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打工人”有力量

2021-01-19刘晓立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陈然打工者白领

刘晓立

“早安,打工人!”忽然之间,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成了“打工人”。借着这场戏谑的释放,“打工人”们展开了一次集体的狂欢。

“打工人”生存图鉴

一大早,建筑工人张哥(化名)从郊区的集体宿舍出发,坐上地铁,前往市区的工地。他是典型的打工者,从安徽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只有过年才回去一趟,其余时间都和工友一起拼命打工,省吃俭用,把钱汇给老家的亲人们。

同车厢的大多是白领们,过去张哥觉得跟他们差距大,总是自卑地站在角落。但是最近,他发现那些光鲜时尚的白领们也开始自称“打工人”了,甚至手机壳上都写着“早安,打工人”。

时尚编辑陈然(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公司位于CBD一栋体面的写字楼里,朋友圈里晒出来的工作照不是大牌走秀就是明星拍摄,时常引发羡慕的点赞。但是她却自称传媒“打工人”,用一句话总结她的工作就是挣着六七千的工资,教月收入三四千的用户如何买爱马仕。

陈然和赵鑫(化名)都是豆瓣“打工人聚集地”小组的成员,但赵鑫的收入是陈然的十倍。赵鑫就职于一家金融企业,与收入相匹配的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跟前几年的热词“金融民工”相比,他更喜欢自称“打工人”,觉得虽然同样苦,但更有未来,也更有力量。

只要身为员工都是“打工人”,那老板呢?王宇森(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近来引发热议的“996”在他看来其实是一种幸福,因为他的工作节奏是“007”从0点到24点,一周7天,随叫随到。他认为自己也是“打工人”,为自己打工,为用户打工,也为投资人打工。

忽然之间,各行各业、各个收入阶层的人都成了“打工人”。“打工人”到底是什么人?

与过去的“打工仔”相区别,“打工人”的组成已经从底层劳动者扩展至中产阶层,席卷整个社会阶层,成为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坐办公室的白领,还是500强企业的CEO,都是“打工人”。可以说“打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阶级壁垒,在“打工”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都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者。

与“上班人”“劳动人”相比,“打工人”同时又带有“社畜”的悲剧色彩,让无数劳动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并展现出共性特征。《乘风破浪的姐姐》决赛夜,主持人杨澜在念完串词后,被拍到迅速收起笑容转身下台,网友戏称“一秒下班”,恰好展现了“打工人”的形象特征没有感情。“打工人”经常把“我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挂在嘴边,工作于“打工人”而言绝不是生命的全部。无论是在工地上工的张哥,还是在金融街上班的赵鑫,他們都很明白,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绝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打工人”语录中“只要我够努力,老板很快能过上他想要的生活”的反讽语调,就反映了这种清醒的态度。

与“没有感情”的形象相对照的是“营业”式的行动。“营业”这个词是从饭圈传播开来的,意指爱豆有了行程安排。由于明星出现在公众视野下的形象存在表演成分,所以“营业”也带有了表演的意味。年轻人通过自称“打工人”,努力划清工作身份和生活身份的界限,告诉大家“打工”时的自己只是表演状态的“营业人格”,真实的自己远比工作中活得精彩。

乍一听,自称“打工人”是对工作和自我的放弃。但事实上,人们只是用自嘲方式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发泄过后,他们不但不会放弃,相反,还会更加努力地往前冲。

张哥闲暇时间玩起了直播,起因是偶然的一次视频分享让他发现许多人对他的工作很好奇。现在他除了用直播介绍自己和工友的工作生活,还会给一些年轻的农民工提供职业建议。陈然的本职工作收入不多,但接触到的人脉和资源是其他工作给不了的。她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加入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浪潮,丝毫没有浪费打工获得的经验。赵鑫每天深夜结束加班后,除了在豆瓣小组吐槽工作压力,还会雷打不动地翻开厚厚的复习资料。吐槽归吐槽,他深知想在任何行业里获得进步,就必须要学习。至于王宇森,几个月前他的公司顺利完成B轮融资,不管为谁打工,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回报。

通过自嘲,“打工人”们抱团取暖,获得了身份认同的力量,内心的冲突与焦虑也在自嘲中得到缓解,擦干眼泪,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打工人”这个词的背后,是自嘲但不自弃,无奈同时不屈。

“打工人”从何处来?

正如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言:“一切的语言状态始终是历史因素的产物。”流行语如同一个胶囊,浓缩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心态与集体记忆。

其实早在2005年,百度贴吧中就出现过“打工人”的提法,但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白领阶层与传统打工者无法产生身份上的共鸣,本质上是由收入差距决定的。

“打工”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无数劳动者从家乡奔赴大城市,加入“打工”的浪潮。“打工仔”“打工妹”便是那个时代出现的热词。然而热度归热度,打工者的生存状态却并不乐观。他们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往往没有劳动合同保障,更谈不上什么五险一金,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更是被排除在主流话语之外。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打工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蓝领群体中占比最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月均收入5850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层范畴。区别于工业时代传统的雇佣关系,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家政工、网约车司机等新型职业,不再是每月拿固定工资,而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赚取更高的收入,实现“多劳多得”。月薪过万已不再是白领独有的待遇。还记得前几年有个段子,某个白领听说顺丰的快递小哥月入两万,前去核实,谁知小哥回答:“偶尔干得不好的月份的确只有两万。”不要以为这是职场凡尔赛文学,前文提到的张哥在工地做钢筋工,日薪240元,遇到赶工期可以涨到日薪300元,已经超过了时尚编辑陈然的薪水。

收入的提高,让传统打工者的的自信不断增强。他们在疫情中逆行奉献,在复工复产中挥洒汗水,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而白领阶层乃至中产阶级,在自称“广告狗”“程序猿”“××民工”后,在“打工人”这个标签上找到了更加切实的身份认同。

猜你喜欢

陈然打工者白领
嘎爷的一把火
勇敢是梦想的防弹衣
冬瓜谣
深夜电话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实用白领
论打工漫画与打工者的文化契合
秋后算账
向右的温暖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