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2021-01-16杨文
杨 文
(宿州学院 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步入了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对新时代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结晶,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推成出新、革故鼎新。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信息量庞大等特点。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接受群体,对于网络社会的运用与发展感触颇深。红色文化时代意义与价值迎合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需求,是建设文化品牌的需求。针对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笔者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采访,对调查结果做了相关统计分析,对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现状有部分认识。本次调查历时 3 个月,共回收有效问卷 1 068 份,其中线上问卷调查 801 份,线下实地采访 267 份。其中,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年龄段为 18—25 岁,总占比99.25%;立足本科应用型高校,探析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现状,调査及分析程序符合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内涵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针对大学生群体是否会主动关注红色文化类消息的调查得出,74.91% 的同学表示会关注红色文化类消息,而25.09% 的人表示不会关注该类消息。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形成极具时代特色,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主动学习和实践优秀文化。就调查结果来看,仍有一部分学生并未真正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待文化传承的态度不明确。
根据对红色文化宣传效果分析调查表明:52.4% 的同学明确表示当前红色文化宣传效果一般,传播内容较为局限,缺乏必要吸引力;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现阶段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多表现为日常书本教育、红色网站浏览、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定期组织红色实践地参观等,学习形式相对单一。例如,“庐江县白马咀革命遗址”的版面介绍只有寥寥文字和零星几张图片,很难引起过多关注。青年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偏低。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是否会主动关注红色文化类消息调查得出:目前,大学生主体的红色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主要以各高校在特定节日(五四、七一、八一等)组织的文化活动为主,该类活动相对流于形式,对红色文化缺乏较为深度的理解与创新;此外,大学生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课程,对于非专业类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知识普及,并未深入红色文化内在,易导致少部分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等理解不透,缺少主动性,被动地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实际效果不强。
(二)红色文化网络化建设亟待完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互联网的进步与革新对于社会的进步有重要作用,国家努力推进网络社会合格化、标准化[1],网络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体现之一。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中,怎样让红色文化占得一席之地,已经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在文化宣传与方面,89% 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传播应与网络相结合;在网络用时方面,71.91%的学生选择上网观看娱乐类节目或电子竞技类项目,另有23.22% 的人群选择知识检索,且大比例群体为大四阶段学生,仅有 4.87% 的学生会选择学业辅导;在文化教育方面,69.29% 的学生表示很乐意接受红色文化网络化宣传教育,28.4% 的学生持一般接受态度,只有2.24% 的同学表示不愿意。由此可知,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方式广受学生群体欢迎,但红色文化网络化表现形式有待改善,红色文化网络化建设亟待加强。其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网络社会乱象丛生,部分缺乏规范的红色文化网络体系。在建设方面,部分红色文化网站存在着主题、内涵等方面不到位,过分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忽视其教育功能。二是网络文化传播渠道不完善,网站监管不够科学。三是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产出大、周期长,缺乏关键资金技术人才。例如,目前存在红色文化网站设备不够完善,网站管理制度不严等问题。网站的建设中技术性人才要求较高,需要培养一批“技能高、受用性高”的团队。国内很多红色文化网站还处于建设中,离标准还差较远。红色文化网站也存在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政府或大型企业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三)红色文化传承群体缺乏主体责任意识
新时代新力量新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精神世界需求逐渐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传承人,应举起文化发展的大旗,然而据最近的调查显示:72% 的人表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忠实传播者,秉承文化传承与革新相结合;26% 的学生认为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发挥文化继承人的作用,做新时期红色文化继承人;还有极少部分同学认为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网络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更有抱有漠不关心的态度。文化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民应尽的义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本职担当。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更应该有着高度的思想觉悟,培养责任主体意识,争做新时代文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国家层面
1.协同发展,引领红色文化新动态
红色文化产生于国家危难的大环境中,集当时时代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是当代时代的产物。红色文化的产生决定了系带性特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增强其系带化,红色文化始终关联着国家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保持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就必须协同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力量,齐心协力促红色文化的进步与繁荣。一百多年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证明,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有独有的情感寄托,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挥网络思政的主体作用。
2.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共筑红色文化新征程
文化是一国发展的直接动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方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这个过程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发展,人才是关键。国家的进步,科技的创新,都要取决于人才强国战略。当前红色文化发展遇到人才缺少的问题。首先,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建设红色文化人才队伍,逐渐提高红色文化队伍的整体素养;其次,完善相关引才引智机制,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促进红色文化持久化、系统化、个性化发展。最后,应营造有利于培养后备人才的环境。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承与发展需要人才的积极培养,人才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建设的基础,人才专业化、红色化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校层面
1.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在互联网文化浪潮下,正确引导和把握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迎合大学生理性、情感、审美等方面的需求,维护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3]。
高校在建设红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文化传承发展形式,离不开各高校的共同努力。坚持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紧密联系,突出高校党建发挥传承优秀文化的主力作用;各学院社团适时开展红色文化类专题活动。例如,开设红色文化网络专线课堂,开展走访老红军、新战士专题教育系列活动等;借助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拓宽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内涵、传播发展途径和受众群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学习并主动分享红色文化,呼吁主流媒体、微信、QQ、微博、贴吧、B站、抖音等,为红色文化网络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文明发展空间,推动校园红色文化网络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全方位打造校园红色文化
伴随着优秀毕业不断输出,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群体陆续增多,各高校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号召,从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根本目的出发,并结合现实需要,广泛吸纳专业人才。
网络文化是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次文化的行迹,既传承了优秀文化,又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新媒体传播作为新兴文化交流媒介,需要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多样运用红色文化传承性特点。各高校积极培养专业适应性人才,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的发展校园红色文化;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打造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第二课堂[4],聘请专业领域人员定期开展文化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红色实践,加强文化交流。
(三)个人层面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健康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点,是新时代文化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助力器,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稳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园。
同时,红色文化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文化软实力之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对于网络环境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培养有积极的引导和向上作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为更好地在网络世界中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必须正确引导和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方向。首先,要积极响应红色文化宣传号召,带头学习起来,将文化宣传落到实处,加强红色文化宣传的理论深度,推进宣传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其次,应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夸大或缩小红色文化成果,不歪曲客观现实,不盲目跟风网络不良舆论,对于反党、反社会的话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最后,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红色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指导,培育价值观自信。
2.增强文化传承使命感,提升网络信息甄别力
网络化革新了以往存在的形式与流程,新时代青年或者其他受众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学习方法与途径,实现红色文化学泛化,从而达到红色文化多维化的要求。
面对网络时代下存在着虚假、伪真实的文化信息,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擦亮眼睛,科学客观对待、评价、求实。红色文化网络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将自身文化爱好与高校文化传承相结合,将个人发展目标与政府政策理念相呼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大学生应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