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雨、暴雪、冰雹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2021-01-16谢非田小芳杨拔涛乃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发展影响

谢非 田小芳 杨拔涛 乃杰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生产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如暴雨、暴雪、冰雹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暴雨、暴雪、冰雹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深入研究了暴雨、暴雪、冰雹对农业的影响。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044–02

1 农业气象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主要是指因大气变化而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气象情况。气象灾害属于自然灾害范畴,而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的是对农业正常生产活动造成消极影响的各类气候或气候事件的总和。在我国各个农业生产区都可能会出现农业气象灾害,如暴雨、暴雪、冰雹等,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暴雨、暴雪、冰雹对农业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3]。

2 暴雨、暴雪和冰雹简介

2.1 暴雨

雨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海洋与陆地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至相应高度后遇冷而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构成云,相互碰撞结合成大水滴。当水滴大到空气难以托住时,就会从云中降落,就形成了雨。雨的形成原因较复杂,其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毛毛细雨、倾盆大雨等。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淡水资源,植物需要依靠雨露的滋润才可正常生长。但是,暴雨就会形成洪水,给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被大量排放于空气中,降雨时就会产生酸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也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2 暴雪

雪是水在空气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混合云主要是由过冷却水滴与小冰晶所构成的,当某团空气对冰晶而言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时,对水滴而言却并未达到饱和状态。此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不断蒸发,自然就出现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暴雪是指日降雪量(融化成水)≥10 mm,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暴雪预警信号分为4种: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当暴雪天气来临时,当地政府部门会提前预警并准备应急预案,提醒人们做好各方面应对工作。

2.3 冰雹

冰雹是直径在5 mm以上的固体降水物,主要呈现为椭球形、球形和圆锥形,通常是由不透明和透明层相间构成的,中心是雹胚,通常有3~5层。在冰雹云当中,较强的上升气流带有很多不同的冰晶与水滴的运动,其中大部分冰晶与水滴结合成体积更大的冰粒,这些粒子与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含水量累积区,就能形成冰雹核心,这些冰雹最初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比较好的形成环境。雹核,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进入生长区以后,在水量较多、温度适中的地区和过冷水滴发生相互碰撞,产生比较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温度较低的区域,此处主要是由雪花、冰晶和极少许的过冷水滴所构成的,雹核与其粘并冻结也就形成了不透明的冰层。此时,如果掉落到其他更加强的上升气流区,则冰雹就会再次上升,重复以上的生长过程。如此,冰雹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因为各次形成的含水量、时间与其他因素不同,其各层的薄厚程度和其他特征也是完全不同的。最终当上升气流无法再支撑冰雹时,就会从云中掉落,形成冰雹。

3 暴雨、暴雪对农业的影响

3.1 暴雨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暴雨、暴雪比较常见,但是暴雨、暴雪很容易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所带来的大风和降温等是引起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暴雨、暴雪灾害不但会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交通的正常秩序产生影响。对暴雨、暴雪天气而言,室外温度急剧下降,造成农作物无法生长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昼夜温差比较大,导致农作物无法稳定发芽。如果暴雨、暴雪情况较为严重,就会造成农作物的幼芽冻死,此时农民不得不补种,然而由于时间的延误,必然会推迟农作物成熟期,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正常状况下,暴雨、暴雪天气形成的大风可达5~6级,倒春寒是北方地区时常发生的现象,冷空气的产生,通常会使风力变得更大,农作物因难以抵挡大风的吹击而发生折断的现象,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寒潮也并非是毫无益处的,相关研究表明:寒潮能够转化地球外表的热量,能够将冷空气转移至热带地区,使地面热量可以实现循环转移,这样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2 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1)土壤表层板结。因为受到冰雹降落造成的影响,土壤的外表层通常会发生板结问题,严重影响着幼苗的发芽和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如果冰雹发生于春季和夏季,通常还会出现干旱天气,从而使已板结的表层土壤变得更加干硬,对农作物的稳定生长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

(2)冻害影响。在发生冰雹天气前,通常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高温闷热天气,在冰雹降落以后,温度急剧下降,前后温差通常会超过10 ℃,较大幅度的降温过程会冻坏正处于生长发育状态的农作物。同时,受冻害以后的农作物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除此以外,部分冰雹天气通常还伴有局部的洪涝灾害,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更大的影响。

(3)砸伤农作物。冰雹在降落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砸伤农作物的茎叶、枝干、果实等,特别是晚春时节出现的冰雹灾害,极易对玉米、瓜菜等农作物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如果幼苗被砸伤得严重,难以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就需进行二次播种,由此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长,同时也大大耽误了农事进度。

4 暴雨、暴雪、冰雹对农业影响的防范措施

4.1 暴雨、暴雪灾害的防范措施

(1)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等技术探索的前提下,需要不断加强对重特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除此以外,还需要不断提高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的水平和评估的精准性,提高农业气象服務的信息化程度,对于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水平和能力,尽可能地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能力。近几年,随着中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气象装备、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升对农业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度,已为各类天气服务建立相应的天气预报系统,如农业天气预报、天气状况预报、中短期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等。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频繁,我国的氣候环境正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推动各个部门间的协作,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天气预报的精准性,尤其是对部分重要天气现象的监测及预警,以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2 冰雹灾害的防范措施

4.2.1 灾前防范措施 在出现冰雹灾害以后,会对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出现冰雹前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以降低冰雹带来的影响。(1)加强对冰雹天气的预警工作。在冰雹多发的区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冰雹天气监测部门,在冰雹频发阶段加强对冰雹天气的监测。适当提高当地监测部门对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系统的应用强度,尽可能地提高冰雹天气预测的精准性。(3)完成人工消雹工作。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从而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经设置了专业的人工消雹组。与此同时,应当不断提高人工消雹人员的能力,使其合理、高效地完成人工消雹工作,增强人工消雹作业的成效,大幅度地降低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保障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4.2.2 灾后补救措施 (1)及时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出现冰雹灾害以后,为降低经济损失,应该及时排出农作物种植区域的积水,确保土壤的湿度处于合理区间。除此以外,需要对耕地进行松土、中耕等一系列操作,避免出现土壤板结。针对受灾比较轻的农作物,应当及时开展施肥作业,完成病虫害预防工作,使其快速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确保其产量。(2)及时清理严重受损的农作物。针对受影响较大的农作物,应该及时清除,采取补种措施,尽量降低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暴雨、暴雪、冰雹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挽回的,如土壤表层板结、冻害、砸伤农作物等。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采取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当地气象局加强对暴雨、暴雪冰雹天气的预警等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暴雨、暴雪、冰雹对农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磊,白杨.北方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9):129-131.

[2] 孔锋.中国灾害性冰冻天气日数气候演变空间分异特征(1961-2016年)[J].灾害学,2019(4):121-130.

[3] 史培军.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J].中国减灾,2008(2):12-15.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农业发展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