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尔羌河灌区叶城县骨干工程江卡渠首泄洪闸除险加固分析
2021-01-17聂亮亮
聂亮亮
(江西赣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209)
江卡渠首工程是一座人工弯道式渠首工程,自建成以来,为叶城县农业灌溉用水及环境生态用水提供了极大的保证,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通过现状调查,江卡渠首工程基本处于安全状态,但目前存在:因汛期泄洪闸没有连续或间歇冲砂,闸前上游河道淤积严重。闸后挑流裙板严重损坏,由于下游河床冲刷较深,护岸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泄洪闸为弧形钢闸门,闸门吊点与面板已锈蚀,闸门卷扬机时常被卡,闸门止水老化,漏水严重。检修门无起吊设施,运行管理不便等问题。为保证渠首安全运行,应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充分发挥水闸泄洪的作用,保障供水安全,增强防洪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工程概况
江卡渠首工程开工兴建于1994年,1997年正式建成投入运行,1999年经受了遭遇超标准洪水考验,2004年完成了防洪改建达到现有规模。江卡渠首工程是一座人工弯道式渠首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泄洪闸、人工弯道、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堰五大部分。江卡渠首在1987年设计时,实测洪水资料只有30年,属于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因灌区可以从叶尔羌河调水,同时,建筑物失事不致对下游造成很大威胁,所以,本渠首工程当时按三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50 a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640 m3/s,校核洪水标准为500 a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880 m3/s。
江卡渠首水闸挡水高度较小,当设计洪峰到来时,除进水闸闸门控制运行外,其他闸门均可全开参与泄洪。闸址以上形成的水库属河道型水库,其洪水调蓄作用小,滞洪能力有限。因此,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本工程的闸上设计水位计算不考虑河道的调蓄作用,直接采用溢流堰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按比降(S=3.8‰)推算求得。P=3.33%设计标准的洪峰流量为998 m3/s,P=1%校核标准的洪峰流量为1418 m3/s。
2 工程复核计算
因工程安全鉴定为2008年进行,已超过10年,按相关文件要求,本次除险加固按相关规范重新对渠首建筑物进行复核计算。
2.1 泄洪闸消能防冲复核
(1)泄洪闸后消能坑深度复核计算
河道的来水情况通常较为复杂,使得其上下游水位变化非常大,裙板下游会出现底流和面流衔接两种流态[1]。
底流衔接冲深经验计算公式:
T/E0=0.445k0.336(d50/E0)-0.156
面流衔接冲深经验计算公式:
T/E0=0.682-0.314(k-0.15)0.2-2.998(d50/E0)
其中流能比:
式中:T为从下游护坦高程起算的最大水深,m;E0为闸室最末端底板以上的水头,m;d50为中值粒径,m;ht为下游水深,m;q为闸后单宽流量,m3/(s·m);g为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根据设计、校核两种工况下计算结果,校核工况为最不利工况,通过计算泄洪闸闸后消能水深为2.64 m,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应取一定的安全系数(1.5)[2],因此,最大设计冲深为3.96 m。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闸后冲刷深度为3.0 m。泄洪闸后消能设施经多年运行,塌陷、淘刷较为严重,此次需对闸后拆除重建。
(2)泄洪闸消能坑下游河道冲刷深度复核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进行水流平行与岸坡产生的冲刷深度计算[3]:
式中:hB为从水面起计算的局部冲刷深度,m;hp为冲刷处的水深,本工程以设计水位最大深度的近似值代替,hp=1.10 m;Vcp为平均流速,Vcp=8.69 m/s;V允为河床面允许不冲流速,本工程河床为卵石,因此不冲流速取1.8 m/s;n的取值与工程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密切相关[4],一般取n=0.25。
得出hB=1.58 m。
2.2 闸基渗透稳定计算
(1)基本参数
泄洪闸所处位置地形平坦,整个工程的地层岩性主要是以第四系全新统(Q4al)青灰色砂卵砾石为主,厚度大于10.0 m。呈稍密~中密,磨圆度好和受力条件较好,粒径4 cm~20 cm,最大的达80 cm。
闸室渗流地下轮廓线简化见图1。
顺水流向总渗透长度L=2+13.5+3+4.1×2+1.4+1+1+1.2+1+1=33.3 m
比较闸室稳定各工况水位,在校核工况,上、下游水位差最大为5.66 m,按《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4.3.2条,闸基础防渗长度应满足L=CΔH的要求,闸基础为砂卵砾石层,C取值范围为3~2.5,则,计算设计防渗长度L=CΔH=3×5.66=16.98 m,小于33.3 m,闸基防渗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5]在校核洪水水位差5.66 m工况进行渗流复核,按《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附录C.2计算各段的阻力系数,并计算各段的渗压水头损失。
由于L0=18.5 m,S0=5 m,故L0/S0=18.5/5=3.7<5
Te按下式计算:
Te=(5×18.5)/(1.6×18.5/5+2)=92.5/7.92=11.67,按计算的透水层深度进行计算。
(2)渗透压力计算
泄洪闸渗流计算简图见图2,将地下轮廓划分为15段,对最不利情况,即校核洪水位下进行渗流稳定计算。通过对进口和出口段的修正计算,相应得出进口段修正系数均大于1,不需要修正各段水头损失。
(3)渗透稳定性复核计算
经计算,出口段出逸坡降J0=0.2,水平坡降最大值Jx=0.046。
闸基础为砂卵砾石,《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表6.0.4可知,出口段允许渗透坡降为[J]=0.30,[J]=0.30>J0=0.20;闸底板水平段允许渗透坡降[Jx]=0.22>Jx=0.046,均满足允许出逸坡降的要求,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3 泄洪闸除险加固设计
3.1 除险加固方案确定
根据该闸现状及复核计算成果,确定本次加固设计方案。
拆除现有泄洪闸及护坦底板表面0.3 m厚的浆砌石,对底板进行凿毛,打入Φ12@2 m×2 m梅花形布置的插筋,插筋深入底板0.6 m,外露0.2 m,重新浇筑0.3 m厚C40F200W6硅粉砼。对闸墩下部2 m高度范围内冲刷较严重的砼表面进行凿毛及打磨处理后,在其表面涂刷2 cm厚的改性环氧砂浆。
在消能坑上游及两侧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墙脚河床新建地下槽孔墙,地下槽孔墙采用C25F200W6钢筋混凝土浇筑,厚0.8 m,深7 m,为保证防冲效果,槽孔墙与现状混凝土挡墙之间采用水平钢筋砼段进行封闭连接。水平段钢筋砼厚0.8 m,水平钢筋砼段宽3 m。
泄洪闸左侧120 m长导流堤新建段,堤脚采用C25F200W6混凝土挡墙,挡墙墙顶高程为1492.92 m,挡墙基础埋深至现有河床以下2.8 m,挡墙上部至新建导流堤堤顶(高程1496.50 m)采用0.15 m厚C25F200W6现浇砼护坡,下设0.2 m厚级配砾石垫层。同时为防止考虑溢流堰下泄洪水会对泄洪闸左岸导流堤形成冲刷,在新建导流堤背坡同样采用0.15 m厚C25F200W6现浇砼护坡,下设0.2 m厚级配砾石垫层,在护坡坡脚设置4 m深,1.5 m厚的C25F200现浇砼齿槽。护坡坡顶均设置有1 m宽,0.15 m厚的现浇砼压顶。
在右侧导流堤堤脚新建地下槽孔墙,地下槽孔墙采用C25F200W6钢筋混凝土浇筑,长170 m,厚0.8 m,深7 m,为保证防冲效果,槽孔墙与现状坡脚砼齿槽之间采用水平钢筋砼段进行封闭连接,水平段钢筋砼厚0.8 m,宽3 m。因现状右岸边坡冲刷破坏严重,为保护岸坡,同时减少对现有护坡的破坏,在现有浆砌石护坡坡面重新浇筑0.15 m厚的C25F200W6现浇砼护坡,护坡坡顶延伸至拟建管理站周边道路路面(高程1496.50 m),并在坡顶设置1 m宽,0.15 m厚的现浇砼压顶[7]。
3.2 泄洪闸消能计算
泄洪闸效能计算如2.1泄洪闸消能防冲复核。
3.2.1 泄洪闸后消能坑深度复核计算。
根据设计、校核两种工况下计算结果,校核工况为最不利工况,通过计算泄洪闸闸后消能水深为2.64 m,考虑到工程应取一定的安全系数,取安全系数为1.5。
3.2.2 裙板长度计算
裙板消能主要是为了增大水流的入水面积,以减小单位面积的下游河床能量,并利用裙板底部空间形成反向的水流旋转,防止基础被淘刷[6]。闸墩下游端齿墙距离冲坑最深处的距离:
式中:ts为以下游护坦高程为基础起算的最大水深,m;q为消能裙板的单宽流量,m2/s;d50为中值粒径,m。
由此可以发现,设计时应该考虑裙板长度L小于这一长度的特点。工程一般实际运用中的挑流裙板长度通常为3 m~5 m。考虑运输方便,本次裙板钢轨的长度最终确定为3.5 m。
4 结语
江卡渠首引水枢纽工程主要由灌溉进水闸、冲砂闸、泄洪闸、溢流堰等组成,是一座以引水灌溉、生态输水为主要目的的水利枢纽工程,现有实际农田灌溉面积99.5万亩。通过现场检测及复核计算,泄洪闸抗滑稳定、砼结构、闸墩顶高程满足规范要求,水闸泄流能力可满足工程运行需要。同时,结合工程运行管理需要,本次改造应增设管理站房,以方便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