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的“利”与“弊”

2021-01-17章杨丽贺志强黑龙江省商务学校

环球市场 2021年34期
关键词:美育中职信息化

章杨丽 贺志强 黑龙江省商务学校

美育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及优秀审美能力的一项教育指导工作,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辅导计划。信息化大背景环境下,美育教育的开展实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如何更好的选择信息化教学方式,完善美育教育信息化教学理念,提升美育教育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合,是摆在中职院校美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给美育教育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

以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为例,学校所招收的都是中学生群体,且学生大多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一门特长。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当着重做好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研究工作。

(一)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大部分院校设置的美育课程主要是以音乐、美术为基础,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院校应采购多媒体教学装置,并培养教师团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让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以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课堂互动活动。比如,在欣赏一些中国古今建筑的艺术美时,可收集相关影像资料,制作PPT。并以平面图和立体模型两种形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建筑物的美学特征,应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工作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当中,可进行知识的延伸,了解背景故事。达到了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价值。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美育课程中也有许多基础理论知识需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知识内容浓缩成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让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这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所以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美育课程的辅助工具,对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三)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体验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更好的、更全面的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体验。一是音频和视频的运用可高效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更好完成记忆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快速吸收,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变为可能。二是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可更多展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延伸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延伸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

(四)有效提升教学评价过程

教学评价过程是中职整体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中职美育教育具有较高的时效性、阶段性的特点,尤其需重视教学评价对教学设置的影响和意义。一是信息化教学丰富了中职美育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让美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形式更多样化,比如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中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后通过对学习体验和课程环境进行评价。最终通过对各个渠道获得的评价结果综合利用信息化首都按快速分析得到美育课程的课程评价。二是丰富了评价主体。从过去单一的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对课程各个阶段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可得出某一时期内评价结果,还可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学生对课程评价效果如何,更好为后期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五)便于更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中职美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慕课、微课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特殊时期,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验证,已成为中职学校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结合中职学校生源特点,目前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课程融合的方式可以参照如下进行。第一步,完善中职学校信息化平台,建立美育教育数字资源库、试题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在美育课程开始前进入信息化平台完成课程预习,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预评估。第二步,学生可随时登录信息化教学平台复习课堂教学知识点,还可通过教师推荐,延伸课堂学习内容,达到巩固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还可对课程学习进行后评价阶段,实现教学反思。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育教育工作的注意事项

实际上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学习有利的一面,也存在许多弊端。这需要教师团队在美育教育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思维意识问题

教师如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为学生制作教学课件,虽可降低教学难度,但易导致学生的美学思维受到限制,思维模式固化,进而导致所教导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化特点。学生虽有分辨事物美丑的能力,但缺乏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制作可视化的教学课件会让学生缺少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依赖,缺乏动脑思考的能力,这是目前教学工作中应当竭力避免的问题。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和提问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工作。

(二)师生互动问题

基于中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还存在一些逆反心理,且对教师有敬畏心理。因此教师经常会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方式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但是,计算机只能传达知识,无法像教师一样体现出亲和力和感染力。如以信息技术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工作,长此以往,教师的辅导作用被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实际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美育课程的感染力也会有所下降。教师应适当调整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多组织一些课堂互动交流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注重实际操作

单独依靠信息技术去鉴赏名人画作、乐曲,无法完成对学生审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工作。教师应意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完成理论知识的指导后,应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或者组织开展艺术比赛活动的方式,为学生设置活动主题,通过艺术性活动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最终顺利完成美育教育工作。信息技术在整个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变成了拓宽活动的宣传渠道,并成了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

三、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美育教育的“利”与“弊”,构建完善美育教学思路

(一)立足美育教学全过程考虑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中职美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在课程设置初期,就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纳入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在考虑设置美育课程时,就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落实美育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和校企合作方面,充分发掘美育课程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结合点、结合面,引入企业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挥中职院校课堂优势,为美育课程和信息化的结合提供多种可能。二是在美育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合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加强更多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化教学在美育课程中的重要性。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要对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在合适的位置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层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内容。四是在教学后评价阶段,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中职美育专业需重视课程评价对于教学设置的反馈作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帮助教师及时地收集课程评价结果,再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为教学设置优化提供决策参考。五是在教学反思中,参考信息化教学成果。教学反思有利于更好推动后续教学的开展,为中职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二)立足学校发展角度考虑

中职美育课程作为学校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定位必定与学校发展相契合,信息化环境背景下,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美育教学体系,需立足学校长远发展和特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一方面是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美育课程设置要进行长远规划,在课程内容上既要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又要考虑学生后续继续教育学习的可能性提供支撑。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情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学生更好树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是立足学校特色发展,美育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可有很多新的突破,成为学校特色发展专业之一。

(三)立足信息化教学特点考虑

信息化教学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在进行美育课程设计时,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特点,系统分析课程结构和学生情况,在信息化教学特点和美育课程教学中找到平衡点,推进美育课程改革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为学生呈现更为立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美育课程体验。智能化都是信息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智能化让美育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洁。另外对于试卷评判,数据分析等,智能化也可充分体现出卓越的优势。数字化是信息化最根本的特点,在教学中体现最明显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有助于更直观的看到各项教学指标,评估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其强大的数据承载能力和延伸能力,让教学效果向教学应用的延伸成为可能。网络化是信息化最有利的特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实现空间上的跨越,特别是对疫情等特殊情况,远距离线上授课真正为信息化和美育课程的结合提供更好的桥梁。

四、结语

使用信息技术可收集教学背景资料,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在了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缺点后,要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从立足美与教学全过程、立足学校发展、立足信息化教学特点等三个方面,择优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思路。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和帮助。不过,信息技术的频繁使用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还会弱化教师的教学辅导地位,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这要求教师合理控制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明确教学的主次关系,展开趣味性的教学互动活动,以推动美学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有效解决中职院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难题。

猜你喜欢

美育中职信息化
论公民美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