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里的中国色

2021-01-19李忠超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料青色五色

李忠超

色彩是人的视觉感受。只要有光、有物,你就能通过眼睛发现色彩。经由色彩,人们又能进一步联想到冷暖、强弱、刚柔,感受到不同的性格、民族、文化等。中国传统色彩更是缤纷绚丽,意境优美,文化寓意深厚。

《道德经》第十二章有云:“五色令人目盲。”《孙子兵法·势篇》也有关于五色的记载:“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何谓五色?中国传统五色观认为“青、赤、黄、白、黑”为正色。那么,当这些色彩与文物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青色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古人对传统染料提取过程的经验总结,同时暗寓人生哲理。

古代制作染料的原材料丰富多样。靛青从蓝草中提取,能够染出浓艳的蓝色,并且颜色牢固。常见的蓝草有蓼蓝、板蓝、马蓝等植物染料。除此之外,青色也可用石青、石绿等矿物染料制成。

青花瓷的青色因为素净、雅致、清新而深受人们喜爱。从唐朝创烧到元代臻于成熟,再到明清盛烧不绝,青花瓷已然成为中国风的标志之一。

奇妙的青花得益于青料的使用。元代青花瓷使用的青料主要有兩种,一种是进口青料,俗称苏麻离青,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其原产地位于盛产钴矿的伊拉克索马拉。进口青料的成分低锰、高铁,青花呈色纯正、深沉、浓艳,会呈现出深蓝、翠蓝、紫蓝等不同色彩,色料堆积厚的地方还会出现黑色铁锈斑。另一种是国产青料,其成分则高锰、低铁,青花呈青蓝色,偏灰黑。

青色也为清代后妃首饰增添了一抹亮色。点翠将金属工艺与羽毛工艺结合,其幻彩的装饰效果受到大家的喜爱。制作点翠饰品时,工匠需要将翠鸟的羽毛按照设计裁剪成一定形状,然后用胶将其粘于金银饰品上。根据工艺和羽毛的不同,点翠也有蕉月、湖色、深藏青等色彩差异,其中翠蓝色和雪青色的翠鸟羽毛最珍贵。

赤色

赤色即红色。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红色。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赤铁矿给串石珠的系绳染色,并把赤色粉末撒在逝者的身体四周。有专家推测,因为红色和血液颜色相同,所以古人将红色视为生命的象征。

如果要问在文物中,谁把红色演绎得最淋漓尽致,漆器当仁不让。中国不仅是丝国和瓷器国,也是漆器之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到明清时期的剔红工艺,红色已经成为漆器的代表色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约七百件,种类丰富,大多保存完好,制作工艺和彩绘纹样更是精美无比。这些漆器大多是红与黑交相辉映:黑色博大、宽厚、深沉;红色鲜亮、强烈、古朴。二者一同彰显出漆器的光洁柔和与华贵富丽。

黄色

汉乐府《陌上桑》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位“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的美丽女子,诗里的主人公罗敷穿着淡黄色裙子和紫色襦衣。黄、紫色互为补色,再点缀“青丝”“明月珠”等颜色,与莫奈的画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颜色除了审美属性外,在古代社会中也有划分身份、地位的作用。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前往边关御敌,夜宿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被众将士黄袍加身而称帝。“黄袍加身”由此有了“拥为天子”的含义。清朝时期,黄马褂在马褂中最显贵,对穿着者身份、穿着时间和场合都有严格规定。

青铜器给人的印象大多以绿色为主,但绿色部分实际上是其表面生成的锈。青铜器是铜锡合金,大多数青铜器最初的颜色应该是黄色。可为什么有的青铜镜又呈银白色呢?这与合金的比例有关,如果含锡量高,青铜镜就会现出银色。

白色

白色给人纯洁、明快之感。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的丝织品使用了粉白色颜料。经测定,这种染料是天然云母,即绢云母。为了提高丝纤维的白度,古人在加工丝的过程中会用白土或绢云母作为增白剂。

瓷器中更有“南青北白”之说,指唐代时期以浙江越窑为主的南方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主的北方白瓷两大生产体系。著名的磁州窑使用白色化妆土,以黑白分明的装饰风格而著称。相比质朴、沉稳的磁州窑,明代景德镇永乐窑创烧的甜白釉瓷器则莹润、温和,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黑色

黑色也被称为玄、涅、皂、黝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崇“水德代周而行”。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水对应的是黑色,所以秦朝尚黑,衣饰以黑色为贵。

古代常见的黑色染料有松烟和石墨,还有麻栎、胡桃、鼠尾草、乌柏、狼把草、桑、莲、茶、杨梅、黑豆、扶桑等。矿物染料中的松烟是用松树的根、枝或动植物油不充分燃烧得到的黑色烟炱,石墨是天然矿石,植物染料则是利用茎、叶、根、花和果实中的色素染色。

猜你喜欢

青料青色五色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漫谈青料对青花瓷绘风格的影响
古代青花瓷青料的研究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浅析元明两朝青花瓷器的青料变革
五色人小组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
青色纸,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