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求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

2021-01-18张若琳

牡丹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理论体系

张若琳

中國文学理论体系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光大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中国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在该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对于中国文学理论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与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理论的形成,了解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探究文学理论中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理论的构建体系一直受到国内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在文学界也一直是讨论探究探索的重要领域。在每个阶段针对中国文学理论都会涌现出不同的学派,不断出现更多新的思路、方法、态度,以及中国文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中国文学理论不同的发展阶段,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也不同,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是始终如一的。

从中国文学理论长久的历史发展观点来看,民族文化特征一直在文学理论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典型的特点。

(一)古代文学理论

从古代文学理论来看,在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主要涉及的是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展现,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心境的表达。中国文学理论中的传统思想主要是在国家文学领域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不断壮大,但其主线脉络依然是十分清晰和明朗的。以现在文学理论中一直被广泛推广的儒家文化体系为出发点,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道家、法家、墨家、佛家等不同文化的体系与知识。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不断更迭过程中,这些集大成为一体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始终未能发生较大改变,且社会历史形态一直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是阐述对当时统治者实行管理政策的一些看法及建议,对当时社会中出现的政治与文化事件的看法与评论,以及在个人修为、个人素养方面的指导,这里面体现了古人大量的自我觉醒意识,将这种意识运用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

治理当中。

(二)近现代文学理论

伴随着时代变迁,清代以后中国文学理论就彻底发生了变化,正式地步入了近现代文学理论阶段,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了西学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此时的民族文化特征也发生了改变。中国近现代文学理论产生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冲突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由西方文化的价值衍生变化。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清朝的结束。中国近现代文学理论的厘清阶段主要是把文学作为艺术与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一个重要基础认识是将理论建设作为根本地位,实质上都是对于中国文化民族特征的不断探索以及根源性研究。近现代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中国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关系,政治发展方向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阶段,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借鉴苏联文学理论的大量观点体系组织架构,这使得苏联形态的苏联文化体系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阶段的文学理论重要特点,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个期间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与民族主义有关。

(三)当代文学理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理论彻底摆脱了一元化的困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逐步走向了百家争鸣、多方创新的快速发展道路。在这个阶段,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仍然吸收了西方文学理论体系的一些思想方法、组织结构等,但是这样的吸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对于丰富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不断加深,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特征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二、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关系

在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系当中,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与约束作用,文学理论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社会人文学科中独具影响力和最具核心力的共同要素。

(一)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和古代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道,这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中国人民心理结构上的文化体现与艺术反映。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结构当中,民族文化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当时的文学艺术还是民间的工艺制作都不是纯粹的理性或纯粹的感性,而是二者互相统一结合的有机体,而这种互相融合、互相包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恰好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也为一些中国文学理论学派避开了一些障碍,比如诗歌民族文化、泛美文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为这些课题的研究人员厘清了思路,看到了未来的规划与发展。

(二)近代文学理论体系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以古代文学理论与民族的重要关系为基础延伸到近代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关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理论体系当中,十分明确的中国文化主导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修复、不断重建的过程中,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不断冲击旧文化需要重构与复活,而持有不同意见的文学流派和相关研究人员都想要将中国文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归属到自己的学派当中,但从事实上的发展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不同流派之间对于文学理论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加剧了中国文化理论发展更加模糊、规划导向更加不清晰的缺陷当中。虽然当时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仍然是政治体现的重要载体,但是文学理论却没有找到合理有效的民族文化为依托,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体系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发扬。

当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心理与文学理论体系放在处于大变化阶段的社会环境当中,不同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对于我国文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则存在着很大的消耗与转变,因此有研究学者建议我们应该从民族文化的心理角度去考察中国近现代的文学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够从更深的层次上、更加接近本质的层次上去理解和厘清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同时也是能够为新发展阶段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组织架构等方面与文学理论体系进行更大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艺术观点与文学理论体系以及民族文化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学者一致认为,在研究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关系时,离不开另一个重要层次,也就是文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文学理论和艺术的关系,对于探讨文学本质、文学属性,根本性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艺术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深深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历史十分悠久,在发展阶段呈现出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创作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将艺术与文学理论和民族文化互相关联起来进行综合探讨,对于我们更深层次理解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地重要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文学理论的艺术本质特征,对待文学理论的审美观点以及审美看法,现代文学理论体系中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并且研究结果十分广泛。大致的观点可以表述为文学理论的构造与建成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意识和观点。艺术的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当艺术体系与文学理论互相结合时,就应该充分利用文学理论的主线观点去探讨艺术地繁杂环境,并且结合当时民族文化所体现的重要特征,对于当时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现象给出精准的解释、合理的定位,然后再反推到文学理论形式上进行更加精确的判断与定位,对文学艺术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文学艺术即将发生的趋势进行预判和分析,并对文学理论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探究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指导思想

(一)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方式进行探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已经快速地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我们探究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文化特征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研究人员一致表示应该将互联网技术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充分联系起来,借助互联网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中国文学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比如,借助当前网络电影、网络电视以及网络视频平台、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分析平台的展现形式,将中国文学理论直接搬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去欣赏我国十分丰富的文学理论,感悟体验中国文学理论在不同发展时期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热爱中国文学理论,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才能将民族文化特征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国人心中,这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十分有利的,这也就是研究人员所说的文学再生产过程。相信通过中国文学理论一遍又一遍的展示和研究,其核心内涵与根本性质一定会得到创新的理解。

(二)运用多学科体系共同研究,帮助理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伴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在学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对待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理解这方面,有学者建议可以运用多学科体系进行共同研究。只有博采众长,方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所展示出来的民族文化特征。

比如,有研究学者建议,当前可以借助经济学观点、法律学观点、人文学观点、社会学观点等综合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这些学科没有很明显的范畴与界限。通过建立共同研究平台的方式,将各个学科的顶尖研究人才汇集到一起,共同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研究贡献力量,共同目标就是探究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民族文化特征。从不同学科的观点出发进行思想上的相互碰撞、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一定能够有更多新的发现,去帮助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者进一步廓清历史的脉络,拨开研究的迷雾。

(三)重建中国文学理论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对于文学的研究热度逐渐有所下降。当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于文学类学科的热情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对于中国文学理论保持其独特的学科创新性以及学科主体性十分不利,对于其发挥民族文化特征的载体作用存在着严重的阻碍。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维护我国文化体系的繁荣与昌盛,这也就要求我国广大研究者要重建中國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形成稳定的体系,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思想上的共识。在当前中西文化严重冲突、互相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没有建立与古典文学状态互相共生的融洽关系。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民族文化特征并不是一味地将古代的研究成果再次展示出来,相反,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当下,充分思考中国文学理论体系、民族文化特征展现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将问题解决。我国民族文化特征应当具有鲜明的标识性,这样才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创造智慧以及独特的思想内涵。

(西北大学)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理论体系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