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东站运输组织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1-01-16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车务段
张 坚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车务段
1 车站概况
合肥东站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境内,是合肥车务段管辖的具有编组站性质的二等区段站,车站衔接宁西、合九、淮南线。技术站分工以宁西、九江西、芜湖东、蚌埠东、淮南西及阜阳北方向车流和合肥区域车流集散为主。
车站站型为混合式三级五场,分别为一场(上行场)、二场(编组场)、三场(下行场)、四场(到达场)、五场(出发场)。车站到发线共计34 股,编组线27股(其中编发线4股,24~27道),场内线路均为1050 结构。驼峰类型为TBZK-Ⅱ型自动化驼峰,作业方式为双推单溜;车站配置调小机车5 台,担当解编和枢纽取送车任务。
车站运输生产指挥采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系统(SMIS2.9)和集中控制与显示系统、编尾停车器控制系统(TYJK)、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TBZK-Ⅱ)、编组站调车机车无线综合控制系统(JZK)、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等软硬件及有关网络、接口设备。
调度大厅内设一场、三场、四场、五场(含编尾)行车控制台及值班站长、站调、助调(解体、编组)、机调、辆调等岗位;调度大厅外设施工监控室。现场设外勤助理值班员(含列尾作业员)、车号货检员、拉风制动员、防溜制动员及驼峰信号楼、编尾区长等岗位。
2 车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计划系统的影响
一是编组计划执行不到位。各方向到达车流不足,因中时及货流周转时间要求,造成违编车的开行。二是阶段计划兑现率不高。淮南、宁西、合九线路均为客货混跑线路,为保证客车正点率,造成货车往往正点率不高,再加上有效车流未按规定时间到达、机车交路紧张、结合部衔接不紧密等原因,造成阶段计划兑现率不高。三是系统运用存在差距。现场作业人员对TDMS4.0(运站一)部分方向别以及现车信息未及时维护,致使TDMS4.0 无法准确推算现在车,一方面造成运站一内容不全,导致了班后总结会资料不全,不能很好地进行过程分析;另一方面采用人工进行推算车流,耗费了车站调度员大量精力与时间,同时对车站调度员的综合素质、个人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业效率受到影响。
2.2 货流组织与机车运用的影响
一是重点运输组织造成的影响。为保证中欧(亚)班列及军、特、专正常运输组织,合肥东站需大量集结指定车种例如N、JSQ 等车型,以保证枢纽地区中欧班列中欧(亚)及军、特、专使用,长时间占用合肥东二场分类线,致使分类线使用困难,增加了合肥东调车机站整和调车机翻钩次数,浪费了调车机的解编能力。二是枢纽地区卸车不均衡造成的影响。枢纽地区货流结构复杂,装卸车不均衡,装卸条件差,造成卸车困难,积压车流到合肥东进行保留,占用车站分类线及到发线。三是阶段性物资运输造成的影响。基础物资需求阶段性紧张,大量货车被紧急调用,造成运能紧张。四是机车交路运用困难。由于淮南线车流量增加,机车乘务员根据车流实际需求约全日80 个班。对淮南线机务部门实际能提供(白班27-30 个班,夜班28-32个班)全日供应达不到65 个班。芜湖东立折直通列车时,合肥东需进行换班作业(平均每班5-6 个班)。加上淮南线施工天窗修影响,造成机车乘务员施工或天窗修时间内机务段无退勤机车乘务员,又间接造成合肥东二通道机车乘务员夜班23点-2点少班或无班;从而加重了合肥东列车集中到达、集中出发;列车集中到、发致使到发列车技检作业能力浪费、复检作业增加,倒过来又影响机车交路运用,这种恶性循环影响直接造成运输不畅。
2.3 设备设施方面的影响
一是未完全封闭线路影响。合肥东站属全封闭站场,但由于桃东线即一场至桃花店站区间未完全封闭,且沿线多居民住宅、公寓,造成多次行人挡道,对运输组织造成一定干扰。二是站场布置的影响。机务段段管线与一场连接线有J1、J2 线,与三场连接线仅J3 线一条线,五场作为车站出发场,机车挂头需从机务段经由一场或三场至五场,而实际作业中因一场属多方向,到发线运用较为频繁,而机务段连接三场仅J3 线一条线,机车出入库均通过此线,造成机车出入库影响较大,等待时间较长;且一、五场通过联4 线连接,五场及编发线进路交叉,造成运输干扰较大。
2.4 职工队伍方面的影响
一是年龄结构严重两极分化。接发列车人员多为新职人员,现场经验缺乏,无法将所学理论与车站实际作业相结合,调车人员、车号货检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年龄问题导致视力老化,反应迟缓,设备操作不熟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效率。二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现场职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规章理解能力有限,容易对规章造成误解,跟不上铁路规章的变化。三是现场职工进取意识下降。当前铁路的进步日新月异,新设备、新规章、新理念层出不穷,仅停留在现状就意味着落伍。
3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编组计划的执行
一是严格执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严禁编组、开行违编列车,强化调度指挥和车流调整,尽量组织开行直通列车,提高运输效率。二是提高阶段计划兑现率。加强与路局调度以及兄弟站段之间的联系,合理调整列车到发计划,准确掌握机车交路,精心编制阶段计划,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阶段计划兑现率。三是规范使用TDMS4.0 系统。认真落实执行TDMS4.0 系统使用要求,加大检查考核,督促现场作业人员及时维护系统基础数据,充分利用TDMS4.0系统,提高计划系统作业过程精细度。
3.2 精细组织优化车流
一是调控阶段性车流。控制合肥北、竹溪等合肥枢纽地区配空车在合肥东站集结时间、辆数,特别是集装箱平板、JSQ 等车型,在合肥东站运输不畅时,及时调整集结地点,有效避免枢纽地区拥堵。二是强化车站大局观。充分发挥合署办公的力量,积极加强与货运中心的沟通,做好装车兑现率和大点车写实,要坚持先卸后装、顺序装车、及时取送的理念,督促货运部门加快装卸车组织和按需上报请求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提高车辆周转效率,缓解车站站存车压力。三是优化运输组织。班中加强与集团公司调度所联系,优先组织急需上线车流的到达、解体、编组上线作业;提前预告到达解体列车及直通列车,避免解体列车或直通列车阶段性密集到达。进而提高各环节的衔接度,加速车辆周转。四是加强车流组织。分场合理安排列车平行作业,避免列车集中到发,有计划有选择的组织安排施工天窗前进行列车到发作业,为机务部门调整机车交路创造条件。
3.3 强化路外安全防控
开展好路外宣传教育,组织站区人员对周边沿线居民开展好路外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获取沿线小区居民的支持与配合;强化对封闭站区的检查,对站区封闭情况、人员进出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巡视,确保封闭区域无闲杂人员;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对未封闭区段进行全封闭封堵,一劳永逸解决区间行人挡道问题。
3.4 优化人员队伍
车站应保持整体队伍的稳定性,对当前队伍车站应:一是充分考虑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性格特点、年龄结构,切实优化人员搭配,互补不足,提升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因材施教,特别是注重处于关键岗位的青年职工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对突发问题的处置能力,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三是利用现有模块化学习平台,将学习重点纳入到日常学习计划当中,切实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四是以会议及微信等载体为平台,加强宣传力度,让职工充分认清当前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认清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切实营造积极进取氛围。
3.5 建立联劳制度
为解决运输组织中各部门结合部在生产和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各部门的生产动态、机车运用、装车组织、直通列车开行兑现率等情况,应通过制定各层次的定期联劳制度,总结装卸车和列车兑现率等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制定措施、落实部门、及时整改,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制度,实现定期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