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视角重新发现课堂略谈

2021-01-18熊海燕

科教新报 2021年49期
关键词:展示发现探索

熊海燕

[关键词]:生命 发现 探索 展示 交流 生长

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老师在课堂如何转变视角,重新发现课堂中新的教育契机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憧憬中的课堂

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教授在讲座现场做了一次调查,老师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老师是牧羊人,在知识的草原上放牧,将羊带往哪个方向吃草便是老师的事情。这一观点体现出了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观点二:课堂仿如正月初一的芙蓉路:宽阔、流畅,开着车能在路上自由行驶。这一观点体现了思想的自由度。

观点三:课堂是一个集市,有不同的人想要得到多种多样的商品。这一观点体现了课堂的多元化。

观点四:课堂是一个生命场。学生是幼苗,老师是春日,幼苗在春日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一观点体现了课堂的生命特质。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到:“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我们不妨睁开双眼,重新发现我们的课堂。

二、重新发现后的课堂

(一)课堂的起点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就是确认课堂的起点。

课堂的起点是“人”的发展。只有从“人”出发的课堂,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叫生命课堂。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最核心的评价尺度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成长状态,学生是否在课堂里自信、快乐、向上,充满对未知的渴望。

南京师大附中吴菲老师说:“要理解人,要理解课堂,首先应该从或许开始。”有一天吴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后,专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只是有个老师提出了这样一点:“课堂上一个孩子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没答出来,老师在那里纠结了很久,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吴菲老师这样解释说:“我们要学会用或许来造句。或许这个孩子是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想把这个机会留给他;或许这个孩子基础非常差,老师想让他真正弄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当这个孩子答完后,被老师肯定,让孩子感到温暖的存在,这个孩子的温暖可以传到这个家庭,有这么多的或许,教育的本质应该从或许开始。”

(二)课堂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即教师与精英学生”的对话将剥夺更多学生的参与权利。转变方式,组建新的学习小组,它会让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表现的机会。课堂,不再是几步几流程的模式,而是基于小组合作的重新发现。诸如“小组学习——问题导学——交流展示——总结提升”,重新发现的课堂,它所带来的观念变化在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从结论的证实开始,而是从探究可能性开始;不是从聆听開始,而是从尝试开始;不是依赖于教师,而是在组织中释放力量。

(三)课堂观察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想着如何“驾驭与把控”,我们所站定的立场是“教”的点状聚焦,而非“学”的场域关注。

重新发现的生命课堂,首先就在于将“人”解放出来。这样一来,课堂学习的流程必然开始重构。这种建构可以是“探究为基础——问题是动力——展示是促进——交流是关键——生长是指归”。这种建构站定的是学生立场,是将学习看成是一场生命的修行。

三、重绘课堂愿景

课堂是基于成长的生命交互场。课堂是基于文化的精神对话场,“课”:言语的种子撒在心里,终于结出了果。“堂”:是一个心理场,一个生命场。课堂是基于未知的梦想创意场。老师如果仅仅只是“百度”“搜狐”有何神圣感?好探索从对真问题的课堂追问开始;好主题从能接地气的课堂推进;好课题在有生长性的课堂花开。

记录下发生在课堂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成长的脚印。只有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进步,教师才能成长。

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标本。课堂没有不变的蓝本。我们懂得生命,才懂得课堂;懂得成长,才懂得教育。

猜你喜欢

展示发现探索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