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1-01-16李战平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杨树防治技术栽培技术

李战平

摘    要:杨树的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快,是我国绿化和造林的重要树种。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有较好的土壤通透性。同时,病虫害防治在杨树种植管理中也非常重要,只有采取良好的杨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够确保杨树的栽培质量。文章从整地、苗木选择、种植等方面对杨树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12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志码:A

杨树是我国种植数量多,且生命力十分顽强的一种树种,广布于我国各个省区,由于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迅速成林等优势,常用于工农用木或者是营造防护林,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杨树喜湿、耐寒,虽然在大多数地区都能够健康生长,但是坡地或者丘陵地区的杨树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并且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因此,在杨树的栽培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土壤条件,采取有效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杨树的健康生长。

1   杨树的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地、整地

首先,我国大多数地区都适合栽培杨树,但栽培地的选择不能过于随意,否然会对杨树的成活率产生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病虫害。水分、光照和充足的沙壤土能够促进幼苗的生长,所以,应根据杨树的生长特点,选择土地条件优越的地块,最好选择干旱、重盐碱地等地块。同时,杨树的根系比较发达,呼吸能力比较强,所以杨树种植地的土壤应保证有良好的通透性,以促进杨树成活率的提升。

其次,科学整地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环境,最大程度提升杨树的成活率,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整地的方式主要包含3种,即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块状整地也叫作挖塘,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变得更加通透。在进行整地深耕的时候,深度应控制在35~50 cm,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养分、水分等可以达到土壤根部,保证树木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1]。

1.2   合理选择苗木

对于杨树品种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秀的品种。当前市面上的杨树品种非常多,而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提升杨树的栽培成活率,就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杨树苗木,最好是选择较为粗壮的苗木,在当地选择生长较快的、病虫害较少的,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品种,例如95、895、35等,或者选择两年根一年秆、两年根两年秆,高于4.5 m、胸径大于3.5 m的黑杨苗木,有效地减少苗木的生长周期,提升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同时,衡量杨树苗木符合栽培条件的指标有苗木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健壮、没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等。

1.3   栽植的时间

杨树的栽培时间通常在春季、秋末冬初的时候,一般在春季栽植比较常见,这个季节的气温、地温相对比较高,有利于杨树生根发芽,不过这个季节光照较为强烈,水分蒸发比较快,苗木很容易失去水分,所以在栽植时应注重供给水分。

春季最佳的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苗木的芽开始萌动,不过还没有展叶;秋末冬初栽植最佳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在叶落2/3的时候开始栽植,在土壤封冻之前结束,这个时间的地温还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一般在年前可以生根,且比春季栽植的杨树要早发芽、早展叶,如果栽植时间过早,水分会大量蒸发,苗木缺水,如果栽植时间过晚,土壤则会封冻,苗木就没有办法生根,很容易受到冻害,降低苗木的成活率[2]。

1.4   合理控制栽培密度

对于杨树栽培的密度,应结合杨树的品种、特性、栽培的条件、栽培的目的等多项指标合理控制。在土壤条件比较好的地块栽植杨树,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树冠较大的品种,种植密度较小;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栽植杨树,一般会选择树冠大、树干通直的品种,种植密度较大。根据相关种植标准,短周期纸浆杨树栽培时,密度一般为2 m×3 m、3 m×3 m、3 m×4 m;胶合板用杨树栽植的密度一般为5 m×6 m、6 m×6 m、5 m×8 m。

1.5   栽培要点

首先,在挖完孔穴之后,不能够立刻进行栽培,应先做基础肥处理,例如农家肥、土杂肥,然后在肥料的上面再铺一层土,更好地满足杨树生长对肥力的需求,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其次,在杨树栽培过程中,应将苗木扶正,然后在其周邊覆盖上一层土,当土壤覆盖的深度达到孔穴的1/3时,轻轻地将苗木向上提一下,确保苗木根系自然生长,之后接着回填土壤,在覆盖的同时将土壤压实。再次,在完成栽植之后,一次性浇足水[3]。

1.6   施肥与灌溉

在造林之前,施土杂肥22 500 kg/hm2以上,并掺入750 kg左右的过磷酸钙,在造林之后的5—6月,即杨树的速生期,追肥氮素化肥两次。一般是在4—6月干旱的季节进行灌溉,如果在秋季遇到比较严重的干旱时,也应进行灌溉,在降水量一般的年份,每年至少浇水两次。

1.7   后期管理

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应保留树冠,树木的修剪一般是在树木生长1~3年,清除染病的树枝叶。当树干长到12~14 cm的时候,则可以进行二次修剪。一般来说,树冠留存3~4 m,对于更高部位采取特殊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大型枝干的修剪可以在秋冬季节进行,当杨树长到9~10 m的时候,则需要停止修剪,保证无节良材的获取。

2   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杨树溃疡病防治技术

对于杨树溃疡病的防治,应先掌握其发生规律,在不同的季节,溃疡病的发病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春秋季节,发生病害的地方会呈现褐色,慢慢变成水泡,如果一直不采取措施治理,那么还会流出黄褐色的液体,并伴有腥臭味;在夏季,发生病害的地方会出现病斑,这种病斑呈现出凹陷状,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则会导致杨树枯死。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苗木选择阶段,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防止选择不良品种。在栽培阶段,应缩短运输的时间和距离,加强栽植区域管理,有效防治溃疡病[4]。如果发生溃疡病的话,可以喷洒石硫合剂400倍液,或者使用波尔多液500倍液。

2.2   杨灰斑病防治技术

在杨树的栽培阶段,经常发生杨灰斑病,这种病害对杨树有着很大的危害,并且还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幼苗时期,传染性更为严重。杨灰斑病发生的位置一般在叶片和幼茎上面,病害发生的位置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当发生杨灰斑病的时候,对幼苗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该病害主要是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每年的6—7月是该病害的高发时期。对于这一病害的防治,应将发病的叶子及时清理干净,并烧毁或者掩埋。需要注意的是,在杨树栽培的时候,不能距离幼苗过近,应实行轮作法,在杨灰斑病的发病初期阶段,喷洒10%杀菌优水剂600倍液,或者50%速克灵1 000倍液,每间隔10~15 d喷洒1次,坚持喷洒3~5次便可以痊愈。

2.3   食叶类害虫防治技术

食叶类害虫对杨树的正常生长有着较大为害,常见的食叶害虫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会蚕食杨树的叶子,降低光合作用,就像人类无法正常呼吸一样。针对这种虫害的防治,首先,通过人工的方式将食叶类害虫的冬蛹清除干净,尤其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幼虫虫苞,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灯光对幼虫进行集中诱杀。其次,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利用白僵菌、苏云杆子菌防治,或者使用90%敌百虫、50%敌敌畏乳油,有效地防治食叶类害虫对杨树的侵害[5]。

2.4   蛀干类害虫的防治技术

蛀干类害虫对杨树的树干有较大的为害,阻碍了营养物质的传输,影响了杨树的健康生长,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杨树死亡。针对蛀干类害虫的防治,首先,在杨树的幼苗期应做好抚育管理,确保杨树有较好的通风性、透光性,最大程度降低害虫的数量。其次,在蛀干类害虫的幼虫期,定期对杨树注射有机磷农药500倍液,一般从害虫在杨树树干上面留下的孔洞注射,在注射完成之后使用湿泥将孔洞堵住。再次,在害虫的成虫期间,可以使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均匀进行喷洒,从而有效地防治蛀干类害虫[6]。

3   结束语

杨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树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数量也非常大,其生命力、适应力十分顽强。在杨树的栽培过程中,应科学进行选地和整地,合理选择苗木的品种以及栽培的时间,合理控制栽培密度,做好施肥与灌溉工作,加强后期管理。同时,应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升杨树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陆太平,马金鹏,王春才.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家参谋,2020(22):119.

[2]韩冰,王佳建,葛迎春.杨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10):44-45.

[3]李寅秋,武海峰.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花卉,2020(8):259-260.

[4]高伟权,马洪潇,王志,等.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98.

[5]李文韬,孙涛.杨树速成(生)丰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民营科技,2017(2):186.

[6]馬小芬,李艳杰,王柯力.杨树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9(7):90-91.

猜你喜欢

杨树防治技术栽培技术
跟踪导练(五)
高跟鞋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