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嫁接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不同接穗配比、不同砧木削法及梆扎法嫁接试验
2021-01-18王志勇王志威王国义李春晓孙美欧
王志勇,王志威,王国义,李春晓,孙美欧
(1.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明月林场,黑龙江 带岭 153106; 2.黑龙江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带岭 153106)
随着红松无性系果林建设的快速发展,红松嫁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红松嫁接后要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嫁接后不仅考虑的是成活问题,还要考虑愈合的问题。愈合不好接穗与砧木嫁接下部伤口开裂,轻的形成‘愈合瘤’影响嫁接生长效果;严重的接穗翘起,不仅影响生长,还容易造成死亡。愈合不好是红松嫁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因此,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红松进行不同接穗配比、不同砧木削法及不同绑扎法嫁接试验,希望获得红松嫁接好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地在带岭林业局局址北山,距居民区200m左右的山坡上红松人工林,坡度平缓,8~10°,南坡向阳,排水良好;土层厚度35cm,暗棕壤,土壤肥沃。本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7′46″~129°17′50″,北纬46°50′08″~47°21′32″。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661mm,年蒸发量865mm,无霜期115d左右。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用做砧木的是10年生的红松幼树,树木长势良好,平均高达2m。 嫁接接穗 是2019年3月采于带岭林业局局址北山40年的红松人工林。采集树冠顶部当年的枝条,穗条长10cm左右,嫁接部位直径5mm~8.0mm,当年高生长不低于10cm。采集的接穗编号捆扎。
2.2 嫁接
采用黑龙江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王国义等人发明的红松嫁接技术“插座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同嫁接处理方法对比试验由专业嫁接技术人员一个人完成。插座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根据试验要求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L9(34)Tab.1 Test Design L9(34)
2.2.1 削接穗
用刀片将接穗基部断成斜面,留下3cm~5cm嫁接用,然后用刀片过髓心切至离顶芽0.5cm处时缓斜将非嫁接部分切除。接穗基部削成楔形。因素A接穗与砧木配比:
1)接穗削面宽大于砧木削面宽0.5mm左右,简称穗大砧;
2)接穗削面宽等于砧木削面宽,简称穗等砧;
3)接穗削面宽小于砧木削面宽0.5mm左右,简称穗小砧。
2.2.2 削砧木
选择比接穗略粗的一、二年生主枝,适合嫁接的一段摘去叶。因素B砧木削法:
1)一刀法。在摘叶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质部,回刀削下一层皮,成一平面,根据接穗长度在平面上端,切成与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断面;
2)二刀法。第一刀在摘叶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质部,第二刀在第一刀上0.5cm处刀口斜下切到第一刀掉下一小块韧皮,下部形成一缺口,回刀削下一层皮,成一平面,根据接穗长度在平面上端,切成与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断面;
3)三刀法(常规法)。在摘叶下部刀口斜下切到木质部,不可过深,以免折断;第二刀在摘叶上端,刀片从上往下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削到第一刀切处,下部形成三角形切口;第三刀刀口斜上根据接穗长度在平面上端,切成与接穗上切面吻合的斜断面。
2.2.3 绑扎
接穗下部楔插入砧木削面下缺口,砧木上端与接穗上部缓斜面接合,上下对准形成层,左右对齐,用有弹性的农膜绑扎。因素C绑扎法:
1)下缺口打结法,农膜自下缺口而上绑扎上端略过切口,再往下缠几道到下缺口上0.5cm处接穗面打结,简称下缺口打结;
2)下缺口绕一圈打结法,方法同1),在下缺口上0.5cm处多绕一圈接穗面打结,简称绕一圈打结;
3)下缺口先绕一圈法,农膜自下缺口先绕一圈而上绑扎上端略过切口,再往下缠几道接穗面打结,简称先绕一圈打结。
2.3 调查计算
2019年10月13日调查接穗高生长、愈合情况、成活率。接穗高:接穗当年生长,穗高生长=调查株数总高/调查株数。愈合率:根据嫁接愈合程度划分三个等级,愈合良好100%,愈合一般50%(接穗下接口有凸起但与砧木没分离,影响嫁接效果),愈合较差50%(接穗下接口有凸起但与砧木有少部分分离,影响生长,异砧嫁接容易造成死亡)。
愈合率%=调查株数总分数/调查株数。成活率%=调查成活株数/调查株数。极差通过电子表计算。方差分析用spss13软件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直观分析
观测结果见表2。
表2 红松嫁接调查结果Tab.2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Grafting Survey Results
从成活率上看,除2、7号80%,其他均100%,但从愈合率上看只有其中的4、6、8、9号为100%,再从穗高生长上看其中6号最高,为6.4cm。由此看出,嫁接效果较好的组合应是:选用“穗等砧”的匹配,削砧木用“三刀法”,绑扎在下缺口打结。
3.2 极差分析
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水平间的极差Tab.3 Range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3.2.1 穗高生长
极差(R)排序:砧木削法>空项>绑扎法>穗与砧配比。砧木削法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一刀法比二刀法和三刀法分别高35%和16%;其次是空项,试验误差值大于绑扎和穗与砧配比。
3.2.2 愈合率
极差(R)排序:穗与砧配比>绑扎法>空项>砧木削法。接穗配比是影响愈合率的主要因素,穗小砧比穗大砧高61个百分点;其次是绑扎法,绕一圈打结比先绕一圈打结高39个百分点;空项(试验误差值)大于砧木削法,砧木削法对愈合率影响不大。
3.2.3 成活率
(R)极差(R)排序:空项>穗与砧配比=砧木削法=绑扎法。各因素对影响不大。
为进一步验证各因素水平之间差异,愈合率和成活率百分数反正弦转换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表明,愈合率的穗与砧配比和绑扎法水平间差异显著,穗高生长和成活率水平间差异不显著。进而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从表5看出,穗与砧配比:穗小砧愈合效果较好,其次是穗等砧与效果较差穗大砧比差异显著;绑扎法:绕一圈打结效果较好,其次是下缺口打结,较差是先绕一圈打结;绕一圈打结与下缺口打结效果不显著但与先绕一圈打结效果显著,下缺口打结与先绕一圈打结效果不显著。
表4 各因素水平方差分析Tab.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Each Factor Level
表5 愈合率水平间多重比较Tab.5 Multiple Comparisons between Levels of Healing Rates
4 结论与讨论
4.1 直观分析
嫁接效果较好的是6号:成活率100%、愈合率100%、穗高生长6.4cm,组合是选用“穗等砧”的匹配,削砧木用“三刀法”,绑扎在下缺口打结,但在实践中主要看重的是成活率和愈合率,当年穗高生长不重要,因此,4、6、8、9号成活率、愈合率均是100%的组合在生产上皆可以使用。
4.2 极差分析
砧木削法是影响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一刀法比二刀法和三刀法分别高35%和16%;一刀法操作时不停顿,削面上接口圆滑,与接穗接触严密,故愈合好,生长快。穗与砧配比是影响愈合率的主要因素,穗小砧比穗大砧高61个百分点;其次是绑扎法,绕一圈打结比先绕一圈打结高39个百分点;穗大砧形成层不易对齐,加之下接口绑扎不严,故愈合不好。各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最低达80%,说明嫁接人员技术很熟练。
4.3 方差分析
愈合率的穗与砧配比和绑扎法水平间差异显著,穗高生长和成活率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穗与砧配比:穗小砧愈合效果较好,其次是穗等砧与效果较差穗大砧比差异显著。绑扎法:绕一圈打结效果较好,其次是下缺口打结,较差是先绕一圈打结;绕一圈打结与下缺口打结效果不显著但与先绕一圈打结效果显著,下缺口打结与先绕一圈打结效果不显著。这一试验结果说明穗与砧配比和绑扎法对嫁接愈合率影响是很大的,在嫁接生产中选用熟练的人员,操作中接穗一定要穗的削面小于砧木削面或穗的削面等于砧木削面,绑扎在下缺口打结或先绕一圈打结,可以解决愈合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