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窒息新生儿疗效观察

2021-01-20沈小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新生儿

沈小梅

(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皮肤青紫/苍白、呼吸微弱/不规律/无呼吸、心率降低、肌张力降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并且易导致各种后遗症,因此为该类患儿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以常规常规治疗为主要方案,众多患儿治疗后效果显著,但部分患儿未达到最佳临床效率,缺乏针对性,且预后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逐渐完善,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早期新生儿窒息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效率,且改善临床症状[1]。鉴于此,本文选例该类患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 0 1 6年4月~2 0 1 9年3月,将4 0例 早 期 窒 息新生儿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2 0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剩余20例纳进实验组(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2组新生儿男女比例分别为12:8、10:10,胎龄分别为27~45周、27~44周,胎龄均值分别为(38.27±2.13)周、(38.21±2.09)周,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778~4524 g、2781~4518 g,体重均值分别为(3156.54±154.25)g、(3158.48±153.98)g,组间新生儿的基线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对可能窒息者做好监测、评估以及复苏准备,确诊新生儿窒息后,在其娩出后立即进行初步复苏,将娩出新生儿置于已经预热好的辐射台进行保暖,用温热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全身,摆好体位,使新生儿处于鼻吸气位,清理呼吸道,吸净其口腔及鼻咽部的黏液,然后弹足底或抚背予触觉刺激,如果刺激后新生儿无规律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min,则采用呼吸气囊对其实施正压通气治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若经上述处理新生儿仍未复苏,心率低于60次/min,则对其实施心脏按压,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提升心率、扩容、纠酸等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小剂量多巴胺3~5 ug/(kg.min)治疗,进行微量输注泵持续静脉滴注,平均用药3d。2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有无出现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感染、血糖异常、心肌损伤、低钠/低钙血症);观察2组神经行为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进行评价[2],共40分,生命质量包括躯体健康60分、情绪反应60分及活动受限40分,二者均与分数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20,例)[n(%)]

2.2 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比较

治疗前组间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各类目评分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各类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比较(±s,分)

表2 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BNA 躯体健康 情绪反应 活动受限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n=20)27.79±2.54 37.56±2.03 39.68±3.56 49.36±4.15 38.96±3.47 48.99±4.09 17.69±2.64 29.65±3.31对照组(n=20)27.83±2.59 34.97±2.18 39.61±3.49 45.39±3.97 38.90±3.42 43.88±4.01 17.73±2.69 22.37±2.89 t 0.062 3.888 0.063 3.091 0.055 3.980 0.048 7.409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新生儿并发症,脐带缠绕、脐带脱垂、羊水过少、早产、过期妊娠以及产程延长等均是引起该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该并发症可因引起新生儿发生低氧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而导致新生儿机体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3]。

目前临床以常规治疗为主要方案,如控制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液量、降低颅内压、窒息复苏后予以给氧等对症治疗,众多患儿应用效果显著,但部分患儿治疗后未达到最佳临床效果,缺乏针对性,且预后效果较差。而小剂量多巴胺可有效弥补上述治疗的不足之处,因该药物可扩张肠系膜血管,兴奋肠系膜血管多巴胺受体,从而改善肠壁微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同时可有效激活肾脏多巴胺受体,促进肾血管舒张,使尿量增多,且增加肾小球、肾血流量滤过率,从而促进肾功能改善[4]。同时可兴奋心脏β1受体和多巴胺受体,从而正增加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各类目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及生命质量各类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早期窒息新生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且改善临床指标,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早期窒息新生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小剂量多巴胺新生儿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贪婪的多巴胺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