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文物保护的方式分析

2021-01-17裴德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孔府文化遗产保护

裴德旺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界人士对新时期文物保护的方式分析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物作为古文化的典型代表,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等提供重要依据。但从目前文物保护情况来看,文物面临着被破坏的危机,幸好近年来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力度随之加大。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全民参与保护,不断为其献言献策,才能在文物保护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创始人,和孔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孔府近年来在资金和保护意识方面都有所改善,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孔府文物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合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孔府文物保护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孔府;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1 孔府概述

孔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内,在孔庙东侧,又被称为“衍圣公府”。公元前195年,刘邦在曲阜祭拜孔子时将孔腾封为奉祀君。永光元年(前43),汉元帝封孔霸为褒成君,并赏赐良田和黄金。东汉时期,孔族大部分子孙都居住在曲阜地区,汉安帝刘祜和汉章帝刘炟都曾先后祭拜过孔子,并召见其子孙后代。这个时期,孔子的嫡亲都居住在距离孔府较远的地方。唐代末年,孔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最早记载孔府情况是在南宋时期的《东家杂记》。金代《孔氏祖庭广记》中有一幅图记载孔府位于孔庙东侧。金代中期,新增几家府邸,形成一个三合院形状,从而孔府逐渐成形。1377年,朱元璋下令建造新府邸,并授权官署存在。其后建立圣公府。明弘治年间,孔庙遭遇大火,将官署向孔府位置偏移,迁移在宅居以前,从而完成孔府的九进建筑布局。明德时期,为了保证孔府安全,皇上下令将孔府迁移至曲阜县城,重新选址,经过十年时间才逐渐完成。新城崇墉百雉,外围有护城河包围,孔府位于城中心,奠定了今天孔府的规模。

2 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2.1 历史意义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目前,我国保存有大量古建筑,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已逐渐成为我国一道特殊的风景。同时,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勤劳双手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是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条了解历史的途径。

2.2 文化意义

文物能让人们对古代某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了解,通过对文物设计图案和文物风格的分析,能够对当时人们的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文物被大量破坏,将会让后代子孙只能通过书籍对文物进行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真实性,导致文物了解存在于表面,无法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

3 孔府文物保护情况

3.1 文物保护

孔子后人一直严格遵守孔家祖训,不仅注重保护祭祀孔子的乐器,还不断收集历史古物。据有关调查,现孔府累积的文物有8万多件,其中不仅有孔子画像、礼乐祭器等,还有很多字画、金银器、铜器、瓷器、古籍等。最让人瞩目的是文书档案,此档案建立于1534—1948年,共有9000多卷,是我国迄今为止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官署档案,对历史文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文物保护问题,1990年,政府拨款800万元修建孔府文物档案馆,对孔府中的文物进行保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府文物档案馆已经不能满足对孔府文物的展示与保护。2019年,先进的孔子博物院耗时5年修建完成,并且完全开放,孔府文物档案馆的文物转移到博物馆,给予更好的保护和研究。

3.2 控制人流量

按照我国旅游法规定和山东省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再结合孔府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制定了孔府每日最大人流量,严格控制旅游人流量,避免损坏孔府文物。规定孔府每日人流量不得超过24000人,瞬间人流量不得超过3500人,一旦超过这两个数字,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暂停售检票,从而达到保护孔府文物的目的。

4 孔府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游客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时常发现破坏文物事件

随着孔府文化被人们熟知,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但在不久以前,在拥有600年历史的孔府古墙上刻满了游客的名字,俨然成为游客的签名簿,这件事被广泛讨论。根据有关人士调查,首先是某位游客在墙上刻画了自己的名字,逐渐演变成如图1所示的签名册。可想而知这些会对古文物造成多大的伤害,上面的划痕很难再修复,如果采用磨平的方式去掉字痕,会给青砖带来二次伤害。

据有关人员实地调查发现,随着孔府游客越来越多,存在大量的乱扔垃圾、乱写乱画、任意触摸等现象,给文物本身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进行管理和制止,很容易出现文物损坏现象,造成严重后果。

4.2 管理经费不足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作为我国目前一种极其特殊的工作,其自身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等特征,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影响。孔府文物保护支出涉及范围较广,卫生保洁、景区水电、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都需要巨额费用。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孔府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一直非常重视,补贴了大量保护专项经费,用来协调古建筑维修和文物保护工作,并构建了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等。同时,将孔府门票收入全部上缴给曲阜市财政局,再由当地市政府根据景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实际需求,拨下大笔财务资金。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虽然政府部门补贴了大量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但由于孔府需要进行保护的工作项目较为复杂,且工作量巨大,导致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无法顺利实施。地方配套资金与当地财政紧密挂钩,作为县级市,曲阜市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地方配套资金力度弱,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只能依靠申请到的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来维持运行,会极大影响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运行。

4.3 社会参与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很多专家学者、公众等都参与了孔府的管理工作。但从目前情形来看,孔府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法律和政策基础,导致财政保障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公众参与度低,仍然处于被动式参与、个体参与,造成参与人员的力量较小,并不具备深度知情权。近年来,虽然我国有大量非营利机构和个人都逐渐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发展,但由于我国参与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社会组织存在較大的限制性和局限性,无法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发挥其全部作用。而一些古遗址保护协会、文物保护基金会、孔庙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虽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受到文物保护措施影响,其作用被极大限制。因此,只有少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能够参与文物保护。

5 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策略

5.1 多种方式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给孔府带来大量游客,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较大影响。从客观层面上分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给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再加上一些游客进入景区后,无视景区的规章制度,有一些破坏景区的做法,如随意拍照、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甚至有些游客在古建筑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些都给孔府的环境和文物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要打起万分精神,对各方面进行严防死守,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提醒,制止游客这些不文明的做法。同时,在展示孔府碑刻时,可根据实际碑刻体积进行合理调整,如体积较小的则可移到室内集中存放,体积较大的碑刻可增加玻璃防护罩或修建仿古碑亭、雨棚等进行保护,尽量在不影响游客参观的情况下对碑刻进行全方位保护。同时,还要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来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志愿者在景区内身穿统一服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同时进行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破坏文物是不道德行为,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游客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

5.2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首先,我们要尽量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构建健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及时了解专项资金运行情况和使用限度,让专项补助资金的作用不流于表面,让各种文物保护工程能畅通无阻地实施。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将文物保护经费归入到财政预算内,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文保资金投入的合理化增长。除此之外,要利用科学的机制来融入各方面的资金。设立专项文物保护基金,政府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减免税费的形式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加入文化保护事业,从而让文化遗产融资渠道多样化,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种基于合约的公私合营模式能够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在孔府周围环境整治和旅游业发展中,可探索社会筹资、上级拨款、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模式。

5.3 布置文物展示

现阶段孔子博物馆已经建成,并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但由于孔子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利用文物方面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大部分文物都处于难以和游客见面的状态。针对目前还存在一些空闲房屋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在确保古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定期举办文物展示活动,从而将文物价值完全发挥。

6 总结

我国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自从汉武帝时期以来,便成为我国主流文化。孔府作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为我们传递了有效信息,让我们对以前的历史有充分了解。但从目前孔府文物保护情况来看,孔府文物保护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工作人员文物保护意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保护措施,导致大量孔府文物遭到破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孔府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保护孔府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孔府在中国建筑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闵超娴.信息化管理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25):120,122.

[2]程娟,景涛.基于评估分析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以须弥山石窟为例[J].安徽建筑,2013,20(2):37-39.

[3]徐锦宁.文物数字化在新媒体下的展示与传播价值—以“每日故宫”App为例[J].美与时代:上旬刊,2021(2):79-81.

[4]檀丹丹,张震,范振刚.古井文物活化保护与适度利用研究—基于长沙古城核心区古井建筑现状分析探讨[J].华中建筑,2020,38(1):98-101.

[5]段佩权,曲亮.广域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技术—一种新型的文物分析方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3):52-58.

[6]范岩.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评《土遗址保护材料探索—非水分散体材料研制及土遗址加固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9):156-157.

[7]闫永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需体现政府导向—评《新型城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定,2020(3):110.

猜你喜欢

孔府文化遗产保护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做文章时,谁还想喝那杯酒?
Tough Nut to Crack
“标王”拍卖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食礼在鲁:张仰金的“孔府菜”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