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师:对一本书的所有细节“吹毛求疵”
2021-01-17穿堂风
穿堂风
书是有温度的存在
在互联网兴盛的年代里,纸质书总是被唱衰。
“你觉得纸质书会消失吗?”我看向坐在对面的书籍设计师武思七。她不在意地一笑,回答:“也许这只是代表那些粗糙、简陋的纸质书正在被市场淘汰罢了。不信你看,纸张是有温度的。”
我翻阅起她带来的纸质书,精美的封面、充满艺术感的插图、巧妙的排版,让这本书在翻阅间充满了生命力。“时代在变,书也在变,但只要还存在喜欢读书的人,纸质书就能继续存在。”
喜欢纸质书的人,会跟书建立起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这也是武思七选择成为一名书籍设计师的原因。在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习时,武思七就有海报设计、字体设计、品牌设计等课程的学习经验,“书籍设计似乎是包罗万象的,每一种设计都可以融入其中,有时甚至会让我充当起编辑的角色。我就对这样一个多元的设计方向产生了极大兴趣,加上我本身就很爱读纸质书,所以书籍设计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
但书籍设计并非设计封面和排版这么簡单,武思七设计第一本书时,就遇到了难题。怎么和内容贴合,怎么解读作者用意,怎么让读者喜爱……这些问题都曾让她在深夜里冥思苦想。在系统做完了好几本书后,武思七才逐渐有了一些感悟:“书籍设计应该是装帧设计、编辑设计、编排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封面和排版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只做到这两部分远不能成为好的书籍设计师,设计出的书也很难在市面上形成差异,从而受到读者的欢迎。”
“书籍作为一个立体的产品,除了平面排版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信息设计、纸张选择、开本大小、阅读的节奏感等许多问题。作为读者可能很难立刻察觉到这些元素,但只有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读者在翻阅时,感知到书的温度。”
专业是书籍设计师的特性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书俨然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而书存在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播知识,也是提高读者审美的一种手段。
在做《消失的动物》这本书时,为了契合主题,武思七决定模糊掉图片本身,而内页部分,武思七则选择将马赛克放大,用银色挂网侵蚀照片的局部信息,营造出这些动物的影像正在消逝的氛围感……
提到书,武思七滔滔不绝,但在介绍的过程中,她又不好意思地看着我,问道:“会不会有点太专业了?”
“书籍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这样,面对排版、字距、封面设计、目录、文图设计、印刷等细节时,我们总是有点‘吹毛求疵’,毕竟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了专业性都让我们愧对于读者。”
武思七喜欢日本设计大师大原大次郎,并在设计中融合了这位大师的设计理念,她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重力、气味、时间,都能作为设计的媒介。”
2020年,她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的新书《梦的宇宙志》中,这本书是日本文化学者、翻译家涩泽龙彦撰写的博物随笔集。在设计中,武思七以极富个性的色彩变化,表现了作者令人眼花缭乱的博学。在豆瓣短评中,有读者感叹:“这本书的装帧太舒服了,封面到内页都在完美契合内容。”虽然书籍设计师的名字往往只在内页的小小一角,但一本书的诞生,从书的调性、开本、结构、排版风格再到印刷工艺,哪怕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是设计师绞尽脑汁后的灵光一现,而这一瞬间的灵感,也是在逛了无数次美术馆、看了几百场电影、翻看不同的杂志文章、查阅了许多张摄影照片所积累下的审美意趣。
书籍之外的东西
书籍设计师吕敬人曾这样譬喻:书籍设计应该是视觉导演,需要做好书籍整体的物化工作。
对于武思七来说,这个物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印刷。印刷和设计共荣共生,有时候,设计好了的书籍,还要等待印刷这项流程来检验最终成果。
武思七坦言,自己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印刷,虽然这是书籍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她也常常在这个环节上“败北”,她说:“设计本身是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越来越好的,但印刷是印刷厂、出版社、纸张等多个因素综合的产物,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
她所在的工作室曾经做过艺术家韩亚娟的一本画册,里面是韩亚娟大部分的油画作品。排版和装帧很快就确定好了,但为了画册的呈现效果与原画色彩接近,武思七还和同事一起去了北京的印刷厂,细致调整每一页画的颜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细致调整,画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和原画相比,心里还是会有一丝遗憾。”武思七无奈地说。
这样的遗憾时常存在,从图书出版、下印,再到上市,出现在读者手中,书籍设计师都处在待命的状态中。虽然读者有时候看不出这些细微差别,但武思七心里明白,这本书的哪些细节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也是书籍设计的特别之处吧,纸张的触感、翻阅的流畅性、图片色彩的还原度……都会影响读者对一本书的感受,我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考虑呈现在某一天,如果你因为一本书的装帧设计而拿起它,并重燃对阅读的兴趣,武思七笑着说:“这就是设计之外,我们与读者衍生出的另一个故事。”
采访花絮
如何成为一名书籍设计师?
课高: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书籍设计师?
武思七:书籍设计是平面设计的方向之一,在国内艺术专业院校或大多数综合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都可以学习到有关书籍设计的知识。当然,艺术是相通的,我也见过不少其他设计专业的人转行从事书籍设计。此外,现在线上和线下有许多关于书籍设计的课程,只要想成为书籍设计师,任何时候都不晚。
课高: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你平时都是怎么积累书籍设计这方面资讯的呢?
武思七:我最喜欢的书籍设计师是中国台湾的王志泓,他特别擅长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设计出视觉冲击力很大的封面,大家可以去他的官网浏览他的作品。此外杉浦康平、吕敬人、赵清、朱赢椿、刘晓翔等老师的设计都特别优秀,值得大家买来细细翻阅。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设计的网站,比如Pinterest、Behance、站酷,还可以多多关注“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这两个书籍设计奖项,每一年的获奖作品都很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