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探讨
2021-01-16王雪峰
王雪峰
摘 要: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都十分庞大,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农业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这也是我国越来越多农户选择种植水稻的原因。分析了北方水稻的实际种植状况与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技术要点,希望能促进水稻生产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推动我国农业市场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4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非常广,是我国最基本的作物类型之一。北方自然光照较强,气温变化明显,经常会突发降温,所以一般种植一季水稻。水稻的产量会因水稻品种、播种方法等的不同,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需要在种植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并使用科学的播种方法,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 北方水稻的实际种植情况
1.1 种植过程中的问题
水稻在北方的种植过程中,受气候条件限制,基本上一年只能种植一次且每年只能成熟一批。这导致北方水稻在产量上和南方水稻有明显的差距。
第一,北方水稻的种植偏向个人化,水稻田的单片田地种植面积较小,在农业器械方面存在不足。第二,北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不足。第三,个体农户在水稻品种与肥料的选择上不够科学。第四,农户在种植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五,北方水稻的种植过程缺乏一个流程化的种植方案,导致种植的效率较低,影响了水稻的产量[1]。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北方水稻种植以个体农户为主,无论是在种植技术还是种植设备上都与流程化的种植存在较大差距。
1.2 栽培过程中的问题
农户在选择水稻种植品种时,基本都会选择当地部门所推荐的品种类型,所以北方农户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并不会受品种类型的影响。在水稻的种植上,需要农户对种植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学习专业的水稻种植方法,对水稻的育种、种植、施肥等步骤有全面的了解,让水稻有较为稳定的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北方部分发展较为迅速的农村,其种植技术与种植器械和南方水稻种植地区已经非常接近,北方水稻种植产业需要将这些技术与设备普及到所有的种植产地,让北方的水稻种植发展取得整体进步。
2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2.1 合理选种
我国不同地区间的气候情况有较大的差别,这也让不同地区在水稻的选种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种子类型,让水稻可以健康、迅速生长,避免因为选种不当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我国南北方地区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温湿度的差别,南方气温高且稳定,空气潮湿,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北方气温较低且容易出现极端温度,空气干燥,在种子的选择上受一定的限制。北方地区在选种的过程中,要选择对温度适应能力高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降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死亡与遭受病虫害的可能性,让种子能够更顺利地生长[2]。
2.2 种子的处理
在种植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提高种子种植后的成活率。
第一,在购买种子后,需要将种子均匀地铺在地面并定时翻面,让种子内的水分能够充分挥发。如果出现日晒较强的天气,可以将种子收回或对其进行遮盖处理,避免种子被烘烤的过于严重。第二,可以使用稀释后的米酰胺乳油浸泡颗粒较大的水稻种子,具体的浸泡时间可以根据种子的大小与类型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1~2 d。
2.3 苗床的铺设
在培育水稻前需要铺设苗床。种植人员要将苗床的位置安置在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位置,周围最好较为空旷,这样能为植物的生长与后续的灌溉提供较好的环境基础。苗床铺设完成后,可以对苗床的周围进行遮盖,根据苗床的大小在苗床内建立通风口,以便于后续灌溉等操作。
2.4 播种与育苗
将苗床温度控制在8℃以上,在温度与气候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播种与育苗工作[3]。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苗床的大小与温度条件控制好苗床内播种的密度与数量,在尽可能多种植的同时,保证每一棵水稻都能顺利生长,实现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的目的。在完成水稻种子的播种后,可以在苗床上进行1 cm以内的土壤覆盖,确保种子健康生长。
2.5 水稻的移栽
水稻在苗床上生长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移栽处理,确保生长后的水稻有足够的空间与养分。一般杂交水稻的移栽会在30 d左右进行,其他水稻的移栽会在40 d左右进行。北方一般在每年第二季度初对水稻进行移栽,会有较好的生长效果。在移栽后的雨季能讓水稻田的灌溉工作更加简单,使水稻的生长更加顺利。
2.6 田地的管理
在对水稻进行移栽前,可以先对移植后的田地进行施肥,根据土体情况对地面施加合适的肥料,可让土壤有更强的肥力。在水稻移栽后,也应对土壤持续施肥,一般施肥的时间会维持7 d左右,施肥的肥料以尿素肥料或碳铵肥料为主,以便水稻能更好地适应移栽后的土壤环境,使水稻的生长速度更快。如果土地的肥力较差或土地本身的土质较差,就需要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持续施肥,并在灌浆的过程中,将部分可以喷洒使用的肥料直接喷洒在水稻上,这样能够降低土壤肥力不足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4]。在田地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去除田地里的杂草,采取人工割草与药物喷洒的方式,避免杂草在土壤内吸收土地肥力,影响水稻生长。在灌溉方面,需要根据实际的降水条件把控灌溉量,避免出现水分不足或水分浪费的情况。
2.7 病虫害防治
2.7.1 水稻病害
2.7.1.1 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作物中属于较为多发的病害类型,最初会在水稻的根茎位置,扩散后水稻的茎、叶等位置颜色出现变化。这一病害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且治疗难度较高,所以一般以防治为主。要选择一些抗病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在育苗的过程中对所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水稻自身带病的可能性,降低稻瘟病发生的概率。
2.7.1.2 纹枯病
纹枯病是为害性较大的一种水稻病害。在育穗的过程中,水稻可能因细菌感染等引发纹枯病,这种病会导致水稻存在较高的枯死概率。为防治纹枯病,需要在水稻种植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让稻田保持土壤湿润但水深较低的状态。如果有部分水稻存在纹枯病的可能,可以将井冈霉素稀释后喷洒在田地内,这样就能有效遏制纹枯病的产生与发展。喷洒过程中需要重点对水稻的线板部分进行喷洒,因为纹枯病在这一位置的发病概率相对较高。
2.7.2 水稻虫害
除去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遭受的病害外,大部分水稻田还会面对虫害问题,如果对虫害的处理不力,就会严重损害水稻的生长状况。害虫一般会分为本地虫类与外源性害虫,这两类害虫因为类型不同,所造成的为害面积与严重性也不同[5]。
虫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收益。对此,需要农户与相关部门加大对水稻田病虫害的管理力度。相关部门要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告知农户水稻田内可能出现的虫害与虫害的预防及应对手段。让农户提前开展防治工作,避免水稻虫害的发生。
2.7.3 防治方法
农户需要积极学习病虫害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2.7.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農户通过人工与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一防治方法能避免对土壤条件与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但不足是防治方法效率较低,人工成本与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在使用上有较大限制。
2.7.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农户通过在水稻田喷洒农药等化学药品的方式防治与灭杀病虫害。这一方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解决水稻田内的病虫害问题,在使用效率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化学防治需要使用化学药品,会对土壤与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长期喷洒化学药品会导致部分病虫出现抗药性,使化学药物喷洒的效果降低。
2.7.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防治水稻田内的病虫。这一技术是利用其他生物对病虫的新陈代谢工作进行调整,减缓病虫的繁衍速度,让病虫能够长期保持少数状态,避免对水稻田造成损害。这一防治方法在效率与效果上都较为优秀,不会对环境与土壤造成损害,是如今主流的病虫防治发展方向。
3 结束语
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与种植技术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北方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需要农户通过提高种植技术、学习病虫防治知识等方式,提升水稻的种植效果,让水稻能够顺利生长,从而提高农户收益。
参考文献:
[1]孙孝梅.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栽培技术,2020,4(3):30.
[2]王张杰.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8,34(2):47.
[3]崔少龙.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推广,2019,9(18):31.
[4]段丽红.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8,4(2):56-57.
[5]冯佰文.北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6,36(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