乘积缩小在25~50%,持续四周为稳定(SD);出现新的肿瘤病灶为进展(PD)[5]。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2)生存质量对比,用QLQ-C30工具评价,量表分为三个项目,即五种功能(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三种症状(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及整体健康状况,每个项目各100分,分数越高越好[6]。(3)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对比,包括皮疹、腹泻、口腔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肝功能损害等。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疾病控制率观察组90%高于对照组60%,x2=7.2000,P=0.0073。详见表1。

2.2 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 口腔炎、消化道反应、乏力、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方面,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生存质量比较(±s)

表2 生存质量比较(±s)

组别 五种功能 三种症状 整体健康状况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50.17±4.27 49.34±5.65 46.12±4.65治疗后 70.25±6.34 75.66±7.14 68.40±5.65 t 14.3884 15.7969 16.6769 P<0.01 <0.01 <0.01治疗前 50.00±4.39 49.28±5.49 47.05±4.81治疗后 60.39±5.55 60.05±6.94 56.12±5.55 t 8.0421 6.6663 6.7642 P<0.01 <0.01 <0.01两组治疗后t 6.4094 8.5593 15.7596两组治疗后P <0.01 <0.01 <0.01

3 讨 论

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其中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此类患者人数约占80%,而在肺癌各亚型中,肺腺癌又是最常见的类型50%。目前,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并以围术期内开展化学、放射治疗为辅。因肺癌发病较为隐秘,临床诊断不易,不会被发现,直到确诊时,多数患者已为晚期,此阶段,开展手术治疗意义不大。如开展手术治疗,会增加术后复发率。

目前,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来讲,多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且近十年来,靶向治疗效果进展较显著。研究发现,肺腺癌患者约有60%出现EGFR突变,EGFR突变,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增殖失控,或是出现转移等。此外,在EGFR突变时,开发的靶向药物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进展较为迅速,并于国内外受到广乏认可与应用。实践发现,EGFRTKI治疗EGFR突变肺腺癌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好。由于肿瘤的高突应变能力,再加上靶向药物中的特异性,癌症易出现耐药性。实践发现,晚期肺腺癌患者,出现一代EGFR-TKI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原发性耐药、获得性耐药。应用一代EGFR-TKI10个月左右会出现耐药,为获得性耐药,耐药机制最常见的是T790m突变,约50%的肺癌患者出现。奥希替尼药物是一种抑制剂,其可以抑制靶向EGFR激活、抗性(T790m)突变,具有不可逆特性,药物属于单苯胺基嘧啶小分子,能不可逆与特定的EGFR突变形式(含T790m的突变)相结合,阻断突变EGFR同源二聚化,诱导EGFR突变细胞进行降解,阻断EGFR下游信号途径,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奥希替尼可以有效克服T790m突变引起的一代EGFR-TKI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同时采用奥希替尼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轻,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型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治疗,效果显著,作为临床优选方案。

猜你喜欢

激酶腺癌耐药性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癌细胞“杀手”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