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准性研究
2021-01-16陈维民
陈维民
[摘 要]教学设计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主要解决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准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准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6-0016-03
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是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为目标展开的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准研读教材内容、规划教学目标,准确实施教学,准确探索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准性进行研究.
一、有序设问,串点连线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是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与性质》时,函数单调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有很多与数据相关的变化趋势问题.如股票行情、燃油价格、各个城市工资收入、水位高低等,在这些数据的变化中,自变量和函数值有什么变化特点?
结合生活情境引出“函数的单调性”,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层层设问,深入探究
如图1所示,从左往右依次是函数[f(x)=x+1],[f(x)=-x+1],[f(x)=x²]的图像,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观察、分析可知:
①函数[f(x)=x+1]的图像是上升的;
②函数[f(x)=-x+1]的图像是下降的;
③函数[f(x)=x²]的图像是先降后升的.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追问:
问题1:图像的这种升降规律,反映了当自变量[x]变化时,函数值[y]有什么变化规律?
图像升降变化的实质就是自变量[x]变化时,函数值[f(x)]随之变化.
问题2:对比函数[f(x)=x+1]与[f(x)=x²]在区间[(-∞,+∞)]上的变化,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如果要说一个函数是增函数,还必须加上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增函数进行定义.
问题3: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自变量[x]增大,函数值[f(x)]也增大?
通过引导、探究,学生在辨析中达成共识:
[x1<x2]时,[f(x1)<f(x2)].
有了对增函数的定义探索的基础,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减函数的定义.在设问引导中,串点成线,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
二、以形助学,培养思想
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解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素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形为辅助,以数为载体,通过数形结合,培养数学思想,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掌握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培养数学运算素养.教学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计情境,以形助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投影棱柱、棱柱和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如,正六棱柱侧面展开图(如图2):
三棱锥的展开图(如图3):
四棱台的展开图(如图4):
在直观展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图形,说说这三个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如何求,从而使其认识到棱柱、棱锥、棱台都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们的侧面积展开图就是平面图形,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就是计算它的各个侧面面积之和.
2.数形解题,深化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思考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例1]如图5,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求它的表面积.
在分析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对应图形.
根据题意和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四面体[S-ABC]的四个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四个面的表面积就等于其中任何一个面的面积的4倍.可以先求[△SBC]的面积,进而求出四面体[S-ABC]的表面积.
通过“形”的辅助,探索“数”的本质,培养学生数学運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让数学教学设计更加精准,进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一题多解,促进创新
例题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分析数学问题,根本点不仅仅在于将这一问题解决,更是要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以一题多解为专题,设计内容,优化习题讲解方法,专项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解题有思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1.思路解析,促发展
[例2]已知[sinα+cos α=-15],且[π2≤α≤π],则[tanα-π4]是多少?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方法非常关键.根据以往讲解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来看,解方程组是最基本的解题思路.通过[sin α+cos α=-15],[sin2α+cos2α=1]进行求解.但是这种方法运算量大,在计算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本,从题意出发,让学生就此题所涉及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回顾,结合题意进行多解思考.
2.多解探索,灵活多变
在解题思路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万能公式,变化思路.如:
[sinα+cosα=-15] ,
[(sinα+cosα)2=-152]
[sin2α+2sinαcosα+cos2α=125] ,
[tan2α=2sinαcosα].
在利用万能公式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相应公式有一个系统的构建.
四、以史为鉴,内化概念
数学史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认识其发展、演变的重要材料.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史为鉴,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复数》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复数概念的理解,了解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会运用复数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以下方法进行引导.
1.感知发展历史,认识概念
在教学开始阶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回顾“公元3世纪时古希腊的丢番图遇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336x²+24=172x]”;回顾历史上使用负数平方根的第一人——卡丹的著作《大术》中的一个著名问题:把10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乘积为40;回顾被数学家称之为难以理解的、令人厌恶的复数;回顾完成“将复数建设成为严密的数学理论”这个任务的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
通过复数发展历史的回顾探索,导入以下问题:
①在自然数集N中,方程[x+2=0]有解吗?
②在整数集Z中,方程[2x-1=0]有解吗?
③在有理数集Q中,[x²-2=0]有解吗?
在探索的过程中,展示以下结论:
在自然数集N中,方程[2x-1= 0]无解,由此引进负数,自然数→整数;
在整数集Z中,方程[2x-1=0]无解,由此引进分数,整数→分数;
在有理数集Q中,[x2-2=0]无解,由此引进无理数,有理数→实数。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数集的扩充过程,随后通过探究特例,实现猜想引进,认识复数概念.
2.探究特例,猜想引进
以问题“方程[x²+1=0]在实数集中有解吗?”为核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得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变得可以解决.由此进行以下设想.
设想:对实数集R进行扩充,引进新数[i],令[i]是方程[x²+1=0]的解,即[i²=-1].在此要注意[i=-1]方程解为[±i].然后让学生求解以下一元二次方程,归纳根的形式.
① [x²+9=0] ② [x²+x+1=0]
让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总结判别式[Δ<0]时的解法与步骤,初步得到负数的代数式形式“[a+bi]”.
通过引入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欲望,然后设计探究案例,引导其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在层层解析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内化概念,促进对复数概念的理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准性,要立足于情意原则和结构原则.在遵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有序设问,串点连线”“以形助学,培养思想”“一题多解,促进创新”“以史为鉴,内化概念”等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马燕.谈精准化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分式方程》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之友,2018(2):44-45+49.
[2] 陈小丽.基于过程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反思:以浙教版教材“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7(9):17-20.
[3] 叶立军,陈思思.浙教版和东京版初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以“特殊三角形”与“三角形”对比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7(6):42-45.
[4] 刘婷.基于大数据下的精准教学的课例研修:联考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设计[J].教师,2020(5):60-62.
[5] 易战.运用平板PC开展初中数学精准教学:以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为例[J].实验教學与仪器,2020(5):43-45.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