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获虎之夜》和《信西》看田汉对谷崎文学的接受

2021-01-18赵一蔚

牡丹 2021年22期
关键词:谷崎愚者田汉

田汉(1898—1968)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词者在我国家喻户晓,同时他也是我国话剧艺术创始人之一,早期代表作品《获虎之夜》《名优之死》都在当时引起轰动。田汉在1916—1922年赴日留学,与此同时,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1886—1965)在日本文坛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他在1926年第二次访华和田汉留学期间,以及1928年田汉再次访日时,都有着颇多交流。两位文人亦师亦友,在交流的过程中谷崎润一郎也自然给予了田汉在文学创作上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田汉早期作品《获虎之夜》与田汉1918年在日时观看过的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信西》的对比分析,来探究田汉在早期文学创作上对谷崎文学的受容。

一、作品概述

(一)《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是田汉1922年留学归国之后的作品,希望成为剧作家的田汉在观看《信西》之后也在考虑自己创作剧本,“接触了婚姻与阶级这一社会问题”便是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基础考量。

故事梗概:黄大傻和莲姑自幼青梅竹马,但是由于黄家家道中落,莲姑的父亲魏福生反对二人的亲事,反而想让女儿嫁给大户人家陈家。黄大傻虽然憨厚,但是也能看破其中用意,默默反抗魏福生的安排,于是被赶出村子。莲姑在父亲的威慑下假装妥协,实则找机会想要跟黄大傻私奔。一天晚上,魏福生一行人为了给女儿筹备嫁妆,在山上捕杀老虎,却意外射伤了躲在山中的黄大傻。原来黄大傻因为思念莲姑,在山上眺望莲姑家的灯火以宽慰相思之情,面对无法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的绝望处境,最后选择自杀。

(二)《信西》

《信西》是谷崎润一郎的早期作品,1911年发表。明治维新后,西方的思潮大量涌入日本,日本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谷崎的这部作品采用讽刺的手法,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时的反古思想。

主人公信西,是平安时代著名学者和僧人,官位正五位下,任少纳言,在平治之乱中自杀。

作品梗概:信西因为朝廷争斗带领四名家臣来到了信乐山避难,作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学者,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认为自己大限已到,在劫难逃,但是家臣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他多虑了,因此信西嘲笑家臣们愚蠢。当追兵赶来后,信西一行人躲在地下用竹管呼吸。本来可以逢凶化吉,但是信西因为过于信奉宿命而在地下念佛经,最后被追兵发现,无奈自杀。

二、田汉对谷崎文学的接受解读

(一)人物塑造的一致性

在谷崎润一郎的《信西》中,多次强调信西是一名有智慧的智者,信西也在嘲笑家臣们愚昧,由此刻画出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智者和愚者。无独有偶,田汉在《获虎之夜》中也设立了类似的形象塑造对比,即作为“智者”的魏福生和作为“愚者”的黄大傻和莲姑,不妨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在“智者”的选择上,谷崎选择的信西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在文中信西对家臣表明自己的智慧:

お前達のやうな無學な者は仕合せじゃ。わしは昨日迄自分の學問や才智を誇って居ったが、今となって見れば、却って愚かな人が羨ましいわ。わしは若い時分に、唐土の孔子の道を學んだ。さうして僅一年程の間に其の奥儀を究めて了った。それからわしは老子の道を學んだ。さうしてまた一年も経った。さうして此れも一年ばかりの間に、

残らず學び盡して了った。(你们都是一些没有学识的人,我昨天还在以自己的学问自夸,而今天却很羡慕你们的愚昧。我在年轻时学习中国的孔子之学,一年便领悟其中真谛。又用了一年,学透了老子之学。)

从信西的话中可以看出明显的人物塑造对比。信西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学者,家臣们只是愚昧的普通人,“愚者”和“智者”的塑造,鲜明生动。

《获虎之夜》中莲姑母亲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也何尝不气,只是听得她晚上那样哭,我又是恨,又是可怜她……到底是我身上的肉啊。(想了想)那颠子还在庙里吗?”这里的“颠子”指的就是莲姑的青梅竹马黄大傻。“颠子”“大傻”这类具有辱骂色彩的语言十分鲜明地表现出了黄大傻便是“愚者”。而魏福生的想法是希望女儿听自己安排,嫁到富贵人家,这是为她好,这是属于当时封建社会婚姻感情常识的。因此,田汉通過黄大傻妄想与莲姑厮守终生的“愚蠢”,体现了魏福生作为“智者”的精明。

综上所述,无论是田汉,还是谷崎润一郎,都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加入了“愚者”和“智者”的形象对比。

(二)情感表达的一致性

“智者”和“愚者”的设计绝非偶然,两位作者究竟为何都采用了这种创作方式呢?笔者认为,是意在突出作品的整体思想感情。

《信西》中信西确实以“智者”的身份出现,但是最后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此の宇宙の間にある凡ての事柄を、悉く知らうとした。天文でも、醫術でも、陰陽五行の道でも、わしの學ばない處はなかった。星の運行に依って、世間の有為轉變を占ふことも、人間の相を観て、其の人の吉凶禍福を判ずる事も、出來るやうになったのぢや。わしの眼には、遠い未來の事まで明に見える。世の中や人の身の上に大事件が起こる前には、必ず其の兆が現れるものぢやが、わしの眼には其れがはっきりと見えるやうになったのぢや。しまひには自分の悲しい運命迄が、自分に能く見えるやうになって來た。其れがわしの不仕合せであったのぢや。(这个宇宙间所有的事情都在我的掌握,天文也好,医术也好,阴阳五行之道也好,没有我所不了解的。通过星象运行,便能占卜世间事;看人的面相,便能预知祸福。老夫之眼可以预见未来,天降大事必有预兆,而我也必能知晓。因此我能够看见自己的命运到来,这便是我的不幸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对所学知识的过度崇信,信西认为面对宿命自己无处可逃,所以做出了在明明可以逃脱追兵的情况下却念唱佛经的愚蠢举动。在被追兵抓捕后,如果不选择自杀,最后结局如何其实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换言之,信西因为自己的“智慧”在最开始就放弃了对命运的抵抗,未能得善终,反而家臣们得以逃过一劫。“聪明反被聪明误”。

《获虎之夜》中的魏福生为人精明,日子过得颇有滋味,在女儿情感上也做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选择——让女儿嫁给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女儿可以衣食无忧,自己也能够沾光,受到大家族庇护。看起来确实是合作双赢、兩全其美。即使是在赶走黄大傻这方面,魏福生也做足了心思。“本想把他驱逐出境,可是地方上见他年纪轻,少爹没娘的,也并不为非作歹,都不肯赶他,我也不好把我的意思说出来。”可见心思是相当缜密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智者”,但最后却害死了女儿的青梅竹马,让莲姑痛不欲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自己过于相信自己的生活经验,却忽略了子女的感受。最终,黄大傻作为“愚者”,用死亡宣布对爱情的忠贞,而“智者”魏福生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可以说这里的“智者”,他们的智慧只是肤浅的表面,是信西对自己学识的过度崇信,也是魏福生对自己处世之道的过度自信。而这里的“愚者”,也不代表愚昧无知。信西的家臣有着信西所不具备的勇气,愿意去抵抗命运作最后一搏,他们学识不多,但是却有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决心,突出了武士阶级“忠勇义”的美好品德。同样,黄大傻虽然被叫作傻子,但是人本分老实、志虑忠纯,没有被封建礼教束缚,勇敢追寻自己的爱情,虽然无权无势,但是也愿意为爱情放手一搏,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髓,即为浪漫献身。因此,我们从中可看出,两位作者都在作品中抨击肤浅的“智慧”、赞美单纯与勇气。

(三)作品主题的继承与创新

在作品主题的选择上,《信西》选择了平安时代的日本宫廷斗争,而田汉使用了辛亥革命后的小山村这一背景来展开故事叙述。一个是古代宫廷,一个是现代山村,可以说故事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如果说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态度上田汉都比较好地吸收了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特色的话,那么在主题选择上,田汉则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在吸收谷崎文学特点的同时做到了自我创新,这也是笔者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重点。

信西所处的平安时代是日本统治权力的交接时代。随着平治之乱以失败告终,武士阶级逐渐抬头,国家权力逐渐由天皇过渡到武士手中。谷崎润一郎使用类似于“故事新编”的方式重新演绎了信西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命最后的情景,体现了在天皇权力末期贵族阶级的愚昧腐朽。遗憾的是,虽然整部作品有阶级分层,但是谷崎润一郎并没有去重点表现阶级之间的矛盾,故事的情节主要靠信西和家臣们想法上的冲突推动的。

正如前文所述,田汉在创作前就准备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阶级斗争的问题。在《获虎之夜》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物背后的阶级属性:无权无势黄大傻代表着贫农阶级,莲姑要嫁入的陈家代表着地主阶级,以魏福生为首的一伙人则是代表着富农阶级。读者可以在作品中明显地看到阶级矛盾的影子。例如,魏福生的高攀富贵是在向地主阶级谄媚,黄大傻的抵抗是贫农对富农和地主阶级的反抗,莲姑的抵抗则是富农阶级内部的思想觉醒。《获虎之夜》并没有和《信西》一样以讨论智慧和愚昧为故事的主要线索,而是用了阶级矛盾作为展开故事的主要线索。因此,在作品主题的深刻性上,可见田汉是下足了工夫的。虽然日本平安时代和中国辛亥革命时期都是所谓的乱世,但是田汉却没有和谷崎润一郎一样纠结在一个点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放在了大时代背景下,贴合当时主要社会矛盾描绘了阶级矛盾下的众生相,以及对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思想的无情批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田汉虽然在作品主题选择上有和谷崎润一郎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具体展现上,则在继承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结合时代的思想创新,这也是田汉文学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田汉和谷崎润一郎作品的异同,从中探求田汉在文学上对于谷崎文学的吸收与创新。笔者认为至少可以确定以下三点。

第一,基于历史事实,田汉和谷崎润一郎有着常年的交往,关系密切,且谷崎润一郎在日本文坛的影响力非常大,加之田汉在创作自己作品前观看过《信西》,因此谷崎润一郎会对作为后辈的田汉产生一定影响。第二,通过对二人早期作品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着一致的人物塑造技巧,都通过“愚者”和“智者”的形象塑造进行对比,讽刺“智者”这一形象。第三,在主题选取上,田汉在吸收谷崎润一郎乱世题材的同时进一步反映了阶级斗争思想,进而加深了作品内涵,与时代大环境相契合。

可以说田汉对于谷崎文学的接受主要是吸收了谷崎润一郎在艺术创作上的形式,而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时代背景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生命力,在继承之余也有着自己的文学追求和创新。

作者简介:赵一蔚(1991-),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谷崎愚者田汉
画与理
智者见山,愚者见渊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谷崎文学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日本学界对谷崎润一郎的研究综述
谷崎润一郎的空想西洋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智者和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