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工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7孙源璟张文娟
孙源璟,游 明,张文娟
(济南黄河河务局章丘黄河河务局,山东 济南25020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4次考察黄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黄河发展前景的重视,母亲河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以此为契机,黄河文化大发展得到全面推进,同时,也暴露出黄河文化发展相对不均衡、不充分的特点。
1 黄河文化发展现状
1.1 人文文化得到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中心,其文化产生最早、发展最快,且内容丰富、亲和力强,受众广泛[1]。对黄河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既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1],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受到高度重视。
1.2 生态文化凸显重要作用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且因能源丰富又被称为“能源流域”[2,3]。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体现出黄河生态文化研究的重要地位。如何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建设,是地方政府及学者相对偏爱、深入研究的生态命题,目前已有推动新能源发展[3]、生态修复[4]、黄河生态旅游开发[5]等多角度研究方向,黄河生态文化价值逐步被挖掘。
1.3 工程文化建设尚不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治理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用于疏通黄河水所开凿的河床渠道就是治河之初最简单的工程。工程文化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涵盖范围广,且与时俱进,对于当代黄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但工程文化一般只是穿插于黄河人文文化及生态文化里,关于工程文化的研究方向、展现形式、涵盖内容、现实意义,缺少系统、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2 黄河工程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近年来,章丘黄河河务局高度重视基层黄河文化建设与发展。在打造章丘黄河“一点一线一面”文化新名片过程中,工程文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系统性地挖掘和建设。根据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当前治黄工作实际,在黄河工程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其分为四大部分来体现。
2.1 治水方略
治水方略部分主要是对从古至今以来的治水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核心在于“治水”,展现形式为图文相结合。从汉代的“王景治河”“贾让三策”,到明中后期流行的“筑堤说”“挑浚说”“故道说”“分疏说”“束水攻沙说”“蓄洪说”等[6],再到新时期五大治黄方略[7],不同的治水方略体现了在不同时期国家对黄河规划、治理与发展的不同侧重点,有利于纵向对比,了解治黄方略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重要意义。
2.2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部分主要是以文字来说明近代及人民治黄以来,章丘黄河工程建设发展历程纪事,展现形式为以时间轴为中心的纯文字版。以章丘黄河河务局为例,通过《章丘年鉴》《地方志》《黄河志》等书籍的查阅,确定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今兰考县)铜瓦厢决口,从大清河河道入海后黄河开始流经章丘境内。自此,章丘人民开始治黄历程。从民修土埝到官修筑堤,再到如今河务部门对章丘工程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主要讲述了章丘工程建设,体现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工程建设发展历程。
2.3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部分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当代工程管理工作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章丘局自身工程管理工作职责,如工程维修养护以及配合当地部门完成的相关工作,以区河长办为主导部门开展的“清四乱”工作等。以图片记录工作瞬间,每张图片附有工作说明,以此来展现工程管理工作日常。此外,可单独设置一面荣誉墙,对工程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突出的个人进行记录,以时间轴为主线,见证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高光时刻。
2.4 工程面貌
工程面貌部分以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现章丘黄河的工程面貌,以章丘黄河工程为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章丘工程在整个章丘河道范围内的位置标注照片,有利于形成对章丘工程的整体印象,更直观地了解章丘工程建设概况;二是章丘工程的一些特写照片,不仅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工程的建筑美感,也能从照片中看到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质量,从而体现出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3 黄河工程文化建设意义
3.1 填补工程文化建设空白
黄河工程作为一种实体建筑,一直以来,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强度和效用,在文化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实际上,由黄河工程延伸出的工程文化是对黄河工程发展至今的经验和总结,是对古今治黄智慧的实体凝聚,有足够的填充内容可以单独提炼出来。同时,作为黄河文化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后可以更好地去补充人文、生态文化,使黄河文化整体丰满度得以提高,层次也更加分明。今后,如何更好地去建设工程文化,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3.2 为治黄工作者提供参考
黄河工程文化从某一层面讲,也是治水文化。从大禹治水到现在人民治黄,每一步都离不开工程建设。一直以来,无论是古代治水知识的零星碎片,还是对现代治黄中工程建设的学术研究,工程与文化之间一直是比较撕裂的状态,没有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可直观、可参考的系统性文化。黄河工程文化的建设历程可以作为工具手册,为治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便于总结前期经验,也对后期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积极宣传黄河文化
黄河工程沿黄而建,除治黄工作者,与黄河工程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沿黄群众。黄河工程本身就是黄河文化的最好载体,在黄河工程上安置文化宣传栏,不仅有助于沿黄群众开拓视野,对古今治水、工程建设历程有所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感,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自发地去保护黄河工程。
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宣传牌的设立使沿黄群众对于基层治黄单位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配合河务部门展开工作,共同携手保护黄河工程,使黄河文化发扬广大,丰富和完善黄河沿岸群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