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中区环太湖地区践行“两山”理念的对策建议

2021-01-18徐志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太湖生态发展

徐志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吴中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为践行“两山”理念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吴中区坚持生态立区,先后获评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吴中环太湖践行“两山”理念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吴中区坚持筑牢生态保护底线、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推进长效管理等三个“不放松”,自建区以来,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治理,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健全完善太湖湿地保护、芦苇收割管理、水草蓝藻打捞、沿岸水体保洁、饮用水源地保护“五位一体”综合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太湖水环境保护不留死角、无缝衔接。

二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2010年以来,吴中区先后建立并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板块差异化考核机制、水环境质量考核区域补偿机制、环太湖“加减法”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通过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三是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目标定位,吴中区实施产业强区工程,形成以“2+2”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有风景的地方发展新经济,在环境优的地方培育新动能,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了以上市龙头企业为引领,覆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

二、吴中环太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环境保护成效与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期待不匹配。水环境方面,2020年,太湖湖体总体水质处于IV类;总磷平均浓度为0.075mg/L,总氮平均浓度为1.27mg/L,均处于IV类。空气环境方面,空气质量和太湖水质总体保持平稳,但受外围大环境影响,环境质量不佳偶有发生,并因多年来太湖围网养殖、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叠加影响,总磷、总氮平均浓度仍然偏高。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与打造产业强区的目标不匹配。目前环太湖地区区域产业准入标准和环保要求比其他地区更高,太湖大闸蟹等已形成优势的产业发展迟缓,区域总部经济、生态旅游经济等引入较难。重点建设的太湖科技产业园、临湖装备产业园等载体,对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的吸引力还没有完全显现。

三是人才保有量与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市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增加,一些年轻劳动力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整合长期闲置的房屋和其他资源返乡创业,如创办民宿、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等,带动了环太湖地区的发展,但是相对外流数量,还足以支撑长远发展。

三、推进吴中环太湖发展的对策建议

环太湖地区要把握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围绕兴产业、强文旅、优生态三篇文章。总体来说:坚持一个原则,做强两个重点,做实三个支撑。

——坚持一个原则:创新引领、协同开放、融合发展。一是创新引领。坚持创新在环太湖地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对内借助“外脑”,主动承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辐射带动,全面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对内苦练“内功”,发挥大院大所功能,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依托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太湖湾数字科技园等创新载体,提升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东山精密等上市企业的龙头为引领,借助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等项目,发挥东吴双创峰会等活动载体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加速向环太湖地区集聚,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型、市场引领型发展道路。二是协同开放。外部協同上,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推动苏州(太湖)软件园与上海浦东软件园、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与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深度合作。内部协同上,按照区委“东强中融西优”导向,重点打造度假区,聚焦绿色低碳,围绕建设生态湖区、创新湖区,重点发展“文旅+科创”产业,加快推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岛研究院等落户,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范区”。三是融合发展。加强生态+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重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开发,通过规模化、智能化等手段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同步聚焦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确保产品效益最大化。提升与高校团队合作力度,开发观赏性高、参与性强的特色农耕体验项目,拓展农业生态景观功能。加强生态+文体旅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品质。有力突显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显示度,招引一批相对成熟的、社会关注度高的特色文旅项目,增强地区吸引力。加强生态+新经济,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做强两个重点:即太湖生态岛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是太湖生态岛。要参照学习上海市打造崇明岛为国际生态岛的经验做法,明确高标准推进太湖生态岛“一号任务”,以生物多样性恢复、水生态环境清洁、有机农法绿色种养、村镇碳中和、社区发展和服务优质、体制机制改革等8个行动来开展建设,将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碧水青山萤舞果香美丽岛、永续循环节能韧性低碳岛、生态经济民生幸福富足岛、绿色创新技术引领知识岛、地景天成情感共鸣艺术岛。二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要主动加强对接,听取办学理念和定位、学校规划建设、办学方案和功能需求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要素和人文历史等自身优势,加速学校建设、审批等各环节,完善学校周边配套功能设施,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成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延伸合作领域,放大辐射效应,带动环太湖地区全面发展。

——做实三个支撑:规划引领、生态涵养、配套完善。一是规划引领。要强化对环太湖地区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导向和民生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的研究,编制好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生态涵养发展试验区发展详细规划和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实行行业负面清单,因地制宜、合理统筹各类土地利用规模、布局、结构,为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用地支撑、方向引领。二是生态涵养。持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更大力度推进环太湖地区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科学利用、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统筹好山湖林田湖草等各项工作,有效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能力。结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及垃圾分类等工作,聚焦水稻秸秆、多汁蔬菜等农林废弃物,探索形成符合环太湖地区实际的农林废弃物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多元化利用模式,推动环太湖地区可持续发展。三是配套完善。健全环太湖地区公共资源,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交通衔接上,依托高速、高架、地铁及相关道路的对接,拉近环太湖地区与主城的时间距离。医疗改善上,依托卫生健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项目,高标准建设太湖新城医院、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人民医院,提升环太湖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教育提升上,加快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实验中学建设,探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与临湖共办中小学校,促进优质教师到环太湖地区交流办学。

猜你喜欢

太湖生态发展
美丽的地方
太湖边的橘子
赞东太湖
太湖“开渔”迎丰收
区域发展篇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共享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创新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