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9贺秋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3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化学多媒体

贺秋霞

【摘要】初中化学课堂下的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模拟、放大演示实验,强化实验效果;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优化学习方式;还能极好地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开阔视野。但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应避免出现过度使用的情况。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在培育出现代化人才的同时,也要实现教育本身的现代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中即是其中之一。

为响应号召,一时间,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上的应用在全国各地以燎原之势迅速铺展开来,大部分的教师也已掌握了相应的使用方法。有了多媒体的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将过去很难讲述清楚的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应的知识。此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也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可以说课堂教学是非常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的。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的化学,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后存在哪些优势和问题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动态呈现,化解教学重难点

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教学内容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宏观的,而宏观的物质则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及离子)构成的。宏观物质有形有态,易讲易懂;但分子、原子是人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由于分子、原的不可见性,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口述及画图的方式往往难以将知识点讲解透彻,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一脸疑惑,表示难以想象和理解。这样缺乏直观性的朦胧教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攻克化学学科抽象性这一难点,多媒体能迎刃而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转抽象为直观、变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改静态为动态,利用它的这些强大功能,我们可以将分子、原子的运动及构成宏观动态、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搭建起微观世界的模型。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后,再经过思索,便能慢慢内化所学知识,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如,从微观的角度看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知识点,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分子拆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样的教学会显得很无力,学生也容易遗忘。那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水蒸发和水电解的微观模拟动画视频模拟变化过程,将肉眼无法看到的水分子的运动和每个水分子拆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构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构成1个氧分子的整个变化过程直观动态地呈现出来,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理解地更透彻,记忆更牢固。

2.模拟、放大实验,强化演示实验效果

(1)模拟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或实验本身的危险系数比较大,使得一些实验不便于在课堂上演示。如,第六单元课题2中如何验证CO有毒这一化学性质?CO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当,无色无味,人称“隐形杀手”,如果没有实验的加持,学生难有深刻的认识。这里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个CO的毒性实验(把两只蟑螂分别放在装着CO和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两只蟑螂的活动情况),或使用视频APP播放一些生活中由CO中毒的新闻事例。通过动画模拟或视频播放,给学生呈现现出一个直观逼真的模拟画面或真实案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毒性。

(2)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实验是化学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我们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目的是让全班学生能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感受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提出问题、推理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般演示实验,都是在讲台上做,对于前排的学生倒是影响不大,但是坐在靠后边的学生就会经常看不清实验现象,主要原因一是距离较远,二是有些实验本身现象就不是很显眼,导致能见度低,而且也不可能实现每个实验都能拿去巡回展示。如此一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演示作用,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处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以上难题,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如,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采用展台将水电解器投影到大屏幕上,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印象深刻,还能准确地读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大大地增强了实验效果。

3.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方式

多媒体集视频、动画、3D图形、文字、图片等功能于一身,可声情并茂,可生动直观,能为学生创设出形式多样、情境逼真的教学环境,因而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再合适不过了。新课改下,大力主张自主式、合作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学习方式,应用多媒体创设出适合的教学情境,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就其中发现或遇到的问题便可开展合作、讨论或探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让不同的思维碰撞产生火花,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4.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开阔视野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花很多的时间进行板书、画装置图,靠嘴巴和粉笔进行知识传授,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能普及到的知识基本上也就局限于课本内容。用PowerPoint在课前把装置图及大信息量的总结性归纳和物质性质对比做成一张张幻灯片,上课时只需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将其依次呈现出来,大大节省了在黑板上板演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省下的时间可以讲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利用到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读、写、视、听的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避免盲目、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辅助,而不是取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展示,教师切不可把自己当成“放映员”,走马观花式地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的内容应适度、适时、适宜。在解决那些用传统教法难以讲清楚、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更好地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难点教学的突破。

第二,不可用观看实验视频代替其它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视频毕竟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让学生觉得不知真假,没有课堂实验来得直接、生动、具有说服力。因此,化学教师切不可一味追求省事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第三,要考虑多媒体运行的环境。特别是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短片或带动画的课件,大部分是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播放的,这就需要我们上课前安装好相应的软件,避免课上到紧要关头却出现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知识可视化,优化演示实验,省时增容,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发臣.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09-110.

[2]温殿坤.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0).

[3]张海英,张志波.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化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奇妙的化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