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潭市老城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方案探讨

2021-01-17李保建

山西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雨污居住小区立管

李保建 余 俊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由于受经济、技术与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许多城市老城区在早期规划与建设中,小区建设与市政排水管道不同步,老城区管道混接现象较为普遍,各排水分区内合流制和分流制交替存在、排水系统混乱等现象较多。由于大范围合流制排水区域的存在,不但导致大量污水流入河道水体,造成水环境的不断恶化。 同时,由于雨天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导致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急剧增大[1-5]。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雨污合流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许多城市将该系统列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以鹰潭市老城区小区为例,对其雨污水分流改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1 改造区域概况

本次研究区域为鹰潭市老城区,属于月湖区范围,位于鹰潭市中心城区,包含旧城西区、城西片区、城东片区和梅园片区,汇水面积涵盖白露河以东,信江以南,梅枫路以西,浙赣铁路以北的区域,总计10.28 km2,规划人口12万人。

2 排水系统现状

2.1 排水现状

本次研究中,按照排水小区特点,分为城中村、新居住小区、旧居住小区、商业公共服务区和学校文化体育区5个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1)城中村:现状管道多为合流管道,管径偏小,渠道较多。多处污水散排,污水管道多数未接入市政管网中,排入城中村湖泊及农田者较多。

2)新居住小区:新建小区内多存在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但雨污分流并不彻底,存在阳台洗衣机污水排入楼前雨水管道等雨污混接现象。新建小区多有地下室,部分新建小区地下室以上覆土厚度仅30 cm,地下室以上埋地污水管道管径、坡度偏小,管内淤积现象严重。

3)旧居住小区:多数未实现雨污分流,楼前管多为混凝土管,管径、坡度较小,存在淤堵现象。部分小区排水立管仍使用铁管,且存在立管老化、破损、脱节等现象。

4)商业公共服务区:商业广场、写字楼等区域多为新建区域,污水较为集中,有较完善的雨污排水系统。

5)学校文化体育区:此区域人数密集,污水排放集中,日污水量较大。

2.2 外部条件分析

鹰潭市老城区市政道路、排水主干管及配套设施均已建成,交通量较大、人口密集、沿线房屋建筑较陈旧、地下空间建(构)筑物较多,对改造方案的设计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其主要的外部限制条件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现状排水设施。老城区内重要的现状排水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周边开发强度大,其排水能力不能满足现有规划的要求,且受到周边场地条件的制约也没有提标扩容的空间和条件,是本次最终改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2)道路及交通。现状城西干渠经过的火车站、赣东商城、第八小学等人员密集区域,实地改造过程中将对交通通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道路的空间、形式及交通流量的要求也是本次改造方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3)市政管线。由于老城区大部分为现状道路,相应的市政管线也已建成,包括给水、排水、通信、军缆、电力、路灯、燃气等管线以及高压电力隧道、架空杆线等,影响着排水管渠的管位布置及竖向交叉关系,沿线密集分布的管线将是本次改造方案的重要制约条件,方案的实施应尽量避免对现有管线的影响。 4)建筑物。部分现状管道未沿道路布置,而是进入到小区内部,甚至位于房屋建筑的下方,建筑物陈旧,极大地限制了渠道的改造和修复,而且许多道路沿线的房屋建筑紧靠道路边线,并未留足建筑退让,本次改造方案设计中应尽可能避免对现有建筑物产生损坏,减少房屋拆迁。

3 改造方案

3.1 住宅区排水管网

1)居住类小区。该类小区主要考虑以下3种改造方案: a.留现状排水系统:区域内已建设雨污分流制系统,保留现状排水系统,不再进行支管网建设,仅在该区域污水管排放口处核实出口是否纳入已建污水厂污水管网系统,如未纳入,则本次支管网方案新建连通管线,将该部分污水与污水厂管网系统连通。本次支管网方案则考虑连通该部分管段,将小区污水纳入已建污水管网系统。b.雨水系统:区域内仍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且现状有一套排水管道(或渠道)系统的区域,则(若为渠道,则加盖板封死,防止臭气外溢)废除与现状排水系统相连的雨水口,雨水边沟,建筑排水立管,新建一套雨水管网系统、雨水口收集系统及建筑屋面排水立管系统,实现该区域雨污分流排放。c.新建污水收集系统:区域内仍为合流制排水系统,现状有一套排水管道(或渠道)系统的区域,且生活污染源较为明确,有条件可以将污水分出,则沿主要巷道新增污水管,废除与现状排水系统相连的污水排放口、合流立管等,沿支巷道敷设化粪池连接管和建筑污水散排点连接管,使其接入新增的污水系统内;同时将现状排水系统作为雨水系统,新建雨水口收集系统及建筑屋面排水立管系统,接入已有的雨水系统,实现该区域彻底地雨污分流排放,使居民的生活卫生环境得以提升。2)城中村类小区。由于城中村巷道窄、建筑物基础不牢,传统的雨污水管埋设方式难以实施,使得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尤为困难。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城中村主要以总口截污的方式收集生活污水,但雨季时易造成大量雨水进入城市污水系统,导致污水厂进水量突增,污水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会有大量生活污水外溢排至附近水体,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在国家水环境污染控制愈发严格的情况下总口截污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污水收集效果。本次改造中,考虑在城中村巷道内沿现状合流沟浅埋敷设UPVC DN200污水管,并在此基础上将UPVC DN160接户管深入建筑内部,形成城中村小管径污水收集系统。同时进行建筑物立管改造,将现状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立管,底部增设存水弯接入污水系统,顶部与屋面雨水斗截断,增设通气管及通气帽。同时,新建雨水立管,雨水散排至地面。

3.2 建筑物排水立管

雨污分流改造须从用户开始梳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对错接乱接的用户进行整改,立管作为污水收集的源头设施,在改造方案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3.2.1公共建筑、居住小区

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类建筑内部立管改造过程中,每栋楼一般设置4根立管,部分狭长型的工业类小区可设置6根立管,一般选用De110塑料管,立管连接管选择De160塑料管,立管末端至雨水口处的埋地距离一般设置为2 m~3 m。立管改造可分为合流立管改造、雨水立管入地改造、雨水立管散排入地改造3种,具体如下:

1)合流立管改造。原建筑合流管改造用作污水管,并增设伸顶通气帽及立管检查口,将屋面雨水单独接出,就近排入附近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内。2)雨水立管入地改造。将接入化粪池的雨水立管进行改造,在入地以下将雨水立管截断,就近排入附近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内。3)雨水立管散排入地改造。原雨水立管直接散排地面,且周边有雨水检查井,本次对此类雨水立管改造入地。

3.2.2较旧居住小区

旧居住小区建筑物年代较早,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筑立管基本为混流立管。经调查发现,鹰潭市老城区旧居住小区混流立管主要有2种:一种是由建筑物屋顶开始自上而下收集各层生活污水,末端接入地下排水沟渠中;另一种为建筑物一楼穿墙伸出的污水排水管。针对上述2种情况,考虑改造方案如下:

1)针对第一种立管,将其顶部与屋面雨水斗截断,新增通气帽及新建雨水立管,每栋新建4根De110 UPVC雨水立管,引接屋面雨水,雨水立管下端散排至地面。该种污水立管底部截断增设存水弯接入新建De160接户污水管或巷道内污水管道。2)将第二种立管底部截断新增存水弯,接入新建De160接户污水管或巷道内污水管。

4 结语

完善老城区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实现污水最有效地收集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雨污分流改造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雨污分流工程的改造,可有效地解决小区排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雨污混流、合流等问题,真正实现小区内部的排水管网与市政管网系统的同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高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质量和建设水平,对解决制约鹰潭市发展的水环境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雨污居住小区立管
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市政管网雨污管道工程施工的质控对策研究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海洋平台立管的泄漏频率统计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常见高层建筑物室内给水立管材质解析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