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治理“组合拳” 合力攻坚护一江清水
2021-01-19罗来军
罗来军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重庆、武汉之后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幾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大、规模广、影响深,使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接下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要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还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此,11省市应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继续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
总体而言,11省市应注重统筹上中下游地区协作,注重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保护,推进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在合力攻坚中护一江清水。
处理好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的协同关系。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整治主要水体岸线、抓紧植绿复绿等措施,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共同建设,实现长江沿线和主要水体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守好三条生态线,把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同时不可忽视对长江重要支流生态的保护,应将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尤其是各省市所辖支流、湖泊等的生态恢复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项目。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生态产业体系和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完善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创新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功能置换、生态保护红线异地代保等生态补偿模式。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合作,探索在产业、技术、人才、物流、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兼顾机制完善和政策落实。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探索构建跨区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应对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能力,切实发挥长江的生态屏障功能。构建智慧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立足眼前持续开展污染治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持续降低单位能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要加快关停、搬迁沿江地区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引导其进行安全拆除。综合施策“关停并转”,系统开展修复治理,加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向高端化、安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伴江而生,更要守住绿水青山;护江而行,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共护一江清水不仅需要控污、治污,还要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更要坚持修复生态环境。只有打好这套治理的“组合拳”,才能刮骨疗毒、对症下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要深入贯彻“一盘棋”思想,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永葆“一江清水向东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