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1-01-18李国娟
李国娟
【摘 要】“串讲复习”是一种复习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定范围内彼此相关的内容,用“问题串”的形式沿着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复习。教师在进行串讲复习课教学时,要先了解学生的现状,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在提炼出学习主线、搭建好问题串后再展开教学活动。这样的复习方式,能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更具整体性、思维更显结构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串讲复习;整体性;结构化
复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复习不是“炒冷饭”,也不是“堆习题”,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复习课要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课学习中所学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更系统地纳入自身原有图式中。
“串讲复习”指的是把一定范围内彼此相关的内容,用“问题串”的形式沿着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复习的方法。在进行串讲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重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一、串讲复习课的基石——了解学生现状
相比新授课,复习课更应注重对学情的分析。在设计串讲复习的内容前,既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了解学生对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如在设计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串讲复习前,教师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
(一)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以后,教师设计了请学生自己编写题目并解答的测试题,以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理解,计算是否过关。
测试内容:根据图1提出一个简单的和一个稍难的用分数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注意,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写完整。
通过测试,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创编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这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也基本过关。但学生编制的复杂应用题的难度及解答正确率均有所下降。
(二)了解学生对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在对学生的测试卷进行分析后,教师找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通过访谈发现,“单位1”是串起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关键点,学生对这一点的理解不够确切,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碎片化孤立状态,缺少方法之间的沟通联系。
通过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教师明确了本节串讲复习课的内容:以“神奇的单位‘1’”为主题,以“深入理解‘单位1’”为目标,以“等量关系”为串讲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等量关系获得分数乘除法的解题经验,建立分数乘除法问题之间的联系。
了解学生是实践串讲复习课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现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串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能让教学进行得更加扎实、有效。
二、串讲复习课的架构——选择、组织材料
如何选择与组织学习材料对串讲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原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构造知识整体性。
如在进行四年级“计数单位”串讲复习时,教师为了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点合理有序地串珠成线,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选用了“0.3,0.03,0.30”这几个数作为基础素材贯穿整节课。教师以“计数单位”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原有材料”,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串联成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与小数、小数与整数之间关系的内容,从它们的相关、相似、相异、相对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将“小数的认识”逐步纳入“数的认识”的大知识系统中。
材料的选择与重组,有利于学生通过串讲复习课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串讲复习课的核心——提炼学习“主线”
这里的“主线”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提供的教学活动“脉络”。“主线”有明线与暗线之分。明线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线索,可以直接参与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明线往往指向数学知识。暗线则是指摸不着、看不到,要从教学中分析得到的线索,暗线往往指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等。
教师在进行串讲复习课的“主线”提炼时,可以从明线入手,也可以从暗线入手,还可以明暗两条线交织着思考。如二年级串讲复习课“分一分吧”,教师将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平均分”这条明线串起整堂复习课。四年级串讲复习课“由长方形引发的思考”,教师则以“对一个长方形的无限联想”为基础,让“类比”“推理”等思想方法成为整节课的暗线,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位數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的内容统整在一起。三年级串讲复习课“小明妈妈的一天”,教师以“小明妈妈在社区挨家挨户为居民测量体温”为线索,用妈妈的行动轨迹为明线,用“建模”为暗线,串联了“方向与位置”“速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等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师提炼串讲复习课主线的过程,既是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厘清知识内在关系、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四、串讲复习课的设计——搭建“问题串”
学生有好奇心,也有好胜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复习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好的“问题串”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串成线、联成网,对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教学一年级串讲复习课“有趣的图形”时,教师确定了以下内容:(1)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分类与整理”;(2)用一幅包含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的主题图(如图2)作为引入时的学习材料;(3)以“认一认、做一做、想一想”等课堂活动作为明线,以理解“数据中包含信息、信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作为暗线来组织教学,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问题串。
问题1:你能一眼就看出图中有多少图形吗?
问题2:如果想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你有什么好办法?
问题3:请你将每种图形的个数填入统计表中。
问题4: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數据提出问题吗?
问题5:请你解决“总个数里面去掉红色和黄色的个数,还留下多少个”这个问题。
问题6:你能将20以内退位减法不重复、不遗漏地写下来吗?
问题7(呈现减法表):看一看,你能在减法表中找到这些退位减法的位置吗?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8:如果在减法表中把这些退位减法题都“框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一问题串从辨认图形开始,将图形的认识、分类、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提问、问题解决、计算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在课的结束部分回到对“形”的认识上,整节课浑然一体,妙趣横生,教学整体性显现得淋漓尽致。
五、串讲复习课的实践——课堂实施
经过实践,研究团队逐步建构了“引疑、讨论、展评、拓展”四环节的串讲复习课教学模式。如六年级“奇妙的体积之旅”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疑
上课伊始,教师呈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画面停止时是一个正方形)的动态图,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二)讨论
1.如果以这个正方形为基本图形,让它继续运动,把它的运动轨迹保留下来,会形成哪些立体图形?
2.如果把正方形换成三角形,三角形的运动会形成哪些立体图形?
3.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运动后会形成圆锥?
4.这些图形的体积怎么计算?
(三)展评
师:现在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一个直角梯形(如图3)。
1.小组合作。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先操作再讨论:这个直角梯形通过旋转能得到什么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怎么求?
2.汇报交流。
生:以CD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这样的(如图4),它就是一个圆柱里少了一个圆锥。所以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我们可以用“圆柱体积-圆锥体积”来求。
生: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圆柱加上一个圆锥的组合体(如图5)。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用“圆柱体积+圆锥体积”来求。
(四)拓展
师:这个梯形有4条边,刚刚我们以它的上底和下底为轴,旋转后得到了两个立体图形,可以以它的腰为轴旋转吗?会得到什么图形?新图形的体积你能算吗?
本节串讲复习课中,教师从点、线、面的运动开始,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体会各种图形的联系,又借助一个梯形的运动,将组合图形体积的计算方式串联进来,整节课起点低,容量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引疑、讨论、展评、拓展”四环节的串讲复习课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沿着设计主线,顺着教学核心,帮助学生逐步感受知识的整体性,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结构化。
总之,串讲复习课能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更具整体性、思维更显结构化,“串讲复习”这种复习方式有其独特的价值。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 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