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2021-01-19郑宗英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摘 要:“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这一措施,完善了体育教学制度,突出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成为评价初中生体育能力及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对新中考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中考;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5-0088-02

引  言

新中考政策要求初中生至少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同时改变了体育学科考核方法,提高了体育成绩在中考总成绩中的比重。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查,难以满足新的体育中考的需求,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首先,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笔者经过初步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存在体育师资不足的情况,尤其是篮球、排球、足球专项师资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1]。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充满责任心,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体育教学技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某些体育教师的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其次,学生缺乏对新中考的认知。新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但初中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程度较低,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普遍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一些学生的思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需要教师为其讲解新中考的概念。

再次,某些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多元化的课堂需求。场地设施是高效开展体育教学的保障[2]。目前,大多数初中学校的场地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某些学校虽然拥有丰富的体育器材种类,却难以在数量上满足学生的需求。还有一些学校场地紧张,特别是室内场地,不利于一些球类运动的开展。此外,某些学校忽视了对体育器械及场地的维护、保养,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辅助教学手段逐渐丰富,促进了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阻碍了其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考试项目时就会有陌生感。一些体育教师习惯在课堂上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他们会详细分解每个项目的动作,逐一为学生示范。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难以关注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较少为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不利于新中考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新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总体来说,新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对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课时的变化。新中考改革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3]。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学校增加了体育学科的课时量,但也有部分学校仅在临近期末时要求其他学科教师不能占用体育课。

第二,学生对中考体育考试改革认识的变化。不管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上,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考试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在平时的训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优化训练效果。笔者通过对本地区几所初中学校进行调查发现,体育教师能够及时讲解和介绍新中考下的体育考试政策,学生也基本了解了考试内容,但仍有很多学生并未真正重视体育考试,没有及时转变对体育锻炼的观念,盲目地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训练[4]。

第三,学生对体育考试改革内容的接受程度。面对新的体育考试内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显得非常重要。在新中考政策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体育课,让学生主动学习新中考体育考试内容,而不再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令练习,从而快速掌握运动要领。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有限,便难以熟练掌握运动技能[5]。

三、新中考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也不一样。在新中考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身体素质并结合其特点开展教学。教师应避免采用统一的训练方式,以免加重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的负担,而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式[6]。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教师可以先充分了解并记录学生的体质状况,如肺活量、心率、体脂等基本信息。针对体脂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合理控制训练力度,为其布置较为轻松的练习任务,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确保其积极参与运动。

(二)根据新中考要求设计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融入中考体育的项目,让学生熟悉考试项目。为此,教师要提前备课,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考体育通常会考查长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项目融入日常教学中,然后从班级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新中考体育,认真学习理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结合项目特点开展爆发力专项训练

在新中考体育政策下,教师应找准训练点,针对考试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新中考体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个项目的技能和技巧,使其树立学习信心[7]。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教师可以对立定跳远时的助跑速度进行专项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原地跳跃的训练量远远大于助跑训练量,教师不能将助跑当作日常训练的核心,而是应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学生在跳远时存在的远度不足、力量不够的问题。

(四)学校做好体育运动安全保障工作

体育运动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危险,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8]。因此,学校应保障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的安全。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排除安全隐患,学校应未雨绸缪,进行科学的防范,及时检修、维护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9]。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在学生自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给予他们更专业的指导,并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

结  语

综上所述,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是我国中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突出了体育学科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观念,使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10]。

[参考文献]

[1]沈波.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出台背景下谈体育中考改革若干思路[J].运动精品,2018,37(01):18-19.

[2]缪剑.新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4):35-36.

[3]江玉燕.新中考体育测试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学苑教育,2021(21):51-52.

[4]肖晓.中考背景下济南市初三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5]于素梅.从体育课程一体化视角谈中考体育的优化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5):11-13.

[6]胡孝安.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5-6.

[7]王国桢.中考体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探究[J].学周刊,2020(03):163.

[8]薛銘,崔性赫,汪作朋,等.中考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能进校园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9(08):218-219.

[9]刘军.中考体育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4):1,3.

[10]席传浩.中考体育项目特征对体育教学影响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2):57-58.

作者简介:郑宗英(1983.11-),男,福建莆田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