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内务管理
2021-01-17任群利任群会张青王霑李广李朴遵义医科大学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任群利 任群会 张青 王霑 李广 李朴/.遵义医科大学;.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0 引言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可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发展,同时,计量、质量检测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计量技术机构应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1]。实验室是计量、质量检测的场所,由实验环境、设备、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从事实验工作的技术人员需掌控实验室的环境、设备和安全的管理和试验技能,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因此,实验室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的运行和管理,严格按照《计量法》《实验室认可评估指南》的准则执行[2]。实验室管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检测报告质量的指标[3],为此,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 [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 扫(Seiso)、清洁 (Seiketsu)、素养 (Shitsuke)、安全(Safety)六项要素]管理模式[4],对提升实验室综合管理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基于6S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管理
1.1 环境管理
计量、质量检测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通过整理、清扫、清洁以维护实验室环境。将实验室物品分为需要和不需要两类,不需要的丢弃,需要的进行整理,腾出实验室有限空间,避免凌乱。整理后的实验室需要经常清扫,包括清扫桌面、地面及设备,避免大量灰尘堆积,及时清理垃圾,需保持环境干净明亮,有利于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实验室进行整理和清扫后需维护好环境,形成固定模式,随时查看卫生状况是否清洁、符合标准要求。
1.2 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计量、质量检测的工具,干净清洁的环境还需要将仪器设备、物品进行归类整顿,所有仪器设备应放在规定位置,贴上标签,标明厂家、型号、责任人、联系电话,仪器设备需有使用记录本,以便掌握仪器的使用动态,大型仪器设备对应的墙上应标有《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实验耗材等其他物品应统一放于库房,并按规定整齐摆放。
1.3 安全管理
安全是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采用的“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and Safety,EHS) 管理体系[5],不仅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实验室环境及其技术人员健康也非常重视[6]。为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消除隐患,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技术人员在实验中的身心健康。如化学实验室管理应落实到责任人:(1)规范管理实验室试剂台账,应按照一个试剂一个条目进行登记;(2)易燃、易爆、易制毒试剂应与普通试剂分开,以便于核对使用情况;(3)实验室中试剂耗材要放置在专用的生物安全柜内;(4)易燃、易爆、易制毒试剂应使用专用安全柜,实行双人双锁、双人使用原则;(5)对于危险仪器设备应在对应墙上粘贴高温、易燃、易爆标识;(6)超低温冰箱旁应配备棉手套,以防冻伤。此外,实验室还应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细则、火灾扑救预案与火灾应急疏散预案,不定期对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限期整改,对实验室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1.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制度上墙的规定。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暂无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部门,可参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号令)、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令)以及各高校关于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有序运转。
2 人员管理
从事实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验室工作量的增多,会增加一定量的技术人员,由于新入职人员尚未了解现有实验室管理要求,其职业情怀、综合素养、操作能力等需要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履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职责[7-9]。因此,应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科职业发展趋势、专业特点规律、实验室安全基本规范以及基本技能(如介绍国家及单位有关实验室方面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及管理规定、实验或仪器设备基本规程,并进行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动手操作等培训)。其方式可通过集中培训、视频学习、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使新入职技术人员对岗位职责、角色与作用、作风建设等有明确的认识[10],尽快达到胜任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入职技术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后,应进行专业技能、业务研究、服务精神等方面的提升,建立青年导师制模式对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青年导师制实行一对一培养,由资深技术人员对新入职技术人员进行不少于1年的培养,期满后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技术人员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习新方法新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单位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到相关科研机构、知名科研院校、重点科研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示范中心进行交流学习,培训新进高端大型设备的使用、学习高新技术领域最新进展和实验室的管理办法,着重培养技术人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除了培训,技术人员还应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行情动态。
3 结语
通过认识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提出须从实验环境、设备、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等方面着手,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综合能力,高效快速地完成质量检测,从而有效保证检测质量,推动检测手段进步,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