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变万化,不足以形容未来

2021-01-17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角膜空间站机器人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前沿新闻中找到答案。

美国│U.S.A

未来“充电宝”可能就内置在你的衣服上

你还在为手机没电到处找充电宝烦恼吗?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可穿戴微电网,可采集人体能量为电子器件供电。

该技术发明的设计灵感源自社区微电网,研究人员应用微电网的概念创建可持续、独立供电的可穿戴系统,就像城市微电网可以整合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一样。可穿戴微电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以汗水为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被称为“三电发电机”的运动动力装置和储能超级电容器。所有部件都是柔性的、可清洗的,并通过丝网印刷到衣服上的。

当你穿上衣服,开始运动出汗时,该设备就可以收集能量并储存。以后再也不用到处找充电宝了,自己给自己发电,是不是很方便快捷还环保?

中国│China

国产人工角膜帮助盲人重见光明

角膜病是引发眼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角膜盲患者约有6000万人,中国约有500万人,并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重症角膜盲患者占整体的10%。

成熟的眼角膜是无法再进行细胞分裂的,因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但是想要做这个手术,并不容易。患者通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角膜捐献者,并且,角膜移植的费用较高,很多患者负担不起。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表示,中国研制的人工角膜已于2021年6月用于临床,人工角膜将为中国终末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装上人工角膜后,恢复好的患者可以达到1.0的视力。

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透镜部分,人工角膜则是用高分子材料仿照的代用产品,可以有效解决角膜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也给许多角膜盲患者带来了康复的信心。

俄罗斯│Russia

仿真机器人将替代人类从事危险工作

让机器人替我们工作该有多爽!日前,俄罗斯机器人制造商Promobot用3D建模技术开发出超逼真的仿真人外表机器人,它将替代人类从事相关工作。

该机器人拥有真人一般的人造皮肤,脸部有18个活动部件,能做出600个微表情。机器人还内置有10万条语言模块,可以直接与人沟通。据研发人员介绍,这是一款“完全拟人化的机器”,它可以减少人们在使用时的恐惧感,并能大量投入商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Promobot公司计划与中国签署总价50万美元的合同,向中国市场出口这类可商用的机器人,它们将涉及那些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领域,这种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后会加速发展。

英国│Britain

伦敦展出机器人艺术家自画像

听说过AI写诗、AI下棋,如今的AI,不仅有一张近乎于人的脸,还能创作包括素描、油画、雕塑、摄影在内的艺术作品,甚至,还能创作自己的自画像,开设艺术展,成为艺术大师。人形人工智能机器人Ai-Da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早在2019年,Ai-Da就曾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Barn画廊举行艺术画展。但那时的她还不够先进,她的绘画作品,还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与色块的合集。

最近,Ai-Da在绘画领域有了新突破,她不仅提高了绘画技巧,还画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画像。而自画像,被认为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这或许代表着,Ai-Da已经向人类思维模式靠近了一大步。Ai-Da的自画像展览,已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行。在展前采访中,Ai-Da表示:“我的艺术是当代的,涉及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的问题。”

英国│Britain

米其林大廚未来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时间做饭或者因为不知道吃什么而发愁。英国机器人公司Moley Robotics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间机器人厨房,或许能将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

这间机器人厨房拥有完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系统,包括全旋转机械臂、机械手、可访问菜谱库的屏幕、自动防护屏、智能制冷和设备存储系统以及为机器人而优化的一整套厨房电器和设备。被组装在厨房内的机器人,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可以学习大量食谱,并能够模仿人类厨师的动作,它不需要任何人类的参与,就可以烹饪出健康、新鲜、美味的食物。除了会烹饪以外,这款机器人还具备自动清洁厨房的功能。有了它,家里再也不用为“谁刷碗”这件事吵架了。

中国│China

把“显示器”穿在身上是什么感觉?

在衣物上轻点几下,即可实时显示位置信息;通过“穿”在身上的显示器,语言障碍人群能像正常人那样交流和表达……这些想象中的场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能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揭示了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规律,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

该研发团队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利用工业化编织设备,制成了长6米,宽0.25米,含约50万个发光点的发光织物,发光点之间最小间距仅0.8毫米,能初步满足部分实际应用的分辨率需求,这一研究成果,将大大便利那些语言障碍人群的日常生活。

西班牙│Spain

发型不够潮?试试在头发上印花

西班牙发型师亚历克西斯·费雷尔,特别喜欢创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头发印花术”——将彩色图案打印到人的头发上。

2012年,美发品牌威娜邀请费雷尔在某国际潮流视觉奖上为他们设计一系列新潮发型,他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把《闪灵》《惊魂记》等经典恐怖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打印在金色假发上。当模特们戴着印花假发在T台展示时,在场观众称:“仿佛在头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

2017年,费雷尔和造型师特塞尔·米拉斯联手,为080巴塞罗那时装周设计发型,他们把从集装箱和渔夫那儿获取的灵感,呈现在了发型上,直接将大胡子渔夫的肖像照印在了长长的假发上,这在发型设计界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今年,费雷尔还尝试将优雅的花卉图案印在金发上,呈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古典浪漫。他将金发梳理得富有层次,透露出一种奇妙的未来感。该组作品名为《最爱(La Favorite)》,获得了众多美发爱好者的喜爱。尽管头发打印尚未走向市场,但未来,或许“印花头”也会成为一种时尚。

美国│U.S.A

如果将“钢铁侠”的战甲穿在身上会怎样?

有没有想过如果将“钢铁侠”的铠甲穿在身上,你会拥有怎样的超能力?

这种铠甲其实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外骨骼”,人们穿上它可以起到支撑、遮盖和保护的作用。“外骨骼”也被称为“可穿戴机器人”,有的靠电池供电、电脑操作,包含发动机和液压装置;也有的靠比较简单的弹簧和减震器。如果这样的技术应用在生活中,那么喜欢跑步、登山等运动的人群,就不用担心损伤膝盖;老人或者病人使用,也能支撑他们的身体,帮助他们行走。

“外骨骼”技术专家阿德里安·斯普拉格认为:“‘外骨骼’将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开辟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新领域。”美国加州的“外骨骼”制造商SuitX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钢铁侠”的铠甲或许在五金店就能买到了。

中国│China

未来,我国可能会在太空建一栋“别墅”

在茫茫宇宙建一栋“别墅”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但这件事即将被我国实现,而这一“别墅”就是空间站——“天宫”。

日前,我国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核心舱“天和”送入预定轨道,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建造空间站的国家。

“天宫”空间站功能齐全,是非常标准的三房,由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组成,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天和”居中,实验舱Ⅰ“问天”和实验舱Ⅱ“梦天”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两个实验舱分别用于生物、材料、微重力流体、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实验。据悉,“天宫”空间站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例如,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电推进系统、首尾两端配置相同的大型空间机械臂等,这将成为我们航天技术领域的又一大突破。

日本│Japan

穿越到宫崎骏的动画里上天入地

动画电影《风之谷》被认为是日本动画界的经典之作,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娜乌西卡乘坐一架名为Mowe的喷气式滑翔机,拯救了一个陷入“末日”的未来世界。最近,日本一家公司按照动画中所创造的概念,设计并制造出一款真实的单人喷气滑翔机——M-02,这让动画电影《风之谷》的虚拟情节来到了现实世界。

M-02总长度约3米,翼展宽9.6米,重66公斤,时速可达120公里。与普通飞机不同,它可以通过身体的倾斜来控制飞行姿态,做到人机一体,就像动画片中的场景一样在天空飞行。

雖然我们不能乘着这架滑翔机去拯救未来世界,但是有了它,我们至少能自在飞翔于天际了。

韩国│Korea

隐形眼镜将成为“测量仪”

隐形眼镜大家都不陌生,爱美的男孩女孩们常用它来替代框架眼镜。在未来,隐形眼镜不仅能帮你提高视力,还可以为你测量压力水平。

日前,韩国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智能隐形眼镜,这种隐形眼镜虽然戴起来和普通的隐形眼镜差不多,但它多了一项功能,可以精密地检测人体皮质醇的水平。测量皮质醇水平有什么作用呢?皮质醇也被称为压力激素,当人体感受到压力时,皮质醇水平就会产生变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控制皮质醇水平,则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

有了这款新型智能隐形眼镜,我们便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检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就医。

欧洲│Europe

2024年,人人都能打“飞的”

儿时写想象作文,总有人会写,希望在未来,人类能从“打的”过渡到“打飞的”,从此,不再因为堵车而上学迟到。但长大以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型汽车很多,却始终看不到“飞的”的身影。2019年10月22日,德国一家公司在新加坡滨海湾上空试飞一架“空中出租车”,这次实验,拉开了欧洲各国“打飞的”的序幕。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超过6家欧洲企业已宣布研发客用城市空中交通工具或无人驾驶货机。欧洲航空安全局帕特里克·基表示:“欧洲航空安全局已开始某些城市空中交通工具的设计认证程序,有望于2024年前后颁发首批证书。”依照帕特里克·基的说法,城市空中交通工具能否较快投入运行,还取决于对这些飞行器是否可飞越城市中心地带上空或是否对铁路运行构成威胁的评估。但无论如何,实现“打飞的”的梦想,已近在咫尺。

猜你喜欢

角膜空间站机器人
自制空间站模型
2024年将出现首家商业空间站
患者的新选择:人工角膜移植术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猪角膜可替代人角膜移植
载入空间站之太空迷宫
角膜异物193例浅析
在国际空间站上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