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蔗区黄脊竹蝗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2021-01-19仓晓燕李文凤单红丽王长秘王晓燕张荣跃黄应昆

甘蔗糖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虫情蔗区甘蔗

仓晓燕,李文凤,尹 炯,单红丽,王长秘,王晓燕,李 婕,张荣跃,黄应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开远661699)

0 引言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Tsai)隶属于昆虫纲(Inseeta),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iidae),蝗亚科(Acridoidea),竹蝗属(Ceracris)[1],为不完全变态昆虫,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成虫 3个虫态[2]。黄脊竹蝗是多食性害虫,可取食30余种植物,在蝗群大规模迁入,种群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为害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造成光杆[3]。黄脊竹蝗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4-9]和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3]。出现虫源主要以境外迁入为主,少量本地虫源。在迁入虫源中,大多数虫源来自老挝,少部分虫源来自越南[3]。

云南边境地区是黄脊竹蝗适生区,推测近年黄脊竹蝗从境外迁入频率增加,迁入黄脊竹蝗能在当地产卵、繁殖,加上境外黄脊竹蝗的常年迁入,黄脊竹蝗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黄脊竹蝗是一种多食性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取食竹类和玉米、水稻等5科30余种植物。2020年6月28日,与老挝接壤的云南江城县发现黄脊竹蝗入侵灾害,7月 1日,江城蔗区发现黄脊竹蝗为害甘蔗。目前,云南勐腊、墨江、新平甘蔗产区相继发现为害甘蔗。本文对黄脊竹蝗的发生为害情况和为害原因进行系统简述,并根据其为害特点,结合云南沿边蔗区生产实际,提出防控策略及技术措施,建议云南蔗区密切关注国内外周边虫情动态,并积极组织开展田间巡查,注重田间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布虫情预报,力争早发现早控制,有效指导防控,确保甘蔗生产安全。

1 为害情况

黄脊竹蝗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4-9]和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3]。近年来,黄脊竹蝗在老挝等国发生严重,今年 7~8月迁入我国云南边境,迁入时间早、多峰次、虫量大、分布范围广[3]。截至2020年7月17日,云南省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为8710 hm2,其中重度69 hm2,发生区域涉及普洱、西双版纳、红河3个市(州)6个县23个乡镇[3]。黄脊竹蝗食性杂,喜食毛竹、淡竹等竹类,同时也为害甘蔗、水稻、玉米、香蕉、芭蕉等5科30种植物[3]。黄脊竹蝗以成虫、若虫群集取食甘蔗叶片(图1),将蔗叶食成缺刻状,其飞翔力大、迁徒力强,在发生多为害重的蔗区常酿成大灾,使大量的甘蔗叶片被啃食得只剩叶脉,影响蔗株光合作用,抑制甘蔗拔节生长,造成减产减糖。

2016年 3~6月,黄脊竹蝗主要发生在老挝琅勃拉邦省7个县、华潘省5个县、丰沙里2个县,涉及188个自然村。至2016年12月,黄脊竹蝗发生范围扩散至老挝琅勃拉邦省8个县、华潘省7个县、丰沙里省3个县、川邝省3个县、乌哆姆赛省1个县,共334个自然村,发生面积4046.85 hm2[3]。2020年6月28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牛倮河保护区与老挝接壤的边界沿线发现黄脊竹蝗入侵灾害[3]。7月1日,江城蔗区发现有黄脊竹蝗为害甘蔗。随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局部区域也发生灾害[3]。截至7月26日,云南累计发生黄脊竹蝗93733 hm2,其中林地71733 hm2,农田22000 hm2,发生区域涉及普洱、西双版纳、红河3个州(市)6个县23个乡镇[3]。据相关研究推断,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为黄脊竹蝗产卵盛期、迁飞移动性大,有发生区域迅速扩大的可能性,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有可能对甘蔗等相关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失。

2 为害原因分析

图1 黄脊竹蝗典型特征与为害甘蔗症状

2.1 适宜气候

全球变暖,特别是区域性降水和干旱气候交替变换的条件下,黄脊竹蝗易在降水增多,草木丰茂的时候数量变多,干旱气候则为蝗虫产卵和孵卵提供便利,干旱的土壤比较有利于黄脊竹蝗的孵化,而黄脊竹蝗的繁殖能力又很强,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很容易大量出现暴发成灾。

2.2 虫情监测体系薄弱

云南边境蔗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经验丰富的预测预报人员缺乏或偏少,监测体系不全,技术力量不足。加之监测手段落后,缺乏先进设备,仍处于地面调查、肉眼识别的阶段,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导致黄脊竹蝗暴发成灾后才被发现,错过其最佳防治时间,被迫应急单一采取化学药物灭杀,防治效果欠佳。

2.3 虫源叠加

此次云南普洱、西双版纳和红河等边境地的黄脊竹蝗灾害是当地种群与外迁种群双重叠加,以境外迁入为主,尤其是边境线以南的种群暴发成灾,黄脊竹蝗成虫羽化后开始不断迁飞入侵我国江城等地,而云南边境地区是黄脊竹蝗适生区,随着气候条件和虫口密度的变化,黄脊竹蝗也随之在云南境内迁飞扩散,对甘蔗、竹类等农林作物造成严重灾害威胁。

2.4 联防联控不力

受经济比价效益影响,目前云南边境蔗区甘蔗生产重点布局在山区,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甘蔗种植管理粗放,蔗农对黄脊竹蝗的暴发为害认识不足,防治意识差,从经济角度出发,不愿防治;有的蔗农全家外出务工,很难及时防治。加之甘蔗多是单户种植,发生病虫害都是各管各的。联防联控措施不力,对黄脊竹蝗的灭杀起不到效果。由于黄脊竹蝗的迁飞习性,部分黄脊竹蝗会从施过药的蔗地群飞到没有施过药的蔗地继续啃食为害。

3 综合防控对策

3.1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以无公害防控为主要措施,创造适合甘蔗生长而不适合黄脊竹蝗种群发生为害的环境。当虫口密度接近或达到防控指标时,应采取应急措施防控,持续控制黄脊竹蝗发生为害。

3.2 防控策略

在时间上,治早、治小。准确预测孵化期,查清1龄跳蝻虫源地,及时防治。在药物选用上,宜选取高效、低毒、环保药剂,不同类别药剂交替使用,尽可能延缓黄脊竹蝗抗药性。

3.3 防控措施

3.3.1 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

因地制宜采取间作、套作、轮作,同一区域尽量种植同一播期甘蔗的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改造适生环境,充分保护利用黑卵蜂、寄蝇、红头芫菁、蚂蚁、蜘蛛、螳螂等自然天敌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生态阻截带。

3.3.2 药剂防控

切实掌握防治时期,抓住初孵若虫阶段,及时施药防治。①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灭幼脲3号[10-11]、白僵菌、绿僵菌[12]、蜡状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②应急防治:可选用微孢子虫75×108孢子/hm2、51%甲维·毒死蜱乳油 1500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48%毒死蜱乳油750 mL/hm2、40%稻散·高氯氟乳油600 mL/hm2+90%敌百虫晶体1200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来福灵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600 mL/hm2+90%敌百虫晶体1200 g/hm2等药剂配方之一,兑飞防专用助剂及水15 kg,采用无人机飞防进行叶面喷施,或兑水900 kg,采用人工电动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施。对同一发生区,应采取各种作物统一防治,才能确保防治效果。零星发生区可采用人工或机动喷施防治,大面积暴发区可采用无人机喷施高效、快速防控。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虫情监测体系,强化竹蝗监测预警

准确及时的预测预报信息是有效防治虫害的前提条件。在目前已经建成的森林防控监测体系基础上,以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红河、临沧、德宏等沿边蔗区、各单元糖厂为划分单元,设立黄脊竹蝗预警监测点,建立覆盖沿边蔗区虫情监测网。在各监测网点配备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虫情预测预报人员,并在技术方面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黄脊竹蝗协同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联合监测。同时,加大对林区、蔗区、农作物田间巡查力度,持续开展迁飞扩散通道定点、定位监测,精准掌握每批迁入蝗虫降落位置。依托黄脊竹蝗协同监测网络,强化对竹林和甘蔗交错种植带、甘蔗集中连片种植区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迁到蔗田上的黄脊竹蝗,适时掌握虫情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4.2 准确把握防治时机,力争早发现早控制

黄脊竹蝗有集中产卵习性[13],幼龄跳蝻高度聚集,迁移扩散能力弱,对药物抵抗力最低[2,14],防治既省时又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此时段无疑是防治的最佳时机。防治的关键就是要准确预测黄脊竹蝗孵化期、准确把握孵化情况,还要查清1龄跳蝻虫源地,突出“抓早、治小、治点保面”,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强化统筹协调,推进联防联控

围绕“护林保蔗”目标,加强蔗林部门合作,统筹人力和物资资源,强化统一指挥、联合监测、形成部门协同、人机联动、地空一体的联防联控机制,采取“打点、截流、灭源、阻击”策略,牢牢掌握黄脊竹蝗防控主动权。注重应急防治物资储备,重点储备防灾所需的药剂药械及防护装备等物资,对于虫情集中连片发生区,筑牢“第一防线”,适时组织无人机、直升机等高效施药器械集中防治,做到“露头就打”,严防死守;对于大片发生区,密织“第二防线”,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做到“发现即灭”,严密布控;对于零星发生区,稳固“第三防线”,组织农户带药巡查,“点杀点治”,严格防范,扎实有效控制黄脊竹蝗“二次起飞”,降低迁移扩散为害损失。

猜你喜欢

虫情蔗区甘蔗
虞以新:鉴定“虫情”的大侦探
基于AI图像识别的烟草制品虫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甘蔗的问题
平山县2018年性诱剂和虫情灯诱测棉铃虫成虫效果比较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取得新突破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