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平市工程防洪现状及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2021-01-17丁全伟

陕西水利 2021年4期
关键词:开平市开平排水口

丁全伟

(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

0 引言

开平市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历史上洪涝风暴潮灾害严重。建国后开平市修建了一大批水库、堤防、水闸、排灌等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有效降低了灾害影响、减轻了经济损失。然而,开平城区地处潭江干流沿岸,同时受洪潮影响,由于城区防洪工程标准偏低,导致城区易受到外洪入侵,亟需建设完善一套城区防洪、防涝体系,彻底清理历史欠账,补齐水利工程短板。然而,城区防洪体系和防涝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日积月累,逐步实施,是一个实施周期较长的过程,在防洪体系和防涝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开平城区还有可能遭受防洪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措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有一套防灾减灾措施指导开平城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1 研究区概况

开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门“五邑”地区中部,北与新兴县和鹤山市交界,东与新会区、台山市相邻,西与恩平市接壤,南靠台山市,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全市土地总面积1657 km2,2018年末常住人口近71.54万人,开平城区地处潭江下游,境内河网密布,受洪水和风暴潮影响较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堤顶高程不足,防洪能力薄弱

开平城区的外江水位一般以潭江干流长沙水位站的水位作为参考,长沙站多年平均洪(潮)水位为珠基的2.07 m(85高程2.814 m),50 a一遇洪(潮)水位2.85 m(85高程3.594 m),100 a一遇洪(潮)水位2.97 m(85高程3.714 m)。以85高程计,新昌片区、荻海迳头片区、祥龙片区现状堤防高程平均在3 m左右(偏低堤段约2.3 m),勒冲片区、长沙东岛现状堤防高程平均在3.6 m左右(偏低堤段约2.5 m),长沙西岛、长沙片区现状堤防高程平均在3.96 m左右(偏低堤段约2.5 m),沙冈片区现状堤防高程平均在3.50 m左右(偏低堤段约2.5 m)。可见,开平城区现状堤顶高程普遍不足,没有达到城市防洪要求的50 a一遇防洪标准,新昌片区、荻海迳头片区、祥龙片区多数堤防甚至达不到抵御多年平均洪水的能力,为城区防洪的薄弱环节。

建成区大部分的堤防采用的都是直立式的挡土墙护岸,岸边装有护栏,现状护栏由于在设计时没有结合防洪功能设计,基本上不具备防洪挡水功能,尽管个别堤段护栏在地面以上设置了约30 cm~50 cm的实心石墙,起到一定的挡水作用,但只要在材料、结构、连接等方面上没有按防洪达标的要求来考虑,此类护栏均不能当作防洪工程来看待。

2.2 沿江排水口防倒灌设施安装率低,倒灌现象易发

开平建成区一般是一个城市雨水、污水排放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对开平市建成区而言,苍江两岸、潭江两岸均分布大量排水口。直径(或宽高)20 cm以下排水口数目繁多,数量难以准确统计,呈现出局部集中分布的特点,如苍江左岸长振路~凯龙湾河段、苍江右岸天玺湾~东方明珠河段、潭江左岸潭江大桥~开平大桥河段、潭江右岸潭江大桥至茭江出口段等;直径(或宽高)20 cm以上的排水口约400~500个,直径(或宽高)1 m以下的占绝大多数,直径(或宽高)在50 cm~100 cm的占半数以上,现状排水口防倒灌设施安装率低,直径(或宽高)20 cm以上的排水口防倒灌设施安装率不足10%。建成区排水口出口高程普遍在1 m以下,低于多年平均洪(潮)水位,容易引发洪水倒灌现象。

2.3 局部地区低洼,排涝标准偏低,内涝易发

开平建成区内局部地方地势低洼,在排水通道不畅、排水管道破损或沉降、排水泵站排量不足及外江顶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内涝。《开平市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中调查了建成区内的水浸黑点14处,其中易涝点11处,积水点2处。

开平市区以往采用的排涝标准为:“治涝设计标准按涝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城镇及菜地按一天排干、农田按三天排干设计”。该排涝标准适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对城市市政排水设施来讲,设计标准偏低;随着城市新开发区的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排水防涝形式日益严峻,原有治涝标准难以达到城市防涝的需求。

2.4 内河涌排水不畅

开平市区现状内河涌分布较广,河涌不但具有防涝、排洪功能,部分河涌兼具灌溉功能。由于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开展不及时,导致年久淤塞排水不畅。在城市开发过程中,由于建厂、修路等建设活动,任意占用、填埋河道,不仅造成河道的堵塞,而且侵占水面面积,致使许多河道缩窄变浅,改变了河道的天然断面形态,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影响河道排涝功能的正常发挥。

2.5 城市调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量大

随着开平市区近年的开发建设,原有农田、池塘、湖泊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庄通过覆盖水塘建设市场、小区内设施,使该区域不透水地面增加,水面率减少,导致城市调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量大,洪峰流量增大,汇流时间短,需要河道过水断面增加。而下游河道及泵站不仅没有相应扩容,甚至还出现部分河涌被侵占而压缩现象,造成城市排水与蓄洪、行洪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2.6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现场对开平市水利工程设施调查过程中发现,荻海迳头片区的迳头祖头水闸、勒冲片区的良边水闸、与台山交界的密冲水闸(台山管辖)现状残旧,存在年久失修、设备老化、闸门漏水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的正常发挥。

3 防灾减灾措施

开平是一个沿江而建的城市,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曾多次受到洪涝灾害侵袭。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袭击期间,潭江城区段水位超百年一遇,城区多处地方严重受灾。因此,要对城区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一一排查,摸清基本情况,编制洪水风险图,通过高效率的预警预报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水情调度、健全的防汛抢险组织等一系列非工程措施的落实,使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1 编制洪水风险图

为加强对洪涝灾害的过程特征进行预测,确定洪涝灾害的危险程度,结合开平市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出洪水风险图,可以做到:①合理制定易发洪涝区的土地使用规划,避免在风险大的区域出现人口与资产的过度集中;②合理制定防洪指挥方案,避免临危出乱;③合理制定需要避难的对象,避难的场所及路线;④合理评价各项防洪措施的经济效益;⑤合理确定不同风险区域的不同防护标准;⑥合理估计洪涝灾害损失,为防洪保险提供依据。

3.2 加快防洪预警信息化决策系统建设,优化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

开平市境内有大型水库2宗,中型水库3宗,大中型水库在应对流域性暴雨洪水时具有拦洪削峰的作用,水库合理的调度运用可有效减轻开平城区的防洪压力,但这需要依赖于及时的洪水及气象预报以及开展水库运行调度对河流洪水演进、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域的水文预报模型及洪水演进模型。有效结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力量,利用地理信息、水雨情测报、“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快开平市城区防洪排涝信息化决策系统的建设,早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水雨情信息实时查询、洪水内涝预报及风险分析、决策方案生成等功能。

3.3 加快地面水浸标识建设,加大避险方案宣传力度

根据开平城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易涝点、积水点、易积水道路的分布情况,于显眼的位置设置简易水尺,标出警戒水位等有代表性水位信息,方便市民及来往车辆及时了解水位情况。

此外,还应着力提高市民防洪防涝意识及避险意识,加大避险方案宣传力度,在城区显眼位置张贴易涝点、积水点、易积水道路分布情况的介绍,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城区人员应急避险方案、城区机动车避险停放方案、城区机动车应急避险通行方案的宣传。

3.4 减灾措施

为了提高城市整体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当水库及河道出现警戒水位时,市防汛部门负责调度抢险队伍;当超过警戒水位时,相关部门全力协助防汛指挥部门,作好抢险队伍的组织、物资的供给、交通运输工具的调度工作等。

2)内河水情调度:防汛指挥部根据暴雨强度、汇流情况,掌握调度好市内的涵闸、泵站,以确保城区排涝工作有序进行。

3)防汛物资储备:防汛仓库每年汛期要保持一定的防汛物资如编织袋、块石、土工布、木材储备,以保证防洪抢险的需要。

4)防汛通讯联络。市、镇(街)两级方面防汛责任人和防汛机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并完善每年汛期防汛责任人的通讯联络,防汛通讯号码分发给有关部门。电信部门要确保水情传递线路、防汛通讯线路的畅通,并加强对通讯线路的故障排除和维修。

5)河道清障清淤。为提高河道排涝能力,每年有计划的疏浚河道。改善过水断面。同时,加强对违章事件的整治力度。

4 结语

开平城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堤顶高程不足,防洪能力薄弱;沿江排水口防倒灌设施安装率低;局部地势低洼,排涝标准偏低,内涝易发;内河涌淤积不畅;城市调蓄能力弱,地表径流量大;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因此,要对城区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一一排查,摸清基本情况,编制洪水风险图,通过高效率的预警预报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水情调度、健全的防汛抢险组织等一系列非工程措施,使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猜你喜欢

开平市开平排水口
城市道路排水口安全自动打开系统的设计
翻译语言的另一角度解析:浅谈“楼”和“庐”的英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万紫千红春满园 扶困恤孤暖人心
古镇开平
开平
可裁剪地漏过滤网
硅胶排水口过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