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之美
——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
2021-01-18四川音乐学院公共艺术系讲师
蒋 莉 四川音乐学院公共艺术系讲师
纤维艺术既古老而又现代,它起源于传统的纺织业和传统编制工艺,但同时又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呈现出动人的活力。虽然历史悠久,但“纤维艺术”真正作为一个概念被人们所认知,大概是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期的瑞士。在法国纤维艺术大师让·吕尔萨的倡导下,瑞士洛桑成立了“古代与现代国际壁毯中心”,并开始采用双年展的模式举办国际地毯展览。到第二届双年展的时候,部分新兴的纤维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突破原有传统的纤维制造艺术,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创作出了一批不同于传统壁毯的纤维艺术作品。这些新作品从平面中跳脱出来,由二维上升至三维空间,纤维艺术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1 纤维艺术概述
1.1 纤维艺术的概念
所谓的纤维艺术,就是艺术家在广义范围的纤维材料基础上,采用缝缀、编织、缠绕、拼贴等多种方式进行制作而形成的艺术创作形式。现代纤维艺术结合现代艺术的观念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将传统和现代的工艺相互融合,利用材料的自身特性传达出更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精神内涵。
1.2 现代纤维艺术的特点
现代纤维艺术,对比传统纤维制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材料特征。纤维艺术本身是建立在纤维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形式,材料的使用是纤维艺术的重要特征。传统的纤维制品通常使用传统的天然纤维材料,如棉、麻、丝、毛等。而现代纤维艺术中所使用的材料除了天然纤维材料还包括了化学纤维材料、成品材料以及其它非常规纤维材料等。化学纤维材料种类丰富,有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玻璃纤维等等。成品材料,是指各种人造的实物作为材料,包括一些废弃的人造物都可以作为现代纤维艺术中的用材。非常规的纤维材料是指与传统纤维材料完全不同的某些材料,现在纤维艺术家在使用纤维材料时,对于“纤维”的边界变得极为模糊,例如光感纤维之类的高科技材料,以及以“线”的视觉特征为出发点的构成材料,甚至只要能呈现出纤维组织和编织结构的这样一些非常规的纤维材料都成为纤维艺术中的基本材料。
第二,独特性特征。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大都是依靠艺术家自己的手工创作,即使艺术家没有完全自己手工操作,也必须要与制作者交流,充分参与制作的过程。这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耗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因此难以批量复制,具有独特性的特征。
第三,艺术性特征。传统的纤维制品更注重功能性,以常见的床上用品、壁毯、地毯、窗帘为例,这类传统纤维制品,在功能上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具备保温、防污、遮光等实用功能。其次,才是装饰功能,修饰美化空间界面等等。而现代纤维艺术最终呈现的是一个艺术品,艺术制品更注重情感上的表达,虽然也可能具备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但首先并不以功能性为第一目的进行创作。最终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艺术性大于实用性,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这样的作品特点。它利用自身的艺术价值,营造空间氛围,使空间更具艺术性。
第四,三维性特征。传统的纤维制品以床品、壁挂、地毯、窗帘、平面织物为主,作为日常的生活用品,运用在居家空间中,往往依附于墙面、地面、顶面等,其二维特性比较明显。而现代纤维艺术品,则更多地朝着空间的方向发展。纤维软雕塑、装置、纤维工艺美术作品等具备三维甚至四维空间性质的作品逐渐增加,也为纤维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1.3 纤维艺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纤维艺术的分类呈现出极强的多样性,多方面了解纤维艺术的种类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具体运用。
从表现形式上,纤维艺术可以分为平面形态、立体形态、动态形态和过程形态。平面形态的纤维艺术品,较为平整,可能具有一定的厚度,但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脱离一个面的观赏模式。包括壁挂式和平铺式都属于平面形态的范畴。这两种形式的纤维艺术品,虽然都是较为平面的,但其展示的方式又略有不同。壁挂式通常借助于墙面,平铺式则往往依附于地面。
立体形态的纤维艺术作品是现代纤维艺术品中的最具有现代感的作品形式,通常被称为纤维“软雕塑”。纤维“软雕塑”可以悬挂或陈设于空间中,与平面形态不同,可以在空间中多角度的进行欣赏。因为不必借助墙面或地面,使其能够广泛地运用于室内外,特别是公共空间。
从使用材料上,纤维艺术可以分为自然纤维材料、化学纤维材料、成品材料和非常规纤维材料。也可以分为软性纤维艺术和硬性纤维艺术。传统纤维材料常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受,而新兴的纤维材料则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在表达上更加强烈突出。不同的材料具备不同的特性能够让纤维艺术品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从而传达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语言。
从制作技术上,可以分为编织类、印染类、刺绣类、缝缀类、拼贴类、缠绕类、综合类等等。从传统的编织、刺绣、拼贴、印染、缝缀类到现代纤维艺术中常常可见的缠绕类、综合类,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融入,纤维艺术的制作工艺也将越来越多元化。
从作品内容角度上,可以分为具象纤维艺术和抽象纤维艺术。具象纤维艺术强调运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图形的造型方式和作品形象呈具象形态。抽象纤维艺术使用点、线、面构成图形,用材料的肌理或抽象或自然的几何纹理来传递情感。
纤维艺术分类多样,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也是极为广泛的。通过不同种类的纤维艺术作品,公共空间能呈现不同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特征,更能够与使用空间的人产生丰富的情感联系。
2 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纤维艺术最早起源于室内,服务于居家空间,尤其在室内陈设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的纤维艺术温暖、亲切,起着装饰空间、营造空间氛围、增强空间的层次感的作用。随着现代纤维艺术理论的发展,纤维材料的多元化,制作工艺的拓展,纤维艺术品从二维上升至三维,甚至四维,逐渐从室内发展到室外,从居家空间发展到公共空间,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2.1 分隔空间
纤维艺术品在公共空间内经常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型纤维艺术品,能将公共空间分隔成若干小空间或不同的区域。利用纤维艺术品来进行空间分隔可以使空间的分隔做到分而不断、隔而不绝,同时还能够利用纤维艺术品来进行动线的设计。在空旷的广场和商业空间中,可以利用大型的悬挂式纤维艺术作品来分隔空间。在多个空间的交汇处,使用大型纤维艺术品,可以成为多处视线的集中点,吸引人的关注。
2.2 装饰空间
纤维艺术作品能够充分发挥本身的特性,从材质、色彩、造型、风格等方面与空间产生联系,起到装饰空间,提高空间审美的作用。
材质是纤维艺术品美感表达的关键。通过材料或粗糙、或细腻、或坚硬、或柔软的特性,向观者传递出不同的视觉语言和触觉感受。色彩和光线的传达也需要借助材质的表现,或鲜明、或朦胧、或热情、或含蓄的色彩和光线增强空间的观赏性,提升美感。在造型上,尤其是抽象形式的纤维艺术品,以点线面的形式传达出作品的形式美。或生动活泼、或宁静有序、或气势磅礴、或精致可亲,极富装饰美感。
2.3 营造空间氛围
空间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空间中包括材质、色彩、形态造型、光影在内的各要素的共同作用,还要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相加的效果。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可以将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与空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能够被感知的整体空间。
2.4 实现空间对话
如果说空间氛围的营造还停留在纤维艺术对公共空间的影响上,那么,实现空间对话,则最终反映了公共空间环境中,纤维艺术对人的影响。人是公共空间活动的主体,所有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具有哲人思考、匠人精神、艺人情怀的纤维艺术作品能够帮助设计师和空间体验者在公共空间中实现“交流”对话,能够推动环境的更新,甚至促动社会的愈疗。
总之,我们可以从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所起到的作用认知纤维艺术的重要性,从上述举例不难发现其在空间中产生作用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材质、色彩、造型、光影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材质,这也是由纤维艺术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以下来具体分析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品设计是如何呈现独特的材料之美的。
3 材料之美——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
材料是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作为一种设计语言最直接、最必需的表达手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剖析纤维艺术品是如何借助材料传达美感,与观者在公共空间中达到“共情”的。
3.1 材料结构之美
结构是材料中不变的部分,比如说金属的晶体结构、木头的细胞结构和纸张的纤维结构等等。纤维艺术品的材料结构,强调的就是纤维材料中最本质、最原始的表达。不需要加工和再创造,仅仅通过材料自身结构就能够为作品代言。
图1 Ernesto Neto 纤维装置作品1
图2 Ernesto Neto 纤维装置作品1
在公共空间纤维艺术品设计中,对纤维的材料结构的展现也是展现美感的过程。
巴西艺术家ErnestoNeto 就非常擅长使用半透明弹力布来创作公共空间软体装置作品(见图1,图2)。他利用莱卡面料本身的结构特性,表达出柔软、圆润、紧绷的轮廓。材料自然呈现出像人的皮肤一样柔韧的触感并且能够对触碰产生反应,创造出一个令人流连其中的梦幻场景。
在感受了公共空间中纤维艺术品所呈现的材料结构之美后,当我们在进行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品设计时,就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材料本身是否具有说服力?材料依靠自身结构是否传递了美感?材料本身的结构是否有独特之处,能否被其它材料所取代?
图3 五十岚靖晃 纤维装置作品 《索拉·阿米:编织天空—沙弥岛》
3.2 材料质感之美
质感是所有结构和经过处理的表面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木材横剖面的纹理、花岗石颗粒状的质感、大理石层状的结构、织物的经纬、麻布和纱线以及石膏板的纤维等等。不同纤维的质感能直接充分表达情感。
艺术家五十岚靖晃在2016 年濑户市国际艺术节上展出的作品《索拉·阿米:编织天空—沙弥岛》(见图3)中将与当地人一起编织的渔网高高地挂起来,重塑了当地的景观。渔网的编织在经纬之间呈现了丰富的质感之美,同时又呈现了岛屿的专属颜色,重新编织起当地人之间的关系。
在感受了公共空间中纤维艺术品所呈现的材料质感之美后,在进行公共空间中纤维艺术品设计时,就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的质感是如何形成的,是本身就具备的,还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材料的质感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种质感如何去进行强调?
3.3 材料处理之美
材料的处理是指材料的进一步加工的过程。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处理手法和处理步骤,通过处理,材料的色彩、质感都会呈现不同的变化,同时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相同的材料还能获得不同的肌理效果,最终获得完全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纤维材料的处理特性,使非常规的纤维材料获得纤维材料的形式美感。在公共空间中常见的纤维处理手法包括编织、印染、刺绣、缝缀、拼贴、缠绕、综合等等。
图4 LORENZO NANNI 的肉质雕塑作品1
图5 LORENZO NANNI 的肉质雕塑作品2
艺术家约科·阿维安科在2015 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为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所创作的装置作品《大树》中就利用了对竹材创新性加工使竹材获得了极高的可塑性。竹材在艺术家位于印尼的工作室进行提前的处理和加工,然后运送到法兰克福再次编织组装。完成后的竹编高达九米,像四棵巨大的榕树包裹了法兰克福艺术协会建筑的外立面,不但极具视觉冲击的形式美感,还表现了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在感受了公共空间中纤维艺术品所呈现的材料处理之美后,当我们在进行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品设计时,就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同的材料如何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获得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处理方法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特征?材料本身的特性与处理方法不同带来的特异性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3.4 材料组合之美
材料组合是指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手段组合并置在统一个纤维艺术作品中。材料本身就能作为设计语言而被使用,所以材料的组合对比能够成为设计的亮点。现代设计中经常利用不同质感的纤维材料之间的对比来形成强烈而独特的视觉感受。
艺术家LORENZO NANNI 的肉质雕塑作品就经常使用不同的缝纫和刺绣手法将丝线、珠子、纤维制成的不同纺织材料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对比,最终带给观者仿佛有血有肉的“有机体”的奇妙感受。(见图4,图5)
在感受了公共空间中纤维艺术品所呈现的材料组合之美后,当我们在进行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品设计时,就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不同的材料组合的依据是什么?组合的效果是对比还是融合?组合对比的意义?组合对比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体现?
4 结语
以上,分析了公共空间中的纤维艺术是如何通过材料展现美感和传递情感的。纤维材料的运用是纤维艺术品设计的核心,随着纤维艺术品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材料的研究将会指导我们去探寻更加多元的纤维艺术品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