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王》中王一生道家隐者形象分析

2021-01-17张世杰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棋王棋艺隐者

张世杰

一、氤氲在《棋王》中的“无我无欲”

道家讲究“无我与无欲”,不追求功名利禄,顺应事物的发展,这是个人发展的至高境界。在小说《棋王》中,这种潜隐的思想得到了贯彻。从小说主人公王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的一言一行正体现出了具有道家特性的人生观念。身处于特定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王一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折磨,但是仍旧能够在农村生活中守住自身的底线,寄情于棋艺的交涉,以此来抒发自身的困苦与忧愁之心。王一生身上所体现出的“无我无欲”,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西晋隐士大夫的典型特点,不在世俗生活中奢求名与利,以棋为“我”,以棋盘上的交互来往为“欲”,以超脱世俗的悠然之心来隐匿自身的欲求。但是,王一生的“无我无欲”又体现出了时代的特色,并非真正超脱于世俗困扰,而是在与时代洪流同行的过程中,选择一种具有时代生活特色的寄情方式,只不过,王一生将这种特色无限放大,通过每一颗棋子的摆布,肆意于自身向往的人生。在小说中,王一生因为棋艺高超成为了棋王,同时也通过棋艺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只不过在棋盘的杀伐斗争中,拼搏人生的决绝在无形中转移到了棋盘之中,而现实生活中的王一生,也自然消磨成了与世无争的“隐于野者”。而这种人欲的转移,也让王一生能够在嘈杂的生活中获得短暂的安静,同时也在不争之中成就了自身“棋王”的身份与地位。正如王一生所热爱的下棋一般,看似是一种休闲,实则是对自身的隐逸,将曾经的志气潜隐于棋盘之上,也将现在的与世无争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现实的言行之中。

二、“道隐无名”与“棋路无名”

道家认为无名而有名,无名是隐者追求的境界之一,而又在这种无名的研磨之中逐渐形成了隐者的名气。从“无”到“有”的转化,本身也是无欲无求的天然馈赠,而在小说的主人公王一生身上,这种“无名”也让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丰富与满足,从另外一种层面而言,这也是外形的无欲而内心的获得。小说开篇讲述了棋呆子王一生与“我”在火车上的下棋经历,“我”被王一生高超的棋艺所折服,而王一生不仅不以此自喜,而是拉着我不停地“讨故事听”,可见,王一生只是喜欢做一个棋呆子,而非凭借自身高超的棋艺获得众生的顶礼。在小说的最后,王一生因为经常下棋被人举报,而失去参加县里运动会的资格,在脚卵帮其运作获得参赛资格后,王一生却令人意外地不予接受,而原因就是不想欠别人人情,这也体现出了王一生超然的隐者风气,追求自然地获得,而非刻意为之。同时,王一生参加县里运动会的初衷,也并非获取名次,而是想寻找一个棋盘上的对手,为自身隐逸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在县里运动会结束后,王一生与比赛的前三名“约战”,最终在车轮战中,以一己之力赢了八位棋手,而在最后一位老者的懇求下,选择与其和棋,在车轮战后,王一生功成而不自居,选择消失在大众视线中,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了王一生对“棋路无名”的隐者风范。

从小说中的题目和内容来看,王一生作为“棋王”,被人认为是一名棋道王者当之无愧,但是小说中对王一生“呆子”“捡烂纸”等形象的刻画,又让这位“王者”失去了传统观念中的风范,成为一位具有隐逸风姿的无争之者。或许,从当前时代背景出发,去探寻王一生的无名与无争,难以得到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是如果走入到小说的特定时代背景中,从中国道家哲学角度去审视王一生,便能够迅速刻画出王一生隐逸的文化人格。

三、“人之无为”与“棋之有为”

作者以精致的文笔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隐含在王一生内心中的无为与不争之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王一生以道家隐逸人格,追求象棋人生,获得了精神与内心层面的极大满足,他这一个具有历史象征性的王者,让许多人为之印象深刻。在他们眼里,下棋的最终目标就是“养性”,是一种单纯的追求精神素质修养和追求社会竞争性的活动,而且并不意味应该把其本身仅当作一种以自己身份谋生和努力争取社会名利的经济手段。他这种新经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其实也充分切实地体现了一种“无欲”“无为”的价值理念,王一生在后面的象棋比赛以及其他弈棋比赛活动中也都充分遵循了这一价值原则。

中国道家哲学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有为”,“有”与“无”本身就是相辅相生的。在王一生身上体现“为”,虽然在人生中碌碌无为,但是在棋盘中却获得了自身的作为。王一生将象棋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凭借棋子造势,活出了别样的精彩。王一生认为,人的运气与棋的运气一样,都是不可违背的,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下棋中,都要讲究随遇而安,而这在另外一种层面上,本身也是一种以无为不争而顺运而成的道家风姿。同时,作为一名生活在特定时代中的棋手,王一生又想通过与象棋高手的不断博弈,继续提升自身的棋艺水平,包括与“九大高手”车轮战等,这是王一生在棋艺中的有为。一定程度上,只有无为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无所不为,而在达到这一境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放空自身的欲念,以更加纯粹的理念去追求精进,自然而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四、“刚柔相济”与“棋之守衡”

刚柔相济的和谐平衡之道一直都是道家所提倡的思想,在小说中最能够得到体现的就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从棋局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棋局的守衡之道。在小说中,王一生认为,在下棋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对手棋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如果对手处于强势,则以柔性的风格来回应,在与对手周旋的过程中,找准对手的漏洞,化解对手的攻势与棋局的危机。但是,在王一生的棋局中,这种“柔弱”不应被过度解读为软弱,而应当是柔而不弱,即刚柔之间的一种循环,在棋局中的“柔”应当是一种具有超越性与发展性的思想,从而才能以柔克刚。这与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天然的共生之处,道家认为,天下至柔之物能克天下至刚之物,柔与强本身处于转换之中,遇柔则柔,遇强则强。王一生认为,在下棋与博弈的过程中,先柔方有后强,这样既可以保存自身的战斗力,同时又可以不断蓄势,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作为我国“寻根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棋王》所传达出的启示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领域,同时也体现在个人思想与发展的角度。小说借助王一生等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了流淌在我国千年发展过程中的道家文化与棋文化的魅力,并通过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与行为活动,引起广大读者群体思考,这也是该小说能够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关键所在。《棋王》这一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了道家文化中“无为无我”的内涵,同时也通过棋局与棋艺,彰显出了道家思想中的平衡与协调的特色,这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小说本身的可看性与可读性,并为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当前小说创作提出了明显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小说的创作中,要能够从我国经典的文化中寻找依据,形成经典文化的当代诠释,这既是当前文化强国建设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高质量小说创作路径探究的本质要求。

猜你喜欢

棋王棋艺隐者
必不输之法
我和爸爸拼棋艺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续篇
超级棋王
寻隐者不遇
《棋王》:迷狂时代的英雄情怀
臭棋篓子
寻隐者不遇
“锥子式育儿”,“虎爸”奇招打造少年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