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中心城区洪涝灾害成因及对策

2021-01-17王伟超

山东水利 2021年4期
关键词:河湖济南市防洪

王伟超,奚 冉

(1.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2.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山东 济南250000)

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济南中心城规划面积1 022 km2,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包括主城区、东部新区、西部新区。济南市中心城区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7~8月,其沟溪、河道多南高北低,沟河两岸多受暴雨洪水灾害;北部小清河两岸及中部局部低洼区易受雨涝灾害,立交桥下积水常导致交通要道阻塞,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方面损失。

1 洪涝灾害成因

1.1 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济南市中心城区地处山东半岛,受台风影响多出现超强度降水。台风线路一是从山东东部半岛登陆;二是通过江苏等陆路通道进入山东。台风来袭,致使夏季经常出现超标准降水,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2)气候条件。济南市中心城区地处华北中纬度地带,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80%;汛期中降水也高度集中在几场大暴雨中,常伴随有台风,导致河道洪水泛滥,还会引起内涝等次生灾害。

3)地形地势。济南市中心城区南依群山,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地面坡度大,又因北面的黄河防洪大堤高出市区20多米,主城区呈浅盆地式地形。中心城区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地带,其地形地势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二环东路从旅游路至胶济铁路段长度6.0 km,高差约132.5 m,比降2.2%。南北向的河道比降大,洪水来势凶猛,冲刷破坏力大,极易造成洪灾。

1.2 人为因素

1)城市规划理念落后。早期城市规划缺陷所带来的问题日渐凸显。老城区主要采取管道排水、机械抽水等措施解决雨水排泄问题,规划理念“重地上、轻地下”,城市“地上”发展迅速,高楼耸立,道路建设四通八达,而“地下”排水管网的布置和维护工作步履维艰,勉强维持城市居民的日常排水和企业排污,在强降雨期间频出问题。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河湖(库)系统带来危害,加剧了洪涝灾害。如挤占河道、人为水土流失、切断天然排水通道、占用蓄滞洪区等。

3)下垫面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下垫面属性,对地表产汇流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对地表的水文过程产生间接影响。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北部原有蓄滞洪水的水田、藕塘被填埋建房,降低了滞洪区调蓄洪水的能力,加剧了洪涝的危害性。

4)工程设施维护不及时。工程设施遭受水损后,因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工程水毁加剧或报废。如水工程设施的地基被掏,如不及时进行加固维修,可造成工程水毁发生发展,加大灾害损失。

1.3 工程自身因素

1.3.1 工程防洪除涝标准低

小清河是济南市主城区最主要的泄洪河道,但其泄洪能力却只有20年一遇,当遇到大暴雨行洪就会不畅,经常出现回灌市区的灾情。2020年小清河扩挖治理后,防洪能力提高到100年一遇,但有许多支沟的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低洼区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隐患依然存在。

1.3.2 工程设计有缺陷

1)桥涵工程建设标准低。已建跨河铁路及道路的桥涵,由于建设时没有进行合理的防洪核算,防洪标准偏低,影响河道行洪,成为严重阻水的“瓶颈”。如桥涵大小及基础埋深存在缺陷,桥涵进出口形式不合理,上下游缺少防护措施等。

2)护岸或堤防抗冲能力低。在弯曲的河道中,主流线交错地偏向河流的左岸或者右岸,引起凹岸的侧向侵蚀冲刷,岸坡下部被掏空,导致上部失稳而垮落。

3)水流衔接不平顺。河道构筑物的流道部分,需将结构的表面设计成符合水流流态的扭面、锥坡渐变段及进出水喇叭口等,但往往忽视平顺衔接,造成局部过度冲刷导致水毁。

4)旧的地下管道隐患多。目前城区多已实现雨污分流,但旧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建设年限不一,管材及标准相差较大,档案资料不全,存在排水能力小,漏损严重等问题。

5)工程老化损毁。许多水工程由于建设年代早,缺少维护经费,维修管护跟不上,工程自身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抗灾能力下降,当遇到较大水流时易被损伤。

1.4 工程管理因素

水工程重建轻管始终存在,建设时有项目资金,管护时缺少人员和资金支持,致使各种水设施维修养护不及时,小病变大病。济南老城区沿用的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管线系统,有的排水管线出现多处空洞,存在淤积、破裂、错口、脱节等缺陷,再加上生活垃圾的倾倒,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功效。

2 对策及建议

2.1 工程措施

2.1.1 提高工程建设标准

1)提高河湖(库)防洪标准。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河湖(库)的治理力度,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提高河湖(库)的防洪标准;同时加大排水设施的改造力度,切实提高水工程的抗灾减灾能力。通过整治蓄滞洪区,加固中小型水库、塘坝、坑塘等,使其达到设计标准,充分发挥蓄滞水的功能,削减洪峰流量,减少洪涝灾害。

2)提高低洼区排涝设计标准。对于低洼区排涝,首先加大雨水自流输排能力,其次因地制宜布设泵站排水。对城区立交桥下等易积水点,要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通过实施排水管线(沟渠)扩容、开挖蓄水池、新建或升级泵站等工程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对于个别暂不宜采用工程措施的积水点,则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3)地上水工程建设要科学合理。在进行地上水工程建设时,要首先对设计进行优化,考虑工程抗冲抗泡能力,合理确定抗冲刷深度,布设水流消能设施,流道内构筑物表面形式符合水流流态,做好不同断面水流的平顺衔接,布设必要的防护设施,严把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等。

4)地下管网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对城市重点区域的排水管线,应分期分批改造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改造的老旧管道,分期列入改造计划;短期不能改造的老旧管道,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查找安全隐患,及时清淤、修复、提升,发挥既有排水功能。

2.1.2 大力发展海绵城市

在济南中心城区的某些新建小区,已实施了海绵工程,但总体占比小,规模效应难以呈现。未来的新建小区必须实施海绵工程,设计标准内的雨水不准外流;对老旧小区应列入计划,逐步加以改造。

2.1.3 尽早制定并落实水毁修复方案

灾情发生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查,分析造成水毁的根本原因,制定重建方案。对于已损伤的水工程及时进行抢修,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对于挤占或设障的河段,及时追究责任,做好疏通清障工作,确保汛期泄洪顺畅。

2.2 非工程措施

2.2.1 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预案

编制防汛抢险预案是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旋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为了减轻洪涝灾害,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水灾,制定防御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2.2.2 全面深入落实河湖长制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河湖长制工作力度,突出抓好河湖(库)治理保护,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通过建立水务、环保、执法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严格涉河项目审批监管,开展水域岸线违法违规事件整治;以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创建秀美河湖为重要推手,以考核奖惩机制为督促手段,全力提升河湖面貌,推进水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3 结语

造成济南市中心城区洪涝灾害的成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工程自身因素、工程管理因素等,自然因素难于改变,但其他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洪涝灾害具有可防御性。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使各水工程得到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河湖济南市防洪
你好,猫婆婆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