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模式下七年级英语课外拓展教学实践探究
——以战“疫”主题教学为例
2021-01-19费晓岚
费晓岚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对疫情的讨论也成为所有中国人生活中最关注的话题。如何围绕疫情主题开展课外拓展教学,成为初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教师提出“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教育部2012)的要求。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情和教学特点,课外拓展教学多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缺乏趣味性和综合性,教学效果也难以衡量。教师对于课外拓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存在较多局限。如何采用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课外拓展教学,是本文探索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背景
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为使用语言创设真实情境。初中英语教师一直尝试将课外拓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以七年级英语教学为例,目前常见的课外拓展教学有课外阅读、趣味配音、欣赏英文电影和歌曲等。然而,这些教学现象却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
(一)教学目标单一化
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语言能力方面,即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学内容、相关语言知识,并获得一定程度的语言技能提升。而对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涉及较少。
(二)教学内容碎片化
阅读文本是课外拓展教学中最常见的资源,而音视频资源的使用则较为随机。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时,教师通常未能按照学情将素材整理、编排和整合。因此,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往往只能作为补充材料呈现。
(三)教学评价简略化
相较于常规教学,课外拓展教学的评价通常缺乏指导性与发展性。教师对于学生课外拓展作业(或作品)的反馈指导较为简略,以配音作业和欣赏英文电影后的小报作业为例,教师通常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而未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不利于促进他们的动态性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课外拓展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以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拓展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开展了该主题的课外拓展教学,但最终教学效果大都停留在浅层的“科普+翻译”层面,无法达到较高层次的“谈论+评价”层面。
二、研究方向:PBL 模式探究
(一)什么是PBL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李志河、张丽梅2017)。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2007)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PBL 教学模式深受国内外学者、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应用也层出不穷。
在PBL 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团队的方式参与一个项目的创作。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创新思维、运用信息技术等技能。而教师也由过去单一授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和项目评价的参与者等。
(二)为什么要用PBL 模式开展七年级英语课外拓展教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七年级学生(13岁左右)的认知发展到了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s Stage)。儿童在这个阶段形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董金平2015)。而传统教学方式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劣势迫使教师探究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作为英语学科的初学者,七年级学生更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PBL 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和运用目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完善知识体系和交流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获得了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思考、创新思维等各项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课外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全面了解客观事实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项目参与社会活动。这对于学生社会担当、家国情怀、国际意识的唤起和激发有着积极作用。
从教师角度来看,PBL 模式更有利于设计和组织课外拓展教学。
PBL 模式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系统设计教学内容。课外拓展教学素材的使用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可以参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较难把握。PBL 模式以项目的确定为起点,教师通过逆向思考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明确教学目标,从而结合学情,精准而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PBL 模式有助于实施过程性评价,助力全方位能力提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并观察他们在小组活动时的学习行为,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反馈和评价。这些精细化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调整与提高,并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模式探究
(一)设计思路
PBL 模式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确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刘景福、钟志贤2002)。但是基于初中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各个步骤都需要结合学情来分解和调整。项目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模式(孙思佳2019)。因此,在设计教学步骤时,要分两条线思考,即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PBL 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相反,PBL 对于教师的要求比传统课堂要高得多。
首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围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将目标定位在学习语言知识、唤起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并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遵循项目设计的综合性、实践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原则(陆启威2019)。
其次,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师要根据项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逆向设计教学内容。思考“完成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以此为思路将项目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再将子项目细分成若干任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到以“识记、理解”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分析、评价”层面的能力,再通过完成项目实现“创新”层面的最高目标。
再次,为了实现教学评价精细化与动态化,教师要实时参与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将反馈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任务和子项目的情况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对最终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
(二)教学流程
用PBL 模式开展七年级英语课外拓展教学的教学流程如下(见下页图1):
图1:七年级英语课外拓展教学PBL 模式流程图
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方面出发,作出如下设计(见表1):
表1
四、教学实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于2020 年1 月29 日下发通知宣布延期开学。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大中小学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教学。教师尝试使用PBL 模式将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内容融入网络教学,执教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能够掌握新冠肺炎疫情话题相关的词汇、句型等表达方式;能够用英语谈论疫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化意识目标:能够对祖国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思维品质目标:能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能够制作微视频;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
考虑到项目的真实性和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性,教师确定项目为:假如你是中国抗“疫”宣传大使,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宣传片,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
该项目贴合话题,既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又是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和挑战,还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国际视角看待自己的国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民族意识。
2.划分教学阶段和内容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拓展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个人学习阶段(阶段一)和小组合作阶段(阶段二)。其中阶段一的教学内容如表2 所示,阶段二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创作项目。
表2:活动探究阶段一教学内容
3.制订教学计划(见表3)
表3:教学计划
(三)教学实施
教师根据项目内容,明确创作宣传片需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语言知识、技术支持、小组合作和设计架构能力,并围绕这四方面设计教学。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为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疫情并发表评论,教师在学案中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书面和口语任务。
(1)以“识记”为目的的语言知识铺垫。
以Lesson 1 Task 1 为例(见下页图2),学生通过完成练习一识记视频(杭州福山外国语小学夏恩力老师微课About the novel coronavirus 第一、二课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通过完成练习二掌握基础知识发音。教师批改并纠正发音。
图2:Lesson 1 Task 1
(2)以“理解、运用”为目的的语言知识铺垫。
以Lesson 3 Part 3 Task 3 为例(见图3),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理解视频(CGTN 官网)内容,并通过用关键数字造句的方式练习书面表达。
图3:Lesson 3 Part 3 Task 3
以Lesson 1 Task 3 为例(见图4),学生需要在理解音频内容(《21 世纪英文报》,小学版633 期)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既要做到语音正确,又要做到内容正确。教师批改并纠正指导。
图4:Lesson 1 Task 3
从Lesson1 到Lesson3,随着音频内容(《21 世纪英文报》,初一版689 期)的长度、难度和综合性的提升,语言输出练习的难度也逐级递增(见图5)。学生经过每一课的口语练习,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图5:Lesson 3 Part 3 Task 2
(3)以“分析、评价”为目的的语言知识铺垫。
以Lesson 3 Part 1 Task 2 为例(见下页图6),学生先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如何对他人进行基于事实的评价。
再以Lesson 3 Part 2 Task 3 为例(见下页图7),要求学生以视频内容(CGTN 官网)为范例,运用所学知识对人物事迹进行描述,最后结合自身感触对人物进行评价。
图6:Lesson 3 Part 1 Task 2
图7:Lesson 3 Part 2 Task 3
2.技术支持
子项目1 和2 的内容是以Lesson1 和2 的内容为主题,分别制作一张英语小报和一个微视频。在完成两个子项目过程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统筹排版能力和视频制作能力,并通过互相交流作品获得了其他同学的制作经验,从而为最后宣传片的制作作好了技术准备。
3.小组合作
教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4—5 人。确定组长并培训组长。每个小组先制订计划、明确分工(见表4),然后按照制作思维导图—创作文本—制作视频的步骤完成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每个小组要记录下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步骤的成果都上交汇报给教师,在教师给予指导反馈后,再修改直至定稿。
表4:某小组的计划与分工
在最后的活动评价环节,班级内不仅要选出优秀作品,而且需要每个小组对合作过程进行汇报展示,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
4.设计架构能力
首先,每一课的学案中都包含一个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填写思维导图加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和理清资料框架的建构。从Lesson 1 到Lesson 3,思维导图(见图8、图9)中所给的提示信息和框架支撑逐步减少,对学生架构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
图8:Lesson 1 Task 1 中的思维导图
图9:Lesson 3 Part 3 Task 1 中的思维导图
其次,活动探究阶段一的最后一个任务(见下页图10)要求学生先学习视频资源中的设计构思。三个视频分别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Bruce Aylward)、中国权威媒体(CGTN)和美国记者(Donald McNeil)三个不同的视角谈论中国经验。学生在理出三个视频样例的框架结构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理解设计架构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个人作品整合为小组作品。教师以语音会议的形式对每个小组的作品指导修改。教师汇总各组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在班级内展示交流,整合所有小组的思路框架,并确定从政府(government)、民众(people)、速度(speed)、医疗能力(public health capacity)四个大方向介绍中国战“疫”经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向介绍。
项目完成后,学生在班级内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合作小组。教师将优秀作品推送至学校网站和公众号平台展示,并将所有作品剪辑成班级合辑版,用以展示和留念。
图10:Lesson 3 Part 3 Task 3
五、教学反思
本次PBL 模式下的战“疫”主题教学从2020年2 月28 日开始,到3 月29 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本次教学探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成果与经验
首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语言能力方面,所有学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新冠肺炎疫情话题相关的表达方式,能够用英语谈论疫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化意识方面,在对中国抗“疫”工作的描述与评价中,所有学生都发表了对强大祖国的自豪感,加深了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可,并通过对国际疫情、国际关系等方面时事的观察,拓展了国际视野。
思维品质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对他人进行基于事实的评价,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和创作项目,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方面,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学习资源,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学生都通过自学掌握了制作视频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本次探究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评价精细化与动态化及教学效果深层化,从而验证了PBL 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与不足
第一,由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合作能力的锻炼,在阶段二的活动探究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对教师的指导依赖性较强。小组活动通常以“将每个组员完成的任务组合起来”的形式开展,而真正的讨论和交流并不多。
第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在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从思维导图到文本创作,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小组的文本初稿结构不清、内容拼凑、逻辑混乱。借助网络的优势,学生更偏向于通过网络搜索文本语言,而不是运用在阶段一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第三,与时事热点相关的课外拓展教学设计难点重重。形势不断变化、资源层出不穷,要在短时间内利用好资源又把握好方向,对教师的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总之,PBL 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值得继续探究的课题,而如何通过提升学生小组合作、逻辑思维、文本创作等能力更好地开展PBL 教学,是接下来可以探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