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漆画与中国画的实验性结合

2021-01-18黄艳萍

牡丹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玉兰花漆画工笔画

作品《梦》以笔者喜爱的儿童为创作对象,旨在记录孩子们转瞬即逝的童年,可以使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快乐。作品运用蛋壳、漆皮粉、铝箔、锯末等多种材料表现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让漆画与中国画两者融合,从题材、构图、创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丰富的生活气息,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此次的漆画创作中,笔者对漆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中得到丰富的创作经验。

—、创作立意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儿童的想法与行动都是不加修饰的,他们能从生活中获得简单的快乐。笔者在成长中渐渐发现,作为长大的礼物——感性的见闻和理性的道理,使大人们逐渐失去了童心,以至于他们只能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找儿童时期的天真与快乐。

因为笔者在日常生活中喜爱与孩子们玩耍,享受与他们一起制作礼物的时刻,所以在进行创作时,将脑海中的画面与笔者喜爱的动植物结合在一起,试图通过一幅作品将孩子们转瞬即逝的童年保留下来。笔者的创作初衷,就是希望欣赏者可以在此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继而回忆起他们的童年与梦想,从而在生活中获得乐趣。“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因此,笔者将这幅作品命名为《梦》。

二、创作过程

(一)素材收集

在创作的立意确定后,笔者研究了工笔画与漆画的作品,发现许多优秀的漆画作品都有工笔画的影子。如漆画家乔十光先生的作品《泼水节》颇具唐风,直立的傣女与对岸的龙舟和地平线,既有工笔画的细腻与意境,又体现了漆的厚重与深邃。这些漆画家的经验增强了笔者绘制作品的信心,在观看工笔画作品的过程中,笔者确定了画中出现的元素,如花卉、蝴蝶……

(二)构图

构图是决定一幅作品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在作品题材确立后,笔者跟导师交流了自己的草稿,1稿和2稿未能过稿。到了第3稿的第一版,在画面的元素和人物的设定方面得到了导师的认同,但是考虑到在实际中存在着时间的局限性,最后将人物由6人变为5人,并且将画面的人物的位置作了适当的调整,使其比例更加合理。在详细描绘人物的线稿时,结合画面的内容和导师的意见。由于1稿与2稿的人物动作设定过于呆板,偏离日常生活,故适当地往里面增添猫、鸟、蝴蝶……来丰富画面,使之更具有趣味性。对于构思画面的内容,笔者认为最难的部分是背景。初始时,笔者想着做一个视野开阔的背景,在与导师的沟通中,发现这种大山的远景在画面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绘制人物的时间一起合计,时间是不够的,故此放弃此背景。后来,笔者在网上“潜水”时,无意中发现一组古代建筑的照片,萌生了将背景设定为一堵青墙,一扇窗户于花后显现的想法,在与导师讨论后,敲定此背景,然后绘制合适的青砖。在开始绘制青砖时,由于笔者以玉兰花为对照物,结果青砖绘制的形状偏大。后来,在导师的提醒下,笔者根据人物的比例绘制了合适的青砖,将画面的主基调设定为灰蓝调。

(三)创作技法

将经历过打底、裱布、刮灰、打磨、髹漆等工序的漆画底板使用800目的砂纸轻微打磨光滑,然后将构思好的画稿用拷贝纸描绘好,复制在漆画底板上,为了使画稿在漆画底板上清晰地呈现出来,用羊毛刷粘上较细的银粉,在底板上轻轻地刷一层,使银粉粘在画印上。

由于白色的蛋壳可以解决大漆不能调配出高纯度白色的问题,故此笔者于这幅画中大范围地使用了漆画常见的一种技法——蛋壳镶嵌。蛋壳龟裂的纹理与不同的色泽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不同种类的蛋壳所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幅作品中笔者使用了去了膜的鸡蛋壳、鸭蛋壳、鹌鹑蛋壳。在玉兰花的蛋壳镶嵌中选用的是纯白色鸡蛋壳和白色鸭蛋壳。白色鸡蛋壳的色泽偏向于暖色调,质感较脆,在打磨后能有洁白如雪的色彩,故将其作为位于实处的玉兰花的镶嵌材料;鸭蛋壳与鸡蛋壳相比,较薄,偏向于冷色调,肌理自然大方,坚硬耐磨,打磨出来的蛋壳能将底漆的色彩衬托出来,显得灰暗一些,故将其作为位于虚处的玉兰花的镶嵌材料。在镶嵌时要利用蛋壳的深浅色彩变化,表现出玉兰花的明暗变化和体积感、空间感。由于蛋壳在镶嵌时受力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龟裂纹理,所以在贴玉兰花的花瓣时,实处采用蛋壳正贴,使其与虚处的花瓣所采用的蛋壳正贴留缝,形成較强的明暗变化,而且使玉兰花能有一些色彩倾向。在镶嵌时还要注意通过蛋壳龟裂大小的不同以达到疏密有致的层次感变化。在初始时,笔者寻求玉兰花能够有强烈的虚实对比,将虚处的花瓣用蛋壳粉贴制而成。最后,经过调整,将虚处的花瓣用蛋壳贴出边实里虚的变化。

由于动物的毛发质感,用鸡蛋壳粘贴时总是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鹌鹑蛋壳比鸡、鸭、鹅蛋壳的质地更薄、脆,易粘在底板,所以采用了鹌鹑蛋壳来绘制画面中的动物——猫、鸟、兔。由于画面的局限性,将漂浮的蒲公英贴在画面里显示不出来,与导师讨论后将其改为兔子与风车。鹌鹑蛋壳本身具有褐色的斑点和色彩,为了得到白色的色彩,将鹌鹑蛋壳放在白醋里浸泡几分钟,用牙刷将其表面的斑点刷掉,最后将蛋壳的薄膜去掉。在贴制动物毛发的过程中,笔者先查阅工笔花鸟画的线稿,了解动物毛发的生长方向与绘画的表达方式,之后在底板上刷上黑色的天然大漆,隔几分钟,等漆的黏性稍黏稠一些,将小片的鹌鹑蛋壳粘在漆上,再根据其毛发生长的方向用角刀切成一丝丝、一缕缕的毛发,在贴制时要格外注意明暗的变化,贴出动物的虚实。猫与兔子的眼睛选用螺钿镶嵌,其色彩斑斓绚丽,符合猫与兔子的眼睛的神采。鸟的翅膀的贴制与国画的白描相似,从最上一层开始,往下一层一层地使用蛋壳贴制下去,下一层与上一层衔接处的线条不宜粘贴得死板,应留点黑色缝隙,以显出上下层次,从而粘贴出鸟的羽毛的丰富层次。

画面中人物服饰的一些图案的构成色调为白色,由于图案较为精细,使用鹌鹑蛋壳才能贴出精细的花样,故选用鹌鹑蛋壳。采用蛋壳正贴使之有平整的秩序感。画面中间儿童的白色衬衫想要其能有光泽感,故选用鸭蛋壳。以白色的天然大漆为底,大面积地贴制白衬衫。为了区别衣领与衣服,衣领使用白色鸡蛋壳贴制,有较强的视觉感。

画中的墙壁与导师讨论后,决定采用撒锯末的方式来增强青墙的质感。笔者将锯末用60目和40目的罗筛筛选出均匀、粗细合适的颗粒,然后用漆在底板上轻薄地刷上砖的形状,在此形状上将两种锯末撒上去,通过对比,发现60目的锯末较符合青砖的质感,所以使用60目的鋸末。经过几天的放置,在漆完全荫干后于锯末上上色固定,之后再上三四遍的漆罩染,使墙壁呈现出厚重、粗犷之美。画中的地面以蓝色为主调,笔者想要画面呈现出沙地的颗粒感,所以在平涂一遍漆后,均匀地撒上蛋壳粉和漆皮粉。之后罩漆几遍,细细研磨出地面的颗粒。在初始时,笔者给地板搭配的颜色较浅,后来在导师的建议下将颜色改为重色。实验后发现重色较能突出主体,效果较好。

画面中的花篮使用堆漆的技法,将天然大漆与滑石粉按比例调好,在底板上用勾线笔勾勒出花篮的形状,用稠漆堆塑出一定的高度,再上漆打磨。篮子的提手处采用了生漆起皱,这种褶皱肌理巧妙地呈现出花篮绳子的粗糙感。花篮里的花朵多数采用了撒漆皮粉的技法,之后再罩漆研磨。其花枝与叶子采用平涂技法,平涂几遍后研磨。

因为儿童的衣裳件数较多,为了较好地区别儿童之间的衣衫的花样和特征,与导师讨论后,用甲乙组聚氨酯漆来制作纹理。将聚氨酯漆按比例调和后加上天然大漆调制适合的颜色,将其厚涂在底板上,等其半干时将不同纹理的布料粘贴上去,用较重的物品压住,隔天等其干透时将布料撕下来,这时画面上就留下了布料的肌理。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操作时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在与导师询问此次失败的原因后,听从其建议,在调制中加入滑石粉,使其能够浓稠一些,在底板上放置的时间再延长一些,在其表面固一层漆膜后再拓印纹理。经过改进后,这次的拓印效果良好。之后,在上面罩漆三遍,经细研磨后,纹样凸起的部分被磨出来,与之后的罩漆形成色彩的对比,画面极为丰富。中间的黄色衣衫与其他衣衫做法不同,将网线镶嵌在底板上,用漆固定,之后上几遍黄色天然漆,轻微打磨,这种肌理呈现出独特的效果。最后用稍重的黄色漆来罩染,使裙子有变化。

儿童头发的绘画与工笔画相似。工笔画是以毛笔蘸墨,在宣纸或绢上勾勒,注重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漆画却是以漆抵墨,在漆板上立漆线,线条同样注重流畅性且需要有起伏的节奏感,以符合头发的结构且最好能有透气之感。初始时,笔者只是用黑漆来勾勒线条,不料漆的凝固性不同于墨,所有的线条都随着漆的流淌而糊成一团。询问过导师的意见后,往漆里添加滑石粉。漆变得黏稠,不容易形成流畅的线条,笔者只能在立漆线时慢慢勾勒,在其漆线干后用角刀将一些流淌的线修饰好。接下来,在头发上刷一层薄薄的聚氨酯漆,于几秒内将铝箔贴上。之后在铝箔上刷上一层透明漆,等其荫干后,用砂纸将头发的线条打磨出来,儿童的头发会呈现出黑棕色的质感。

人物用铝粉作底,在后期使用聚氨酯漆固粉之后,使用国画中的晕染技法来分层晕染,最后出现的人物效果与国画相似。在开始晕染时,由于铝粉颜色偏灰,用国画的晕染步骤使人物的肤色呈现灰色。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先在铝粉上罩层白色,在此基础上从亮面层层晕染到暗面。儿童的皮肤偏嫩,在晕染时要格外注意颜色与晕染层数。最后,画面效果如图1所示。

(四)创作心得

笔者在创作过程中明白了自身绘画能力的短板,如对于人物结构的不了解、画面比例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每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笔者就会积极地向导师请教,每次都能获得良好的建议,从而不断完善画面内容,使作品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次的漆画创作中,笔者对漆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中总结了一些创作的经验。明白画面处理要做到严谨细致,不能只顾全局而放弃细节。在扎实自身绘画功底时,也要学习其他画种的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创作方法。

三、结语

漆画与中国画虽为两个不同的画种,但都是中国艺术界的重要瑰宝。随着时代变迁,这两门画种不断改变自身的精神风貌,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于一个时代中。一个民族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源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为基、创新为主,只有创新才能为漆画与工笔画开创出新的发展道路,只有大胆尝试才能得到新的启迪。

(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黄艳萍(1997-),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玉兰花漆画工笔画
玉兰花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春天到
小学工笔画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我爱玉兰花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